Lif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button (Whilom happiness could you forget?), 信区: other
标  题: 1
发信站: 听涛站 (Mon Mar 26 17:56:24 2001), 转信


一、
    在科学中,对称性是指某种操作下的不变性或者守恒性,对称性常与守恒定律相联
系。与空间平移不变性对应的是动量守恒定律;与时间平移不变性对应的是能量守恒定
律;与转动变换不变性对应的是角动量守恒;与空间反射(镜像)操作不变性对应的是
宇称守恒。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自然界在C或P下不是对称的,在CP下也
不是对称的,但却是CPT对称的。这里C表示电荷变号操作,相当于反转变换,如由底片
洗出照片,电子变正电子,物质变反物质;P表示镜像反射操作,如人照镜子;T表示时
间反演操作,如微观可逆过程。也就是说,当同时把粒子与反粒子互变(C)、左与右互
变(P)、过去与未来互变(T),自然界又是对称的。

但把物质的宇称、超荷、同位旋等所有物理性质都加起来考虑,会发现它们总体上并不
守恒,即对称性有破缺。人们假设,这是只考虑“物质”的结果,如果把“真空”也算
在内,就有可能找回“失去的对称性”,总体上这世界仍然是对称的、守恒的。问题是
,到目前为止,科学家对真空的了解还不够多。为什么CP不守恒,而CPT就守恒?CPT守
恒意味着什么?CPT真的永远守恒吗?这都是些非常重要而艰难的问题,目前只知道一小
部分答案。

对称性是第一世界(自然物理世界)固有的,还是第二世界(人类精神世界)强加于其
上的?是自然界的属性,还是自然科学中物理定律的属性?或者问,对称性是客观的,
还是主观的?一种简便的而肯定的回答是,对称性是客观的、自然世界固有的属性。这
也是过去流行的观点,但此观点对于解决问题并不比相反的观点更具有优势。如果把认
识世界视为一个复杂的、不断进步的过程,理解对称性也要放在一个过程之中进行,在
此认识系统中,“属性”的词汇是不恰当。如果仍然保留“属性”一词,它也只能指对
象在某种条件下表现出来的功能,这也可以称作“条件主义”科学哲学。条件也即约束
,可对应于某种操作,标示某种认识层次。对称性原理均根植于“不可观测量”的理论
假设上;不可观测就意味着对称性,任何不对称性的发现必定意味着存在某种可观测量
。(李政道)那么“不可观测”是不是由于我们认识能力而导致的一种假相呢?

李政道说:“这些‘不可观测量’中,有一些只是由于我们目前测量能力的限制。当我
们的实验技术得到改进时,我们的观测范围自然要扩大。因而,完全有可能到某种时候
,我们能够探测到某个假设的‘不可观测量’,而这正是对称破坏的根源。然而,当确
实发生这样的破坏时,一个更深入的问题是,我们怎么能够确信这不是意味着世界不对
称呢?是否有可能,自然界基本规律仍然是对称的?是自然规律不对称,还是世界不对
称?这两种观点究竟有什么区别呢?”(《对称与不对称》第37-38页) 此论述概括了
理论物理学的认识过程,更涉及一些基本的哲学问题。 



--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04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