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warmsun (make it run, make it right), 信区: other
标  题: 猫狗有别猴亦知 
发信站: 听涛站 (Sun Jan 28 12:37:22 2001), 转信

猫狗有别猴亦知
(2001年01月27日 16:29)
    大洋网讯  新华社消息,对于人类来说,能够识别小猫与小狗,根本算不得上是一
种重要技能。但对于猴子来说,同样的识别能力,无疑就是一种技能。技能之外,令科
学家兴奋的是,他们发现这种识别能力实际上“积淀”在特定的猴脑神经元内。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个研究小组在最近一期《科学》周刊上报道说,小组成员为
接受实验的恒河猴准备了由计算机制作的6幅有相似之处的图片:一只家猫、一只老虎
、一头印度豹、一条德国牧羊狗、一条导盲犬和一条圣伯纳德狗。
    科学家们以这6幅图片为基本素材,利用计算机剪接合成既非完全像猫、又不完全
像狗的单幅图片,出示给那些从来没有见到过任何活体猫或狗真实形状的恒河猴,供这
些实验动物加以识别,判断图片所示究竟更像猫、还是更像狗。
    有趣的是,每当科学家们有意识剪接的图片上像猫或像狗的成分超过一半时,实验
用的恒河猴的正确识别率高达90%。当然,协助主持这项实验的麻省理工学院副教授
厄尔·米勒承认,猴子能够作出识别涉及“一个漫长和缓慢的学习过程”。
    观察其识别能力的同时,科学家们还在恒河猴前额大脑皮层下埋入了极细的电线,
监测它们大脑内神经元的活动情况。据此,米勒告诉大众新闻媒体,“猴子大脑内特定
的不同神经元开始敏感于构成猫或狗的多种特征。获得足够经验之后,这一过程会自动
发生。”
    作为研究大脑和认知过程的专家,米勒说,之所以选择在前额大脑皮层下埋入探测
电线,是因为这是大脑中与高水平认知功能相关的部分。而且,猴脑与人脑有着许多相
似之处,因此,发生在恒河猴大脑内的神经元活动,同样也会发生在人的大脑内。对于
了解迄今尚未为人所知的人体大脑识别和分类能力大有助益。
    米勒解释说,人类最基本的行为之一,是对周边的各种事物归纳出某种属性。“当
我们走进一间屋子时,并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和精力去鉴别其中的各种物件。我们马上就
能判断出眼前到底是一把椅子还是一张桌子,并且知道如何使用——即使此前从未看到
过这把特定的椅子或这张特定的桌子。”
    这种识别能力的培养,就儿童而言,或许要学习和积累有关猫和狗的相当多特征。
譬如猫,需要知道它有长长的触须、发出特殊的叫声、皮毛松软等。对恒河猴的研究显
示,这些有关猫的特征信息都经过分类和“编码”之后存入了某些特定神经元内;而有
关狗的特征信息则存入另外一些特定神经元内。识别猫狗如此,识别其它事物也是如此

    米勒认为,正是因为特征信息的储存点是在单个神经元、即神经细胞层面上,大脑
才能自动和轻而易举地对外界一切事物加以识别和分类。当然,他还相信,参与整个识
别和分类过程的神经元还不止前额大脑皮层下的那些。

--
智慧越是掩饰,越是明亮,正像你的美貌因为蒙上黑纱而十倍动人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0.84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