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foxpp (foxpp~拜师学艺中), 信区: other
标 题: 酸碱失衡:健康新杀手
发信站: 听涛站 (2001年09月08日01:24:54 星期六), 站内信件
我们的餐桌上每天都会有鸡鱼肉蛋等美味佳肴。因为这是我们生
活水平极大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西医结合医
学家陈可冀教授告诉记者,从粗菜淡饭到大鱼大肉,人们的饮食习惯
所发生的巨大变化,高蛋白、高热量食物过量摄入,使人们从营养不
足走到了营养过剩阶段,造成了我们体内的酸碱失去平衡。现在,这
一现象越来越严重,并由此导致了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我们所
谓的“现代文明病”、“富贵病”。这些发病率不断且呈上升的趋势,
成为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的一个重要不利因素。
为此,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组织下,18位国内在此方面研究颇
有建树的的院士专家们聚集一堂,共同研讨了几丁聚糖与糖代谢及体
内酸碱平衡的关系。科学家们提出了调整体内酸碱平衡的理论。他们
指出,补充人体所必需的第六要素几丁聚糖,维持体内酸碱平衡,可
以促进人类的生命健康。陈可冀院士认为,这对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
培养人们的良好生活习惯,做到科学饮食、科学营养,增强国人的健
康体质,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泛的深远影响。
摄入过多的五大要素会产生大量的酸性物质,营养就会变成“毒
素”。
众所周知,人体所需的五大要素,是指蛋白质、脂肪、糖、维生
素和矿物质。科学家们介绍说,人体的五大要素主要来自鱼、肉、禽、
蛋、蔬菜、水果和五谷杂粮等。五大要素是构成人体细胞、组织和维
持人体新陈代谢的物质基础,其中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是
由糖、脂肪、蛋白质三大要素在体内代谢产生、释放,这三类物质的
代谢中间产物或最终产物都是酸性物质,如二氧化碳、硫酸、磷酸、
尿酸、甘油酸等,人体在正常情况下,能通过自身的调节,将体内的
酸性物质排出体外,维持体内酸碱平衡。陈可冀院士认为,当人体摄
入过多的五大要素,特别是糖脂肪和蛋白质时,那么在体内产生过量
的酸性物质超过人体自身的调节能力,多余的酸性物质就会滞留在体
内,对体液造成污染,使体液pH下降,形成酸性体质。此时,过量的
营养变成了危害人体健康的“毒素”。
把鱼翅当作粥来喝,吃的是好东西,在体内转化后却成了“毒素”,
真是令人沮丧。这里得提醒你的是,明天,你可要悠着点吃了。
体内酸碱失衡后人就容易生病,酸性体质与现代文明病有着直接
的关系。
医学研究表明,所谓的现代文明病、富贵病,包括高血压、高血
脂、糖尿病、肝炎、癌症、肠胃功能失调,等等,70%以上是与人体
的酸性体质有关系。
为什么酸性体质、酸碱失衡,对人体的健康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影
响呢?科学家研究发现,人体体液正常pH值为7.35~7.45,呈弱碱
性。体液受酸性物质污染后,pH值下降,影响到组织器官的功能和人
体细胞的活性,并且使细胞膜上蛋白质合成困难,各种酶活性下降,
细胞膜容易受损,细胞容易发生突变或死亡。如癌细胞就是致病因子
使细胞突变所致。这正如中国传统医学中所推崇的阴阳平衡理论一样,
阴阳失衡人体同样容易产生疾病。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物学专家何国疆教授研究认为,在正常的pH
值条件下,体细胞和免疫细胞的活性较强并且有很大的抵抗力,一定
量的癌细胞将被吞噬和消灭。他介绍说,有文献报道癌细胞周围的pH
值为6.85~6.95,偏酸性,正常的pH值不利于癌细胞的生存和发展,
而酸性条件利于癌细胞的生存,也利于癌细胞和血管壁接着分子结合
发生转移。因此,他总结说酸碱失衡就会癌细胞活跃起来。
何国疆教授介绍说,日本有文献曾报道人体pH值每下降0.1个单
位,胰岛素的活性就下降30%,糖尿病特别是Ⅱ型糖尿病,不是因为
胰岛素不足,而是由于胰岛素的活性不足,形成胰岛素抵抗能力下降。
糖尿病是典型的脂、糖代谢紊乱性疾病。脂糖代谢紊乱更容易产生酸
性物质,从而影响体内pH值的稳定。
专家研究表明,体内酸性物质增多,会加重肝脏和肾脏负担。随
着年龄的增长,组织器官的老化,酸性体质更容易产生。因为肝脏是
分解酸性物质、肾脏是排泄酸性物质的重要器官。酸性物质增多,除
增加负担以外,还容易使组织细胞受损。酸性物质增多也容易引起肠
胃功能失调,并影响人体对钙的吸收。
人体除了靠器官来调节酸碱度外,还要靠生物碱、植物碱等来帮
助调节。
人体内循环是个很微妙的东西。医学专家介绍,人体各种组织细
胞的正常生理机能及一切生物化学反应,都是在合适和稳定的pH条件
下进行的。这个pH条件是7.35~7.45,相差不到0.1。然而,三大
物质不断产生酸性物质,使体液经常向酸性转化,人就容易生病。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中心多肽药物研究室主任卢永军教授指出,人
体调节体内酸、碱度靠两个器官,即肺和肾。肺是呼吸调节,肾脏主
要是排泄和调节固定酸等,调节平衡时间一般需要几小时甚至十几小
时,若肾脏功能有缺陷时将需要几十小时。可想而知,在这几小时至
十几小时期间,酸性化体液将对组织器官产生着什么样的负面影响。
当然,我们在进食吃菜时,人体还可以从蔬菜、水果中吸取碱性
物质来达到体内酸碱平衡。因为蔬菜、水果中含有钠盐、钾盐等碱性
物质,但无机碱有其缺陷性,如不稳定、易排泄等。另外,现在炒蔬
菜时与过去相比一般用油量过大,我们在吃进碱性物质的同时,也吃
进了更多的酸性物质,这样也加剧了体内的酸碱失去平衡。至于蔬菜、
水果中的农药残留,对人体也带来危害,那又是一回事了。
20世纪50年代以前,人们除了靠器官来调节酸碱度以外,还靠生
物碱、植物碱来帮助调节体内酸碱平衡。现代人除了酸性物质摄入偏
多外,缺少生物碱也是容易产生酸性体质的一个重要原因。这种生物
碱就是含有游离氨基碱性基团的可食用动物纤维素,也称几丁聚糖。
因其重要性,1991年欧美科学家将其与人体五大要素并举,称为第六
要素。以前,人们从自然界中获取这一物质途径非常广泛。那时,生
态平衡未受到破坏,自然界中生活着大量昆虫,这些昆虫与植物接触
时,植物会分泌酵素分解昆虫表皮中的甲壳素,变成第六要素,并加
以吸收。人在吃蔬菜、水果时,就能吃到第六要素补充体内所需。第
六要素在美国被称为几丁聚糖,西欧称之为壳聚糖,日本称为救多善。
何国疆教授说,药品能治病,但由于它的毒副作用,有时也能致
病,而且药品往往是针对某一病症,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能综合
施治,全面调理。第6要素几丁聚糖主要用来改善酸性体质,保持体内
酸碱平衡,即改变人体内环境而起到作用。
北京协和医院主任医师、糖尿病专家向红丁认为,目前糖尿病发
病率很高且并发症较多,有多方面的因素。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就
是不合理饮食造成体内酸性物质积累,导致了酸性体质,从而发病。
这是因为人体内的水分占人体重量的70%,人体的组织细胞都生活在
组织液、淋巴液和血液组成的体液中。科学家给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
人体就好像一个大池塘,体液就是池塘中的“水”,组织细胞就是池
塘中的“鱼”。而事实上,“鱼”生病的原因大都是由于“水”环境
恶化所造成的,即我们所说的体质酸性化问题,此时若不从治理“水”
环境即改变人体内环境着手,而单纯治“鱼”病,即使治好了病,仍
有再发病的可能,而且“鱼”有抗药性,为了治好“鱼”病,就不得
不增加用药量。一般的保健品是用于恢复组织器官的功能,就好比给
“鱼”施加的“饲料添加剂”,而第6要素几丁聚糖既有活化细胞的功
能,即提高“鱼”的活力,更重要的是“第6要素”能治理“鱼”生活
的水环境,改善体质酸性化问题,从根本上解决了“鱼”生病的病源。
影响人体的健康有外环境和内环境两个方面,而内环境方面即是
酸碱失衡。
中南海保健部主任医师陆士贤教授对此研究较为系统。他说,前
不久我随卫生部组织的考察团到美国去,发现他们现在称第6要素几丁
聚糖为几丁质生态素。因为其跟生态有关系,不但是外环境的生态,
也是内环境的生态。
科学家研究发现,地球上有两大类生物,即甲壳类生物和纤维类
生物。科学家提出甲壳类生物的几丁质生态素所具有的杀菌性、对细
胞的活化性及其它一些特殊的功能,用于人类健康事业和生态保护将
起到重要作用。研究酸性体质是科学家们所选择的一个比较早的课题。
目前,人类的健康主要受到了两个方面的威胁:一个是外环境失衡,
有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社会竞争、科技发展等带来的灾难;二是内
环境的失衡,有营养过剩、缺乏运动、食品加工过细、食用的是广泛
使用农药与化肥以及改变耕种方式和饲养习惯生产出的物品,导致人
体呈酸性体质。现在无土栽培实际上对人体有很多隐藏的危害。糖尿
病发病率的持续稳定发展,其主要原因是营养过剩造成体内的酸碱失
衡。
国内外一些研究发现,酸性体质者在酸性内环境下免疫细胞的吞
噬与识别监视功能下降,神经的敏感性降低,内分泌及许多机体重要
功能将发生紊乱,癌细胞更易生长与扩散。陆士贤教授研究认为第6要
素几丁质生态素的主要保健作用表现为:一是完善食物结构,补充食
物链,提高人体的生态调节功能;二是调节机体酸碱平衡,创造有利
于健康的内在生态环境;三是活化细胞,提高免疫功能与细胞活力,
着眼细胞水平的调节。把第6要素几丁质生态素作为一种载体,与其它
更有效的东西结合起来,可能治疗很多疾病。他分析几丁质生态素的
主要作用机理表现为:降血脂是通过激活脂肪分解酶的活性,促进机
体细胞产生高密度脂蛋白带负电荷的脂肪;降血压就是通过与呈负电
荷的氯离子结合。
中日友好医院主任医师卞志强教授认为,通过调节机体的酸碱平
衡,能调整全身的免疫功能、代谢功能,如降低血糖。国外如美国、
日本等国家也在广泛研究,有着一定的科学依据。中国中医研究院广
安门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主任医师林兰教授研究认为,酸碱平衡作用
对糖尿病患者很重要。当胰岛素减退的时候,可能出现糖尿量的异常,
再进一步就发展成为恶性糖尿病。第6要素几丁聚糖在改善糖尿病糖代
谢这方面发挥很好的作用。
几丁聚糖是改善人体酸碱平衡的一种物质,其调整体内酸性基质,
促进内循环酸碱平衡。
人体需要保持酸碱平衡,而第6要素几丁聚糖可作为调节酸碱平衡
的材料。当人体内产生的酸性物质超过自身的调节能力,或人体酸碱平
衡调节系统出现问题,无力承担体内正常酸碱平衡调节任务,又没有外
来力量帮助时,人体自我拯救的最后一招,就是通过体内谷氨酸脱氨作
用产生的氨来中和体内的酸性物质,挽救体内行将崩溃的酸碱平衡,挽
救自己的生命。
“第6要素”改善酸性体质,促进体内酸碱平衡的机理可从两方面
解释:其中重要的第一点是,“第6要素”在人体内分解产物是葡萄糖
胺,呈弱碱性,能中和体内酸性物质,调节体内pH值。其机理与体内氨
基酸脱氨中和酸性物质一样,但氨基酸脱氨产生的氨有剧毒,而葡萄糖
胺不仅无毒,而且是人体透明质酸和细胞膜的重要成份,与人体有良好
的亲和力;第二点是,“第6要素”在有一定的分子量时能吸附结合体
内酸性物质排出体外,防止酸性物质对体液的污染,减少或避免酸性物
质对肝肾等器官的伤害。梁双林教授认为,如果人体的五大要素摄入过
多,会产生大量的酸性物质,这些酸性物质就使营养变成了毒素。因为
蛋白质还要产生氨基酸,氨基酸分解很多酸性物质,特别是脂肪,它分
解出的酸都是强酸。碳水化合物所分解出的是乳酸、丙酮酸……这些酸
性物质都是通过我们的肾脏来调节的。如果这些酸性物质的量,超过肾
脏代谢能力以后,就容易沉积在人体血液当中,就容易使人体的pH值下
降,从而危害人体的健康。
其实,我们血液里存在很多对的酸碱平衡体系,北京中医药大学
陈文为教授说,比如细胞内有钾离子,细胞外有钠离子。在血浆里,
血浆蛋白也有平衡酸的能力。因此,维持体内酸碱平衡很重要。
科学家们为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理论,倡导一种新文化,让我们形
成新的营养观。读过以上科学家们的研究、分析后,相信你也会接受
他们提出的这个酸碱平衡新理论,少吃大鱼大肉,多吃蔬菜水果,多
摄取人体所必需的第6要素几丁聚糖,促进体内酸碱平衡,并加以科学
的运动锻炼,从而拥有一个健康、强壮的体魄,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快
节奏、强竞争工作、生活环境。让我们维护体内酸碱平衡,轻松、愉
快、幸福的生活,充分享受现代文明。
--
星星知我心
※ 来源:·听涛站 tingtao.dhs.org·[FROM: 匿名天使的家]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56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