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foxpretty (六级的分数高于一切~复习复习再复习), 信区: other
标 题: 流星拍摄(2)(转载)
发信站: 听涛站 (2001年06月03日01:22:46 星期天), 站内信件
发信人: moongod (小宇), 信区: Astronomy
标 题: 流 星 拍 摄 (二)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Sun Jul 25 17:30:20 1999)
流 星 拍 摄 (二)
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固定摄影」,一台有B或T快门可长时间曝光的相机
架在三脚架上,使用标准镜头,光圈全开,再加上一条快门线就可以了。
底片方面,高感光度的底片可以拍摄到较暗的流星,相对地也容易对天光(sky-glow)
敏感,在此影响之下使画面呈现雾化的情形,所以曝光时间不能太久;
低感光度的底片曝光时间较长,但是拍不到较暗的流星。综言之,
「使用ISO(ASA)400的底片,曝光15-20分钟,光圈开f/2.8」大约
是一个很好的参考指标。拍摄方向则对准天顶或是将流星群辐射点纳入
画面任一角。如下图,
┌───────┐
│* (*)│
│ │
│ │
│(*) (*)│
└───────┘
*:辐射点
据统计,上述方法下,约10-20小时可以摄得一张流星的照片。
所以最保险的办法就是用能涵盖整的天区的「鱼眼镜头」,光圈全开,使用
ASA 1600 or 3200 感光度的底片;但这大概只能拍到又长又亮的大流星。
平常看还不错的流星在画面上可能只是蚂蚁般小小的一点。
当然...运气好的话,可以拍到吓死人的作品。
另一种方案是搜天流星仪,以四到八部相机加广角镜头(一般以焦距28mm
or 24mm为宜)分别锁定不同天区,两两之间互相视场略微重叠,总拍摄范围
尽量涵盖整个天空,只要有流星出现,保证万无一失。优点是可以拍摄到较暗
的流星,流星影像也较为壮观。(光圈底片同上)於此类推...。
要不要用赤道仪、追不追踪依个人喜好,反正重点在拍流星,固定摄影也没关系。
每一张底片约曝光10-20分钟不等(也要看光害影响程度,光害小的地方拍摄成功的
机会较高,摄影时间也可以长一点),可依上述指标推算适当曝光时间。
不要忘了记录所拍摄流星的出现时间,将来可能派得上用场。
更进一步设计一类似风扇的旋转快门装置加在镜头前方,便可
依据被切成几段的流星迹长度来估计流星的角速度。当使用同步马达来
驱动旋转快门的话,其快门速度就可以很容易由马达转速决定出来。
倘若能在相隔数十公里远处,幸运地对同一颗流星进行同步观测;便可以精确地
计算流星在地球大气中的轨迹(trajectory),经由测量相对於背景恒星的
流星出现位置以三角关系便可求得。假如是使用上述旋转快门装置的话,更可以决定
流星之真实速度。
REFERENCE
中国业余天文学家手册, 冯克嘉 等, 高等教育出版社(大陆), 1993, p.263-264
Advanced Amateur Astronoy, Gerald North, Edinburgh ,1991, p.192-193
--
--
如果一生只能看见一颗流星
和你在一起是我唯一的愿望
※ 来源:·听涛站 tingtao.dhs.org·[FROM: 匿名天使的家]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76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