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button (Whilom happiness could you forget?), 信区: other
标  题: 4
发信站: 听涛站 (Mon Mar 26 18:01:08 2001), 转信


四、
    艺术作品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利用对称,其复杂性不亚于目前科学上讲的对称性,有
许多还不能作科学分析。以音乐和文学为例,重复就是一种简单的对称。但如何重复,
在何种水平或层次上重复,则有很多变化。流行歌曲也讲究对称,以林志炫唱的《单身
情歌》为例,从“为了爱孤军奋斗,早就吃够了爱情的苦”开始重复一遍,而从“找一
个最爱的深爱的相爱的亲爱的人来告别单身”开始重复两遍。这首歌开始一段与最后一
句“这首真心的痴心的伤心的单身情歌谁与我来和”则不重复。

据侯世达在普利策奖作品《集异璧》中描述,巴赫的作品《音乐的奉献》采用了“卡农
”技巧:重复地演奏同一主题。最简单的一种就是用不同的音部重复演奏,每个音部都
比前一个音部延迟一段时间。在《音乐的奉献》中,当最高音部演奏主题时,其余两个
音部提供卡农式的协奏。这种卡农不知不觉地进行着变奏,最后能够奇迹般地平滑过渡
到开头。听众会感觉音乐不断在增调,转了几轮后音乐已经离开原来的调很远,但通过
变调,最后又能回到原来的调上。这种无限升高的卡农与埃舍尔的画《瀑布》有异曲同
工之妙。

可以不夸张地说,对某些作品,对称性起着支配作用,正是某种重复机制造就了艺术的
伟大。“对比”也是一种对称性,即C或者CP操作的对称性,而“对比”是艺术创作中最
基本的表现手法之一。在《象棋的故事》中,茨威格似乎利用了“分部反射”的方式,
对比式地刻划了三个人物麦克柯诺尔(一个自以为是的业余棋手)、岑托维奇(世界冠
军)与B博士(在纳粹关押下通过所偷的一本棋谱背熟了150盘名家对局)下棋的独特风
格,这其中仍有不变的东西——扭曲的人性。故事的高潮是,在最后一盘对局中,岑托
维奇刚走完子,B博士看都不看拿起象就推进三格,大叫一声“将”。而实际上,他背的
棋谱与此局面有一丝出入,此时对方王前有个卒挡着,不可能被将军,B博士只得认输。
这种“分部反射”对称技法在《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早就表现得淋漓尽致。女主人
不同时期的形象分别是13岁痴情少女、孩子的母亲、妓女、写信者,不变的是那社会的
黑暗与男女主人公不同阶级境况下相遇的悲剧必然性。“我赤裸着身子的时候,你也没
有认出我来。我幸福地承受着你娴熟的温存和情意,并且看到,你的激情对一个情人和
一个妓女是没有分别的。你纵情恣欲,毫不在乎消耗掉自己的大量元气。……我陶醉在
往日的幸福之中,我又感觉到了你这种独一无二的心灵上的两重性,在肉欲的激情中含
有意识的、亦即精神的激情,这激情当年就已经使我这个女孩子对你俯首听命,难舍难
分了。”(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这多重镜像反射对称揭示的是什么?两极
相通,两极相等;高贵的即是低极的,美丽的即是丑恶的。

艺术作品和遗传学中的基因突变、交换、重组等,都为我们提示了更复杂的对称性,即
某种“混成对称性”,类似英语混成词制造过程,老式的有《艾丽丝镜中奇遇记》中的
slithy, gyre, gimble等,较近的有古德曼的grue谓词,还有motel及wintel等等。之所
以也称它们为对称性,是因为在变换过程中它们总是有某种成份保持不变(守恒),但
仅有局部意义。艺术史上,各种风格的缘起与继承都有“混成对称性”,即部分继承与
重组、部分改变,整体上呈现一种新的风貌。但是当我们分析相继的罗马艺术、拜占庭
艺术、罗曼艺术、哥特艺术时,总是能够在后面的风格中找到前面诸多风格的有机组合
,当然还有创新成分。

对于生物进化史,混成对称性更是十分基本,按道金斯(Richard Dawkins)的说法,生
物体只是基因世代传播的工具,生命之河是一条数字化的基因之河。基因在世代传播过
程中类似于原子,除了极少见的偶然突变,它们将保持不变。在生物学层次上,我们与
祖先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都可在基因的“混成对称性”中理解。在文化层次上,道金斯
类比地提出拟子(meme)概念,于是文化进化也可以像生物进化那样类比地得到部分解
释。

科学与艺术有重大的区别,也有密切的联系,以上只以对称为例作一表面性的对比,而
且有意放弃许多重要内容(如晶体对称性、建筑对称性、铺砌理论等)。关于科学、艺
术与心理学的关系,特别是科学与艺术创新的心理过程,数字化时代的科学与艺术、作
为认知手段的艺术,几何学与艺术风格等等,以及一些专门性的交叉研究课题,都非常
吸引人,需要做深入持久的研究。在当前情况下,“深”比“博”更重要,专门性的小
题目的研究更显必要,只有专题式的、有所约束的研究才能深入下去,得到深刻的认识。

                                                               (2001/02/07)



--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61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