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blowing (想和你再去吹吹风), 信区: other
标  题: 写食主义: 食色
发信站: 听涛站 (2001年07月08日20:38:49 星期天), 站内信件



作者: 沈宏非

  国外有一份调查报告说,令人愉快且增进食欲的颜色,以绿色为首,其次为黄、橙
、红、白。尽管我不知道被调查的有效样本中是否包括一定比例的有色人种,不过整体
上还是蛮有道理的,譬如绿色令人想到新鲜蔬菜,橙色想到水果,红色想到牛肉,黄色
想到粟米和牛油(想到麦当劳亦属正常),白色想到米饭、面包、牛奶等。
  鉴于一些排行活动近期在中国之名声不佳,上述报告看来也很无聊。事实上,所谓
增进食欲的颜色,就是一切符合进食者对即将被吃下之食物的应有颜色的预期和想像的
颜色。换言之,绿色的米饭就令人不悦。愉快的食色应该是天然而主动的,就像蔬菜的
生食,最多也只能是半推半就,例如烹调的交互结果,而不可强暴以染色剂。
  对某一种特定颜色的偏执,同样具有染色剂的暴力品质。前几年,绿色食品当道,
舆论攻势之猛烈,直教人觉得自己从生下来以后好像就没有吃过青菜。这个问题还没想
通,食品界的主流话语却由绿转黑。据营养学家说,天然食物的营养与它们的颜色休戚
相关,其营养价值的排列顺序为:黑色最佳,其次为红、黄、白。
  “黑色食品”的市场策略,无非是请古代老中医挂牌,如李时珍;宣称皇室爱吃,
把皇帝拉下水;请外援,指出此事在西方发达国家已如火如荼。中医的确有“逢黑必补
”之说,不过科学论据不足,再说“滋补”和“营养”也未必是同一概念。至于发生在
外国的“吃黑运动”,却是闻所未闻,即使确有此事,但考虑到每一次被搬来做“托儿
”的老外通通都是白人,故而对“逢黑必补”一事宁可存疑。
  不过,就商业运作而言,“黑色食品”的市场策略也并非完全地了无新意。黑色固
有的神秘力量,会使人在暗示之下相信具有这种颜色的食品比较滋补。事实上,黑色的
暗示符号无处不在,黑发比白发更具青春活力,黑牌的苏格兰威士忌比红牌高级,即使
是全人类共同崇拜的金色也不能与黑色抗衡。最近,美国运通卡公司(AE)推出了一
种“黑卡”(Centurion),相当于空手道黑带。它“尊贵”到要收取980
0元的年费(金卡是400元),其余的就不用多说了。据外电报道,布加勒斯特警方
发现,该市的妓女以不同的  膏颜色代表资深与否,黑色的索价最高。无独有偶,日前
在深圳被破获的一个淫窟,普通三陪挂红牌上岗,可以提供肉体服务的则挂黑牌。
  我发现,“逢黑必补”实际上只包括同类食品中之色重者,而不是个别的黑色食品
。后者如墨鱼汁,除了被意大利人用来做成好吃的“天使头发”之外,未见有人刻意渲
染其滋补。相反,经常被提起的是黑木耳优于白木耳、黑米胜过白米、黑芝麻比白芝麻
好、黑鸡较白鸡滋补。在同类食物中划分出明显的级差,利润空间便随之扩大。遗憾的
是,首先因此得益的似乎是往各种浅色食物中注入深色有害化学色素的不法分子,真是
黑色幽默。
  我不知道我国人均进食牛奶量只相当于一瓶眼药水这一“缺白”的事实是否更值得
关心。无论如何,颜色是造物的安排,多彩是饮食的正道。B 牛伲希危 曾经这样唱道
:“缤纷色彩闪出的美丽,是因它没有,分开每种色彩。”
  
--

其实一个人的生活也不算太坏,
偶尔有点小小的悲哀,我想别人也看不出来。
※ 来源:·听涛站 tingtao.dhs.org·[FROM: 匿名天使的家]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28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