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raining (一怒缘霜), 信区: other
标 题: 品饮 2
发信站: 听涛站 (Wed Feb 7 10:23:06 2001), 转信
这场茶宴中有李侍御、潘述、汤衡、海上人、皎然,其中三位文士、
官吏,一个僧人,一个隐士,以茶相会,赏花、吟诗、听琴、品茗 相结
合。陆羽、陀然、皇甫兄弟留下的茶诗或品茶联句甚多,可
见在唐代,虽然也强调茶的清行俭德之功,但并不主张十分呆板。唐代
《宫乐图》中,将品茶.饮撰、音乐结合,亦颇不寂 寞。当然,在禅宗
僧人那里,这种饮法是不可以的。百丈制禅宗茶 礼,正式称为茶道,主
要是以禅理教育僧众。皎然、百丈同为唐
代僧人,但其饮茶意境大不相同。
宋代饮茶环境各阶层观点不同。朝廷重奢侈又讲礼仪,实际 上主要
是“吃气派”。有礼仪环境,谈不上韵昧。民间注重友 爱,茶肆、茶坊,
环境既优雅,又要有些欢快气氛。文人反对过 分礼仪化,尤其到中后期,
要求回归自然。苏东坡好茶,以临溪 品茗,吟诗作赋为乐事。
元明道家与大自然相契的思想占主要地位。尤其是明,大部 分茶画都
反映了山水树木和宇宙间广阔的天地。唐寅《品茶 图》,画的是青山高耸,
古木杈丫,敞厅茅舍,短篱小草,并题 诗曰:“买得青山只种茶,峰前峰
后摘春芽,烹前已得前人法,
蟹服松风联自嘉”。晚明初清,文人多筑茶室茶寮,风雅虽有, 但远不及
前人胸襟开阔。文人们虽自命清高,而实际上透出无可 奈何的叹息。如《
红楼梦》中妙玉品茶,自己于小庵之中,虽玉杯
佳茗,自称槛外之人,实际不过寄人篱下。自命清高而卑视刘姥姥,与陆
羽当年“时宿野人家”的品格相去远矣。
--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0.91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