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milier (米粒儿), 信区: other
标 题: 酒与茶
发信站: 听涛站 (2001年12月08日12:28:35 星期六), 站内信件
【 以下文字转载自 Bar 讨论区 】
发信人: nisi (水中瓶), 信区: Bar
标 题: 酒与茶 (转载)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Fri Dec 7 22:04:35 2001)
发信人: windly (风中之), 信区: Literature
标 题: 酒与茶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Fri Dec 7 15:07:46 2001)
发信人: coffee (娃娃), 信区: literature
标 题: 酒与茶
发信站: 北京科大幻想空间站 (Fri Dec 7 14:09:38 2001)
有一句话:“茶类隐,酒类侠”,觉得很是精辟。
古时征战,侠士上马前,有盛在夜光杯中的葡萄美酒。葡萄酒虽是水果酒,味又甜,
但一盛入夜光杯,便殷殷如血,浑不见女儿之态。酒入腹中,豪气顿生。若此行一去不复
返,便马革裹尸还;若凯旋,也当聚会饮酒,千斗不辞,在喜极而泣的英雄泪中,口到杯
干。
而茶不是这样喝的。最苦的茶,性也不烈,只让人感到深沉的余味,在舌上萦回。所
以茶适合幽窗棋罢,月夜焚香,古桐三弄。适合往禅院求经时,僧人奉上,边饮边谈,偷
得浮生半日闲;适合午醉醒来无一事,孤榻对雨中之山,独自品茗。
大致上,北方人近酒,而南方人近茶。倚剑独饮,可以吸燕赵秦陇之劲气;雨窗小啜
,则如沐江南吴越之清风。
云水里载酒,而松篁里煎茶。云水,取其广,取其畅;松篁,则取其清,取其幽。茶
能消俗,很得佛家钟爱,酒能养气,仙家饮之,如此,有茶时学佛听禅,有酒时,便乘云
学仙了。
人说饮酒不可认真,认真则大醉,醉后则身心俱疲,失了礼仪,谈吐可笑。真要严格
控制自己喝酒的“度”,怎么能够得到酒中真味?酒的乐趣,或许便在于明知不可仍然拼
却的一醉。礼仪是不顾了,客套敷衍之类更是丢到爪哇国了,正因如此,才个个都成了性
情中人
雅人们又极力贬斥“牛饮”之人,痛心疾首于这些下里巴人糟蹋了茶。不知人生诸般
消遣事体,皆贵在随意,他爱大口喝,你让他静静品茗,他便绝对品不出乐趣。茶虽宜静
饮,却也不是非静饮不可。静饮时,品的只是茶的心情。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
茶,敲门试问野人家。这样讨得的茶,也是一种喝法。品种并不如何高贵,质量并不如何
上乘,可是在听着蝉鸣的大樟树下,大口大口地喝下,吹一阵风,身汗顿收,也是茶的好
处。
其实茶和酒本身都无辜。兴至时, 静 野酿,足以消忧,不然,则好茶美酒,只倍添
愁
喝酒宜于雪天。雪气袭人,而酒意温肠暖肺更贴心。酒也无须如何上好的酒,下酒菜
那更是多余,难道这万籁俱寂的所在,这纷纷扬扬的窗外飞雪,还不足以佐酒么?自斟自
饮,肝胆皆冰雪。梅花入夜影,萧疏顿令月瘦。
喝茶宜于雨天。因为雨天气温较低,茶易冷却,而冷茶又伤胃,所以旁边还是要有温
茶的小炉才好。这和温酒的却不同,酒越温,醺香便越是四溢,但茶较脆弱,长久地煮,
会变色变味。所以用烛火来温最好,可以放在窗台上,一烛如豆,在雨声中一颤一颤。若
无香可焚,雨气与茶气萦绕在一起,也已经好闻得很了。香是何味?烟是何色?穿窗之白
是何影?指下之余是何音?恬然乐之而悠然忘之者是何趣?不可思量处是何境?……
热汤如沸,茶不胜酒。幽韵如云,酒不胜茶。
--
※ 来源:·听涛站 tingtao.dhs.org·[FROM: 匿名天使的家]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0.73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