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raining (下雨的情绪), 信区: other
标  题: 纳米热的冷思考
发信站: 听涛站 (Wed Nov 15 14:21:36 2000), 转信


纳米“热”中冷思考

沈路涛 李斌(2000-09-18)

  近来,继网络热、基因热之后,一股前所未有的“纳米热”又在全社会兴起。纳米
热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纳米热中有无泡沫成分?“纳米时代”是否已经真正来临了吗
?人们不由感到迷惑不解。

  正如公众对纳米感到的困惑一样,纳米热的兴起,也让从事纳米科学研究的科学家
喜忧参半。喜的是,此举具有一定的科普效应,全社会对“纳米”逐渐有了初步的认识
,这将有助于纳米科研发展和最终实现产业化;忧的是,纳米热中难免鱼目混珠,某种
程度上确实存在一些“纳米泡沫”。

  勿庸置疑,纳米科技是一项革命性的技术,因为在纳米这样十亿分之一米的微观尺
度上,我们周围的物质确实产生了许多令人难以想象的效应,将给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产生深刻的影响。

  现阶段,纳米技术的应用已在衣食住行各个领域初露端倪,纳米材料更是“先行官
”。目前这一领域的开发应用,主要是利用纳米颗粒的特殊性能,像纳米微粒抗菌性能
、防紫外线功能、防静电功能等等,此外还有将材料表面纳米化,提高材料强度的功能
。科学家们把纳米材料的这些性能应用于日常用品中,从而改变和提高产品性能,给我
们的生活带来一些变化。而这些均属于纳米材料最表面化的一些特性,容易被人们所认
识到,也容易为人类所用。

  科学家告诉我们,纳米材料实际上古已有之。木柴、蜡烛等物质燃烧时留下的碳黑
,就是一种天然纳米材料,只是因为过去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人们不能有意识到从纳
米水平来观察、研究这些材料。而现阶段的开发利用也只是纳米技术露出的冰山一角。

  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纳米都是一门前瞻性、战略性、基础性的科技,目前仍集中
在基础研究方面。纳米技术留给科学家巨大的研究空间,包括使芯片和磁盘发生质的变
化的纳米电子学、使机械尺度达到纳米量级的纳米机械学、开发自然界未知的新型材料
的纳米材料学等等。

  科学家认为,虽然90年代初科学家已经成功搬动原子,但离自如操纵原子还很远
。像基因组技术一样,纳米技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必须冷静客观地对待纳米科
技。”中科院副院长、纳米研究首席科学家白春礼院士说。“尽管纳米技术已经走入百
姓的生活,但是纳米科技要像信息技术一样产生广泛而又深刻的影响,那将是二三十年
以后的事情。”

  即使是那些较为成熟的纳米技术,离产业化开发还有一段艰难的路要走,纳米技术
的应用还要有一个认识过程以及产品的升级配套问题。像目前国内有一家生产纳米材料
的生产线,因为产品的应用市场狭小,如今仍难以实现盈利。

  对于企业的参与,科学家们也是感到喜忧参半。纳米技术研究需要全社会的投入。
在美国,纳米方面的民间投资远远超过政府的投入。随着我国科研机构的改制,纳米研
究也更加需要企业的投入。但是,对于市场上一些企业不理解纳米技术,盲目投资,或
借机用“纳米”概念推广产品,误导消费者,出现了所谓的“伪纳米”现象,科学家认
为这对纳米技术今后的发展是有害无利的。科学家呼吁,纳米高科技发展需要呵护,需
要挤掉“伪纳米”这样掺加的水分,为今后真正纳米技术走向市场创造途径,这样才真
正有助于我国纳米技术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任何的概念炒作,都将对纳米研究和产
业不利,这样会打破正常的规范秩序,使真正的纳米技术和产业失去生存空间。

  专家指出,面对纳米技术的未来,当前最需要做的,是全面分析纳米技术对我国的
意义,从全局的战略高度把握纳米技术发展趋势,在研究和产业上合理布局。当然,作
为一项综合性技术,在纳米领域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开发是同时进行的,这三者
之间必须协调发展。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经过认真论证,中科院将在3年内投入2500万元用于纳米
科技的研究,“我们必须做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在科学面前,是来不得半点‘虚火’
的。”真正有志于发展纳米产业的企业也应该沉下心来,理性对待纳米技术,为我国纳
米技术的研发助一臂之力。

  “人类对纳米的认识还远远不够,但是我们坚信,随着对纳米科技的进一步认识,
人类的生活将发生深刻的变化。”放眼长远,科学家们仍然是信心满怀,相信纳米的未
来不是梦。

--
              ………
      想着你  可能去谁或谁怀里
      胡闹猜  搞的我无法呼吸  明明是
      好天气  却感觉下雨的情绪
      我和你  为何都我对不起你
              ………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52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