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azy (郁闷了就来灌水,然后就忘记了), 信区: other
标 题: [转载] 食蛇者说
发信站: 听涛站 (2002年04月23日13:25:54 星期二), 站内信件
发信人: fengzi (整个世界森林里的老虎瞬间全部溶化成黄油), 信区: literature
标 题: [转载] 食蛇者说
发信站: 我爱南开站 (Sun Jul 29 13:33:28 2001), 转信
【 以下文字转载自 Food 讨论区 】
【 原文由 fengzi 所发表 】
食蛇者说
《淮南子》说:“越人得蚺它以为上肴,中国得之无用。”苏东坡的妾侍,在惠州
时将蛇羹误做海鲜吃下,事后得知所吃为蛇,竟然于数月后死于非命。即使在今天,对
于居住在“中国”的大部分“中国人”来说,广东人的这种爱好,仍然是一种可怕的风
俗。
不过,山东人偶尔也有吃蛇的。“聊斋”里面有一则《蛇癖》说道:“予乡王蒲令
之仆吕奉宁,性嗜蛇。每得小蛇,则全吞之,如啖葱状。大者,以刀寸寸断之,始掬以
食。嚼之铮,血水沾颐。且善嗅,尝隔墙闻蛇香,急奔墙外,果得蛇盈尺。时无佩刀,
先噬其头,尾尚蜿蜒于口际。”
蒲松龄或许相信,广东人吃起蛇来,与吕奉宁大同小异。但是在广东人看来,这种
吃法虽然生猛,却未免过于浪费。不吃小蛇,不吃蛇头,更不生吃,天生一只能闻出“
蛇香”之鼻的广东人,非但善于不厌其烦地炮制蛇羹,还能炒蛇片,酿蛇脯,近年来又
推陈出新,涮蛇和“椒盐蛇禄”风行广州。广州的连锁食肆“惠食佳”,即以“椒盐蛇
禄”为招徕,并且在本地的高级杂志上大做整版广告。那广告,黑底,衬着一盘金灿灿
的“椒盐蛇禄”,下书一行小字:“始创于1987年”,绝对不输给同一本杂志上矜
贵的进口皮具广告。
贵的进口皮具广告。
传统蛇馔中的登峰造极的“龙虎凤大会”,更是粤菜大系中的殿堂级力作。196
5年初,古巴革命领袖切·格瓦拉少校到访广州,主人就曾在欢迎晚宴上,一边与切同
志把臂畅谈世界革命,交流游击经验,一边将一大盆蛇、果子狸、鸡相会而成的“龙虎
凤大会”彻底歼灭。此前,“龙虎凤大会”还曾以国馔的身分,招待过中国人民的贵宾
伏罗希洛夫元帅。
格瓦拉少校和伏罗希洛夫元帅,皆为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之人,只有蛇怕他们,他
们是不会怕蛇的,除此之外,均以实际行动表示了他们对广东人民的这一习俗绝无偏见
。然而,这并不表示吃蛇从此不再引起友邦惊诧。前几年,太阳神的股票在海外上市,
因标榜含有蛇、鸡等物之精华,上市当晚,美国一家电视台的两个财经主持人,根本没
有把希腊概念的apollo当一回事,却一口一个“snake stock(蛇股
)”地侃了个没完没了。很早以前,就有中国人对此看不过去,林语堂曾经正告老外:
“任何人都不能使我相信蛇肉的鲜美不亚于鸡肉这一说法。我在中国生活了40年,一
条蛇也没有吃过,也没有见过我的任何亲友吃过……吃蛇肉对中国人和西方人同样是件
稀罕事儿。”
不是林语堂从来就没有把广东人当成中国人,就是他在无知的情况下挺身而出地干
了一桩蠢事。事实上,老外的看法并不是没有道理。亚当和夏娃之所以偷吃了伊甸园里
的禁果,乃是受了蛇的引诱。吃了苹果又吃蛇,无异于吃过了基因西红柿,再去吃研制
基因食品的那个科学怪人。其实,吃蛇算什么?欧洲人一度还时兴过吃木乃伊呢。
就连广东人本身,对于吃蛇也有极深的误解。他们无可救药地坚信蛇肉之滋补壮阳远胜
于美味,奇腥的蛇鞭,更能收“以形补形”之奇效。要是真有“以形补形”,要壮阳,
还不如干脆学山东人吕奉宁,一条蛇完整地吞将下去。
--
我几次朝夜幕中伸出手去,
指尖毫无所触,
那小小的光亮总是同指尖保持一种不可触及的距离。
※ 来源:.我爱南开站 bbs.nankai.edu.cn.[FROM: 202.113.16.64]
--
※ 转载:.我爱南开站 bbs.nankai.edu.cn.[FROM: 202.113.16.64]
--
甜蜜的名字,痛苦的名字,我叫你离去。美丽的眼睛,忧伤的眼睛,我叫你过
来--你神奇地出现,带着你全部的矛盾和叹息。你为我带来狂喜和战栗,你叫我
充满无法言喻的柔情,也为我带来无可解脱的绝望。
你是我黄缎子一样抖动的阳光,你是我的清凉泉水,你是我无法捕捉的影子,
你是花的碎片,你是云的碎片,你是天空的碎片,你是旷野里消散的烟雾,你是最
美丽的白色泡沫,你叫我狂喜,同时,也叫我悲恸欲绝。
※ 来源:·听涛站 tingtao.dhs.org·[FROM: 匿名天使的家]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0.94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