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cahn (bw努力中), 信区: other
标 题: 吃·人·岁月(第41章 米)
发信站: 听涛站 (2001年11月05日20:16:29 星期一), 站内信件
吃·人·岁月
流火
第 41 章 米
今年参加一个年会,与会的中国人几乎都是校友兼老乡。吃饭的时候大
家闲聊,谈道,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在工农业发面有所举措,当时
在江苏种植的水稻就是由日本引进的两个品种推广而成的。迄今为止,江苏
种植的水稻都是那两个母本遗传下来的。我当时听了特别高兴,原来一直怀
疑自己有“哈日”情绪,因为我几次过境日本,觉得日本米特别合口味,现
在终于知道,原来是从小就吃习惯的。
水稻究竟原产地在哪里,迄今未有定论。但水稻在中国的大面积播种,
肯定是西周以后的事情了,否则《诗经》里的《黍离》就应该是《稻离》了。
水稻品种分两种:粳稻和籼稻。就外文看,一个是Japonica rice,一
个是Indica rice。应该是拉丁文,是不是意味着产地呢?不是很清楚了。
广州开埠很早,在元朝时就是一个国际型大都市了,当时管理国际贸易
的特设官员叫“市舶使”,但整个南方以至于广东的发展却是明朝年间的事
情了。正德年间,引进越南占城的优质水稻品种,大面积播种,稻田养鱼,
使得瘟疫,传染病发病下降,才使得广东一带由蛮荒之地逐渐发展起来的。
两广一带,水稻一年可以三熟,数量可以,质量就一般了。北到黑龙江,也
可以种植水稻,但只能一熟,质量真是惊人的好。有人曾经赠我宁古塔的大
米,用来煮粥,一楼皆香气。粥汤上面厚厚的一层米油,饮之有醺醺的感觉。
什么香也赶不上米香呀。但如果在质量和数量中间寻求一个均衡,一年两熟,
中国,乃在世界上最适合种植水稻的地方在杭州富阳,所以,中国水稻研究
所在那里,而国际水稻研究所在菲律宾的马尼拉。
米汤是个好东西。穷人家孩子小时候没有奶吃,吮吸吮吸米汤也能长大
成人。米汤还有个作用,可以减肥,原因待我慢慢道来。以前我家有个邻居,
他家女儿嗜爱猪肉,百吃不厌,长的猪头三似的,父母很是担心,害怕她将
来嫁不出去。于是,发狠心,让她一次吃个够。给她两大盆五花肉,外加两
大碗米汤,让她吃一块肉喝一口米汤。她一下吃的“酿”住了,大吐,从此
闻肉而逃,减肥成功。诸位爱美之人,如果需要减肥的,嗜爱某种食物的,
可以就方仿试,成功与否,不必谢我亦不要怪我。
太平天国被镇压以后,曾国藩北上,任直隶总督(例兼北洋大臣),吃过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之苦的两宫皇太后他要练兵保卫京畿。但曾知道无湘不
成军的道理,湖南人到北方,一个不耐寒,一个吃不惯面食,深以为难事。
其实,河北也产良米,袁大头练北洋兵的天津小站,所产的米在解放后的很
长时间都出口创汇良多。近年好象默默无闻了,大约是品种退化了吧。北洋
军阀发迹于小站,是不是和吃当地的大米有关?早在明朝,戚继光在北方练
兵防御蒙古的侵略,也还是依靠他统帅的抵御倭寇的浙江兵为骨干。照一般
人的印象,吃面食长的强悍,而吃米饭相对比较秀气,但从戚曾袁三人的阅
历看,却与之相反,吃米饭的反而善战,这真是一个值得营养学家和社会学
家们研究的课题。
美国的稻米近一半产在克林顿的家乡阿肯色州。小克性欲旺盛,绯闻多
多,在任期间,美国经济生龙活虎,是不是和他吃稻米多有关?对此,我抱
有很大的兴趣。
明清定都北京,但当时的经济中心却在江浙,每年的漕运可以说是国家
经济的中心。早在明朝中期,苏州一府的赋税就相当于浙江一省,或者是其
他边远省份的十多倍。清朝的时候,北运的漕粮,江苏第一,一百八十万石,
浙江第二,六十二万石,江西第三,五十七万石。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时候,
英军占领南京,断绝了漕运,这才逼迫清政府签下城下之盟的。
《红楼梦》里面讲到碧荧荧的绿畦香稻粳米饭,我一直以为是小说家杜撰
的,后来再看汪曾祺的《八千岁》,连产地都说出来了,乃东乡三垛特产,还
说颜色浅碧如碧螺春。看样子这种粳米确切产在苏北的南通了。老人家我迄
今没有见过这种极品水稻,待以后有机会去南通采风,事后,准备书文一篇,
递交某次国际红学大会。
现在中国也从国外进口稻米,最多的是从泰国进口。我现在这里吃的大
多是泰国米,模样很好,味道极其一般,做饭还行,煮粥极其糟糕,汤是汤,
米是米的,一点不稠,米根本煮不烂的。三仙姑如果用泰国米做饭,肯定不
会露馅出丑,对小芹说,“米烂了,米烂了。”
全世界稻米最贵的国家是日本,差不多是国际价格的十倍以上。当时,
美日贸易谈判,谈日本的稻米市场准入问题,为了保护日本农民的利益,日
本死活就是不打开稻米市场。当时,日本的贸易谈判代表说道,Your culure
is car culture,our culture is rice culture!说的义正词严,听的掷地
有声,宁人动容。中国外经贸部的WTO谈判代表们应该羞死。
--
--
※ 来源:·听涛站 tingtao.dhs.org·[FROM: 匿名天使的家]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0.94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