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blue (最爱你的人 是我), 信区: other
标  题: 陶器与瓷器的烧制
发信站: 听涛站 (2001年11月10日22:02:18 星期六), 站内信件

陶器与瓷器的烧制
 
陶瓷是中国古代伟大发明之一。瓷器是由陶器发展而来,但和陶器有本
质的区别。陶器是由易熔粘土烧制的,烧制温度一般不超过1千摄氏度
,器表没有釉或只施有低温釉,胎质粗松,故有吸水性,敲击之声不清
脆。而瓷器则是由瓷土(除含高岭土外,还有石英等成分)作胎,表面
施高温玻璃质釉(现代瓷器有的不施釉),经1千2百摄氏度以上的高温
焙烧,胎质烧结,变得不吸水或吸水性很低,敲击时可发出金属般的清
脆声音。所以古人形容瓷器之美时,说它“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

    根据出土文物证明,早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我国就已经出
现了原始青釉瓷器。到了西周时期,由原始瓷发展为瓷器。
    陶器与瓷器在技术上有继承关系,在质地上却完全不同。它们的主
要区别在于:
    陶器是用粘土作原材料,瓷器是以高岭土等瓷器所必须用的土和石
料作为原材料。
    陶器烧制温度一般只有900-1050℃,最高不超过1100℃。瓷器的烧
制温度必须达到1200℃以上。
    陶器一般无釉,或涂有低温釉。而瓷器则有高温釉。
    原始瓷基本上具备了上述瓷器的特点,但是,制造工艺比较粗糙,
技术水平较低,是瓷器发展上的初级阶段。我国发现原始瓷器的地点有
许多处,在河南、山西、山东、湖北、湖南、江西、江苏等地都有。
    已出土的原始瓷器器形有尊、瓮、罐、钵、豆、簋。出土原始瓷器
最早的遗址是山西省夏县东下冯龙山文化遗址。这里出土了20多片原始
瓷器残片。经复原处理,可以看出其器形为罐、钵等。这些原始瓷器多
为素面,没有花纹,少数有蓝纹或方格纹。这些瓷器表面有一层绿色薄
釉。瓷器质地坚硬,吸水率很低,敲击时发出铿锵之声。这些原始瓷是
在白陶、印纹硬陶的基础上创制出来的。
    原始瓷的胎坯成型工艺多用泥条盘筑法。商代的原始瓷尊,其造型
为敞口、长颈、深腹、圜底。洛阳出土的西周原始瓷,有敞口圜底钵、
敛口深腹圜底罐、浅盘、高柄豆等等。
    据1988年2月22日中央电视台报导,浙江瑞安县西周石棚墓群出土
了一批黑釉瓷器,把瓷器史由东汉推前到西周。历年来考古工作者在浙
江宁波、慈溪、永嘉等地发现了汉代的窑址,并且在河南洛阳的烧沟、
河北省安平县、湖南省益阳以及湖北省当阳等地区的东汉墓葬中,发现
了汉代瓷器。在“熹平四年(175年)汉墓中出土了青瓷耳杯。还发掘
出1个四系青瓷罐,此罐是和带有朱书“初平元年”(190年)字迹的陶
罐同墓出土,更证实了该瓷罐为汉代产品。
    东汉瓷器质量的提高是同当时生产瓷器的条件的改进分不开的。主
要是改进了窑炉的结构,利用长形窑,俗称“龙窑”进行生产的缘故。
长形窑便于升温,也便于降温,又不会过速地降温,因为青瓷中含有较
高的铁,要求较快冷却,以免二次氧化,使青中带黄,而过速冷却会使
胎壁开裂,这就要升、降温速度适中。由于瓷器生产工艺技术的提高,
使东汉时期的瓷器生产达到了新水平,改变了瓷器的原始面貌,揭开了
中国瓷器史的新篇章。

--
/               /                .         
    ./   /              /.    .      /  /      
在/这蓝色忧/郁城市 / 又和你.相见. /    /       
不能转开视/线  /任凭雨/水打痛我的脸
/   /   .    /    /   .    /     .     / 
.   /                 /              /
※ 来源:·听涛站 tingtao.dhs.org·[FROM: 匿名天使的家]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0.98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