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cryst (水晶), 信区: Other
标  题: 犬·豕·羊·牛·马·角里的故事
发信站: 听涛站 (Wed Jun 23 01:13:09 1999), 转信

作者:〔瑞典〕林西莉
  
  犬
  在我们西方世界,犬被称为“人类最好的朋友”。但在中国,当
这个字被创造的时候,它更多地被视为野兽世界的一部分而不是人类
世界的一部分。
  
  对“犬”所作的最早的一种描述出现在商代的青铜器皿上。圆瞪
的眼和贪婪的大嘴给人一种凶猛、近乎野蛮的印象,那绝不是宠物犬。
    甲骨文里犬的样子显得温驯多了,但是人们看到的还是卷着长尾
巴警惕性很高的动物,有几只狂吠着,似乎现在还不绝于耳。
  
  中国实际上有自己的丝毛狗,中国狗,它是二千年以来世界上最
古老、最驰名的品种之一,但是很多人认为它更古老。1860年欧洲人
大肆掠夺北京圆明园以后,北京狗连同其他被掠夺物品被运往欧洲,
从此北京狗传遍全世界。
  
  如今在中国狗已不常见,至少在城市是这样。我现在还记得我第
一次在上海的情形。那是1961年新年,人们在居民区举办了一个临时
动物展览。拥挤的动物笼子沿一条小街摆着。其中一个笼子里有一条
狗,周围挤满了孩子。这时离革命成功已有十几年之久。他们过去谁
看见过狗随着这个国家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狗开始恢复自己失去的
领地。
  
  “犬”字加一个“口”字组成“吠”字。
  
  “犬”加两个“口”是“哭”。
  
  “犬”加“自”是“臭”字。难道是嗅觉灵敏的狗闻到了臭味儿
还是狗本身发出的臭味儿?过去绝大多数中国狗都很瘦,到处乱窜,
半野兽似的动作,从来不洗澡。它们有无法形容的固执和顽强,但同
时胆小和龌龊,它们沿着大街串,在沙堆里咬自己身上的跳蚤。它们
似狼,身上有臭味儿,对人有生命危险。
  
  “犬”字加“亻”是“伏”字。这个字的不同含意反映了中国对
狗的态度。
  
  “伏”加“天”组成“伏天”一词,指七月底到八月中旬这段时
间,这时候酷热难忍,大家都准备着“伏”了。
  
  
  豕
  人们把“豕”字翻四分之一圈再看就不觉得奇怪了。这时候“豕”
字的样子轻便、平直,就像一头猪,一个长着黑毛的自由行者,自古
以来它就以肉的味道鲜美可口和粪便肥效高而著称。
  
  对中国人来说猪一直是最好的家畜。这位小善人不停地生产优质
肥料,猪粪在旧式的农业结构中属于最有价值的。毛泽东说,一头猪
就是一座完整的小肥料厂。此话不错。一头猪每年能提供一吨优质肥
料。这是一种了不起的贡献。没有它中国农业就会受影响。
  
  还有肉溜肉片,需要加上笋片、葱或者香菇。一羹匙食油,一羹
匙酒和一点姜末——别的不需要了。
  
  
  羊
  一块陶片上的中国绵羊的古老形象是很著名的,大约有六千年。
  犄角强劲有力,眼睛直瞪瞪地看了我们几千年。
  
  这个形象与最早表示“羊”的文字之间有很多相同之处,但它们
的年龄只有图像的一半。有些字仍然是明显的图像。其他的已经变成
标准的字,羊的炯炯有神的眼睛简化成一直道。创造这个字的人可能
竭力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反映一只羊。
  
  “羊”字可以与很多其他字组成褒义词。其中一个是由“羊”和
“大”组成的“美”字。在甲骨文和金文中,这些字似乎是表现一个
人头上长着公羊角——就像与各种不同的祭祀和庆典仪式有关的牧师
和巫师。我们同样也可以这样想,“大”字是修饰“羊”的,一只大
羊,肥肥的,长满毛。看起来确实很美。
  
  “羊”与“火”组成“羔”。它的肉鲜嫩可口,人们喜欢选它做
菜。
  
  如果我们把“美”字和“羔”字放在一起,就得到了肉汤和锅的
名字,即“羹”。早在公元前5世纪的很多文献中就有描写。人们在
一个大锅里煮肉,放上盐、醋、各种调料和某种青菜,通常是葱或者
白菜——一种炖肉。据说大家一起吃,从王公到普通百姓,一直延续
了几千年。
  
  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羊总是以一种奇怪的方式沦为第二等。不错,
人们总是用羊作祭祀物,而且直到现在还这样——但是长期以来人们
把牛视为更理想的祭祀物。
  
  不错,人们总是喜欢吃羊肉——但是从来没有像喜欢吃猪肉那样。
  
  不错,人们总是剪羊毛——但是中国人更喜欢穿棉、麻和丝绸衣
服,尽管无法找到比羊毛更细的东西。到巴黎的服装设计师皮尔·卡
丹70年代来到北京时,立即被中国的开司米的优良质地所吸引,签
定了购买合同。他对自己的收获感到很庆幸。(未完待续)

--
※ 来源:.听涛站 bbs.foundernet.edu.[FROM: bbs.foundernet.edu]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27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