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raining (你还在么?), 信区: other
标  题: 对称性革命(四)
发信站: 听涛站 (Fri Dec 22 20:18:51 2000), 转信





   1月15日,也就是吴健雄以及李德曼、加文等人两篇历史性论文寄到《物理评论》那

天,哥伦比亚大学做了一件史无前例的事情,他们为这项新的发现举行了一次记者会,
哥大物理系当时资望最高的拉比,在他带薪休假的麻省理工学院接到电话,要他回来主
持这个记者会。记者会是那天下午两点在普平物理实验大楼举行,和这个科学新发现有
关的哥大科学家,包括吴健雄、李政道、李德曼、加文等人都出席了。

     第二天,在世界舆论界享有崇高地位的《纽约时报》,以头版刊出了新闻,报道这

件科学大事,他们用的标题是“物理的基本观念宣称已经由实验而推翻”。

     另外美国一些重要的杂志如《时代》、《生活》,也都大篇幅地报道了这个科学上

的大事。在这些报道中,杨振宁和李政道两位提出理论构想的科学家,自然是主要人物
,而最先做实验证明他们想法的吴健雄也得到很高的评价。

     消息公布后,世界各地的科学家,都奔往他们的实验室,重复这个重大的实验,吴

健雄接到无数的询问,也得到许多的道贺。

     1月30日,美国物理学会在纽约市的纽约大饭店举行年会,参加的物理学家超过三
千人,创下了纪录,原因完全是由于宇称不守恒这项新发现的缘故。在年会最后一天的
特别讨论会上,吴健雄报告了她的实验,同时杨振宁、李德曼和泰勒格帝也在会中作了
报告。

 由于这个科学发现的影响深远,所以吴健雄立即接到无数大学和实验机构的邀请,要她

去讲述她的实验,这使得一向不喜欢旅行的吴健雄,来往奔波得很厉害。

     那年4月,第7届的罗契斯特会议,吴健雄也被请去演讲,本来罗契斯特大会是粒子

物理学家的会议,以讨论强相互作用为主,吴健雄一直是研究弱相互作用的,不在那一
个领域,因此吴健雄在演讲中曾如此说:“我来到这里,是由于弱相互作用的力量。”
那一年吴健雄的演讲旅行,并不仅限于美国,还到了瑞士、法国、意大利,还有以色列
等地访问,所到之处都受到相当的瞩目。

    1957年10月,吴健雄在纽约州北部一个大学讲课,突然有电话打来找她,通报的人
说是奥本海默打来的,奥本海默告诉传话的人,说他等在电话那边,待吴健雄讲完课再
来听。奥本海默在电话中告诉吴健雄说:“基基(Gee Gee),杨振宁、李政道得到了今

年的诺贝尔奖。”那时候还担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所长的奥本海默,为此还特别举行
了一次晚宴,邀请吴健雄和杨、李等人参加。

     奥本海默的那次晚宴在普林斯顿举行。他在晚宴前聚集大家在图书馆中,先做了简

短的讲话。表示这次宇称不守恒有三个人功劳最大,除了杨、李之外就是吴健雄;他特
别强调不可忽  吴健雄的贡献?随后晚宴时,奥本海默特别安排吴健雄在他身旁,显示
出对她的赏识和照顾。

    那一年瑞典皇家科学院的诺贝尔委员会,没有把诺贝尔奖颁给吴健雄,使得许多人
感到意外和不满。许多大科学家都公开表示了他们的失望和不以为然。1988年得到诺贝
尔奖,和吴健雄在哥大有长时间同事情谊的史坦伯格就以为,那年诺贝尔奖没有同时颁
给吴健雄,是诺贝尔委员会最大的失误,原因是宇称不守恒的构想虽然是杨、李提出的
,但是却是吴健雄做实验发现的。

     吴健雄到现在还没有得到 当 尔奖,也引起许多人的好奇和猜测。由于诺贝尔奖委

员会的得奖人甄选资料,要经过50年才解禁,公开供学术研究,因此除非到公元2006年
以后,恐怕还不能弄清楚吴健雄为什么没有得奖。但是有些说法,却也许能为这件事提
供一些解释。

     根据诺贝尔基金会的规定,在同一个项目中得奖人每年不得超过三人,本来如果将

吴健雄列入和杨、李一同得奖,也正好符合这个规定,问题出在和吴健雄合作的科学家
身上,特别是她的主要合作者安伯勒。

 安伯勒是出身牛津低温实验室的科学家,在这个实验中也有一定的贡献。但是由于吴健

雄在美国物理界名声太大,实验结果出来后,一般人只要提起实验总是提吴健雄,而她
演讲中提到这个实验,也只是用吴健雄等人(Win et al.)一语带过。美国国家标准局
的科学家都以为,这是一个双方合作的实验,没有他们发展的低温原子核极化技术,这
个实验根本做不起来。

     他们以为,由于当时吴健雄在哥大环境中的压力,以及亟想做出成绩的心理,也许

使她不太愿意把荣誉给予她的合作伙伴。可是整个科学界对这个实验的看法,都倾向完
全归功于她,似乎也可以由一个故事看出。

     和安伯勒等人有合作关系的田默,在宇称实验做完后不久,正好到哈佛大学参加一

项讨论会。有人对他说:“看看,这个实验刚做出来了。”田默说:“哪个实验?”那
人说:“就是在哥伦比亚大学做的那个宇称实验。”田默说:“哥伦比亚?那是在华盛
顿国家标准局做的。”“算了,国家标准局?”田默反驳说:“你完全弄错了。我曾经
在那里,他们告诉我正在那里做那个实验。”

     田默对于这种普遍的认定十分不以为然,因此后来就在一份杂志中写了一篇文章,

提出这个实验结果没有国家标准局是做不成的观点。除此之外,英国牛津大学的科学家
,也对整个事情的归功于一方,感到十分愤怒。安伯勒和哈德森两人的老师,英国牛津
低温物理实验先驱柯提,也对于出身于他门下的低温物理学家未得到应有的荣誉而感到
不快。

    由于有这样的争端,加上有一种看法,认为英国科学界和瑞典一向关系密切,因此
英国方面的意见,也许曾经发生过作用。

     吴健雄对于自己没有得到 当 尔奖,多年来从?公开表露过意见。1989年1月,她
在回复史坦伯格的一封信上,除了恭贺史坦伯格1988年的得奖,也对于史坦伯格在信中
,以及在《科学》杂志文章中对她成就的赞扬,表示深受感动和极为感谢。吴健雄在信
中说:“像你这样一位近代物理的伟大批评者,所给予我这样一个罕有的称赞,是比任
何我所期望或重视的科学奖,还要更有价值。我的一生,全然投身于弱相互作用方面的
研究,也乐在其中。尽管我从来没有为了得奖而去做研究工作,但是,当我的工作因为
某种原因而被人忽视,依然是深深地伤害了我。”




--
                                                                  ~~>__<~~


--
            你在的时候    生活中充满欣喜
                                           ——曾经有你
            你走了以后    留下孤单的回忆 
                                           ——不停想你 
            突然间发现    梦中也可以哭泣  
                                           ——永远爱你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14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