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raining (0.7的活动铅笔芯), 信区: other
标  题: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陈景润  1
发信站: 听涛站 (Sun Feb 18 00:55:31 2001), 转信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
————————————————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陈景润

吴苾雯

陈景润这样一个数学怪人,与正常的社会都格格不入,与那个反常的时代就更加倍
抵触。


毛泽东画了一个圈


1973年的春天姗姗来迟,2月底了,水面上仍结着薄薄的冰。

陈景润裹着棉大衣去医院看病,在路上遇见数学所原业务处处长罗声雄。罗50年
代末从北大数学系毕业,背着铺盖卷就直接到了中科院数学研究所,因爱仗义直
言,没少得罪人,也没少挨过整,文革中被下放到湖北沙洋五七干校。

也许是担心自己不久于人世,陈景润将自己的秘密悄悄告诉了罗声雄:“我做出了
‘1+2’,我想拿出来发表,又怕挨批判。”

罗声雄说:“只要你的证明是对的,就不要怕。”

可是陈景润仍不敢将论文拿出来。这些年来,挨打、跳楼、被专政,就是因为专心
业务研究。他不能不心有余悸。

没过多久,中科院一位军代表来数学所视察工作。军代表姓王,是经历过南征北战
的将军。罗声雄跟他谈起了陈景润,说陈景润将“哥德巴赫的一个著名的猜想”推
进到了“1+2”。

将军不知道哥德巴赫是谁,也不知道他的那个猜想有什么意义,又有多重要。

罗声雄告诉他,哥德巴赫是德国的一位数学家,他在1742年提出了“任何一个
大于2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之和”的猜想,这个猜想如果被证明了,将会极大地推
动数论研究的发展。20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数学家都在梦想证明它,它被列入
20世纪最重要的数学问题之一。陈景润将它推进到“1+2”是一个了不起的进
步,这个成果如果公布出去,将会在国际数学界产生巨大的影响。

将军听了很激动,问:“他的论文写出来了,为什么不拿出来发表?”

“他不敢拿出来,怕受批判。”罗声雄说。

“他住哪里?你带我去看看他。”将军说着快步出了门。

罗声雄将将军领到88号楼,他拍了拍小屋的门,过了好久,才听到陈景润细若游
丝的声音:“是谁呀?”                                                       

“是我,罗声雄。”

门“吱呀”一声开了,见罗声雄后面跟着一位军人,陈景润惊愕地睁大了眼睛。
将军爽朗地笑了,他拍了拍陈景润的肩膀说:“小伙子,听说你做出了一个很了不
起的研究成果,你别怕,大胆地拿出来。”

陈景润不置可否地连连说:“谢谢,谢谢……”。

将军走了,他关上门沉思,虽说这位老同志是院里的军代表,支持他将论文拿出来
发表,但是如果以后军代表走了,有人秋后算帐怎么办?想到这里,他又不寒而
栗。陈景润仍不敢将论文拿出来。

几天后,主持中科院党组工作的武衡来到数学所,他神情严肃地对所党委书记赵蔚
山说:“听说你们这里有个青年做出了一个很了不起的研究,却不敢将论文拿出来
发表,这很严重,为什么不敢拿出来?这么重要的研究成果应该直接向周总理汇
报。”

原来,军代表回去后将陈景润的情况报告给了院党组。

不久,中科院召开全院党员干部大会,传达贯彻周恩来总理“要加强理论研究”的
指示。武衡在会上说:“数学所有一位青年研究人员,做出了一项很重要的研究成
果,将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                       

虽然武衡在会上没点名,但不久,科学院上上下下都知道了武衡说的那位做出重要
研究成果的青年研究人员是陈景润。

武衡的讲话在中科院引起哗然大波。有人说,怎么宣传起陈景润这样的白专典型来
了,这不是否定文化大革命么?也有的人酸溜溜地说:“有什么了不起,如果我们
象他一样不关心政治,我们也能做出来。”

陈景润将他的论文拿出来了。可是围绕着论文能否发表又引起了一场争议。有人很
激动地说:“陈景润的论文研究的是古人洋人的东西,没有实际意义,不能发表,
要发表,必须全所讨论通过。”他们上纲上线,说:“陈景润的论文绝对不能发表
出来,这是关系到走什么路线,树什么旗帜的大是大非问题。”

也有人挺身而出:“哥德巴赫猜想是世界难题,陈景润的研究结果意义重大,论文
应尽快发表。”他们气愤地说:“你们不是每天都在喊要解放全人类吗,连陈景润
都不敢解放,你们还解放谁?”

1973年4月,中国科学院主办的《中国科学》杂志,顶着压力,公开发表了陈
景润的论文《大偶数表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

接着,中国科学院《科学工作简报》第七期发表了题为《数学基础理论研究的一项
成就》一文,概括地介绍了陈景润的这项研究成果。这份简报被中央一位领导看到
了,他要求中科院将陈景润的论文写一详细摘要。4月20日,中科院将陈景润的
“1+2”论文放大印制在八开纸上,一同报送毛主席、周总理。

陈景润证明了“1+2”的消息震撼了中国数学界,也震撼了国际数学界。在此之
前,数论专家们普遍认为,要想沿用已有的方法(包括筛法)来证明“1+2”是
不可能的。而陈景润居然对筛法“敲骨吸髓”,加以改进,创造出了加权筛法,使
筛法的效力发挥得淋漓尽致。

有外国数学家写信给他:“你移动了群山!”

有数论专家惊叹:“陈氏定理是筛法的光辉顶点!”

消息传到英国,英国著名数学家哈伯斯特听了为之一震。哈伯斯特与李希特合作撰
写的《筛法》一书正在付印。他马上托人从香港找到了陈景润论文的复印件,给
《筛法》一书又增加了新的一章——《陈氏定理》。他在这一章的首页写道:“我
们本章的目的是为了证明陈景润下面的惊人定理,我们是在前十章已经付印时才注
意到这一结果的;从筛法的任何方面来说,它都是光辉的顶点。”

科学院召开党员干部大会那天,新华社女记者顾迈南刚好也在场,听武衡讲有一位
青年研究人员取得一项世界水平的科研成果,她的心为之一动。几天后,她与摄影
记者钟巨治一起到中科院,准备采访陈景润。

听说是来采访陈景润,有人说:“他可是个怪人,除了搞数学,什么也不知道,什
么也不关心,而且是有名的‘白专典型’,虽然他在科研上成就很突出,将哥德巴
赫猜想推进到‘1+2’的水平,但是他这个人政治上不可靠,是个有争议的人
物,武主任在报告中也只是不提名地提到了他。”

“既然是‘白专典型’,陈景润有没有反党反社会主义的言论?”顾迈南问。

“好象没有什么反动言行,只是不太关心政治。”并举出一事例说明。那是中美建
交后,有一次他所在的五学科研究室召开讨论会,因为规定人人都得发言,陈景润
没啥好讲的,就批判美帝国主义,说美帝国主义狼子野心不死云云。一位同事悄悄
拉了拉他的衣角,凑在他耳边说:“中国跟美国建交了,毛主席还接见了美国总统
尼克松。”陈景润电击般地呆住了,嘴里喃喃着:“真有这样的事……。”

顾迈南与钟巨治又来到数学所。他们找到业务处处长罗声雄。罗声雄详细介绍了
“1+2”这项成果的重大意义,同时也向他们证实,陈景润不关心政治,不参加
任何活动,但是并没有反动言行。最后,他还向两位记者介绍了陈景润的身体情
况,说他病得很重,并说中关村医院的医生曾几次告诉数学所,不要让陈景润死在
屋里没人知道。

两位记者采访后讨论起了陈景润是不是“白专”的问题,他们认为,陈景润是“
专”的典型,毫无疑义,他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就是证明;至于是不是“白”的典
型,值得商榷,因为陈景润做出了领先世界水平的研究成果,为国家争了光。他们
决定将了解到的情况写成内参,据实向党和国家汇报。

当天晚上,他们分别赶写出两篇内参,一篇是《青年数学家陈景润取得一项具有
世界领先水平的科研成果》,一篇是《关于陈景润的一些情况》,在这篇“情况”
里,他们反映了陈景润的处境和身体情况,说他病情危险,急需抢救。文中并引用
了一段被采访者的话:“×××说,如何对待陈景润这样的知识分子,如何对待陈
景润这类理论工作,请中央表个态。”

这两篇内参受到了中央的高度重视。江青在内参上写道:“主席,此事还是请你过
问一下为好,至少要先把他的病治好。”

毛泽东主席看了后画了一个圈,并批示:要抢救。请文元同志办。

4月26日深夜,武衡突然接到迟群的电话。迟群在电话里传达了毛主席的指示,
要求中科院立即行动起来“抢救”陈景润。并告诉武衡,他组织医疗方面的专家等
候在清华大学,让武衡立即将陈景润送到清华大学。

凌晨2点,几辆小轿车悄悄停在中科院88号楼前,从车上急匆匆走下一群人,走
在前面的,一位是武衡,另一位是数学所负责人赵蔚山。他们径直走上三楼,叩响
了小屋的门。

陈景润仍在灯下工作,听见叩门声,心里一阵紧张,自从论文发表后,他就一直提
心吊胆着。他将数学书和稿纸飞快地藏起来,然后才开门。见门口站着许多人,陈
景润神情紧张地连连说:“我……我没干什么,我在听英语广播,听新闻……”

武衡走上来,微笑着说:“你别怕,我们是来带你去检查身体的。”

“带我去检查身体?”陈景润吃惊地张大了嘴。他怀疑自己听错了,这么多年来,
他一直受歧视、受排挤、受打击,很少有人真正关心过他。他警惕地打量着这些半
夜来客,心里充满了不安和疑虑。

陈景润被大家拥着上了车。小轿车在寂静无人的街上急驶,不一会就拐进了清华大
学校园。

陈景润被带进一间灯火通明的房间。房间里坐着几位陌生人,陈景润正不知所措,
有人向坐在沙发的一位男人报告说:“迟群主任,陈景润同志来了。”
沙发上的男人站起来,一边握住陈景润的手,一边上上下下打量着他:“陈景润同
志,我们是毛主席派来看望你的,听说你病得很重?”

“谢谢,谢谢,我还好,还好……”陈景润虽然很少参加政治活动,但是因为每天
晚上都听中央电台的对外广播,他知道这个当时在教育科技界一手遮天的迟群。

迟群神情严肃地向陈景润传达了毛主席和江青的指示。陈景润受到了极大的震动,
他做梦也没想到毛主席竟会亲自关心、过问他这个小人物的身体健康。他激动万        
分,嘴唇哆嗦着一遍又一遍地说:“感谢伟大领袖毛主席,感谢伟大领袖毛主
席……”                                            







--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35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