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richarddream (明天会更好), 信区: other
标 题: 梁实秋“清华八年”(一)(转载)
发信站: 听涛站 (Thu Apr 26 10:27:02 2001), 转信
发信人: jennyx (panpan), 信区: Tsinghua90
标 题: 梁实秋“清华八年”(一)(转载)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Wed Oct 20 15:30:36 1999)
在特快精华区发现wuwu网友细心整理的梁实秋先生的文章,共享如下:
清 华 八 年
梁 实 秋
我自民国四年进清华学校读书,民国十二年毕业,整整八年的功夫在清华园里度过.人的一
生
没有几个八年,何况是正在宝贵的青春?四十多年前的事,现在回想已经有些模糊,如梦如烟
,
但是较为突出的印象则尚未磨灭.有人说,人在喜欢开始回忆的时候便是开始老的时候.我
现在开始回忆了.
民国四年,我十四岁,在北平新鲜胡同京师公立第三小学毕业,我的父亲接受朋友的劝告要
我
投考清华学校.这是一个重大的决定,因为这个学校远在郊外,我是一个古老的家庭中长大
的
孩子,从来没有独自在街头上闯荡过,这时候要捆绑起铺盖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住,不是一
件
平常的事,,而且在这个学校经过八年之后便要漂洋过海离乡背井到新大陆去负芨求学,更
是
难以设想的事.所以父亲这一决定下来,母亲急得直哭.
清华学校在那时尚不大引人注目.学校的创立乃是由于美国退还庚子赔款半数指定用于教
育
用途,意思是好的,但是带着深刻的国耻的意味.所以这学校的学制特殊,事实上是留美预备
学校,不由教育部管理,校长有外交部派.每年招生的名额,按照各省分担的庚子赔款的比例
分配.我原籍浙江杭县,本应到杭州去应试,往返太费事,而且我家寄居北平很久,也可以算
是
北平的人家,为了取得法定的根据起见,我父亲特 京兆大兴县署办理户籍手续,得到准许
备
案,我才到天津(当时直隶省会)省长公署报名.我的籍贯从此确为京兆大兴县,即北平.
那一年直隶省分配的名额为五名,报名应试的大概是三十几个人,初试结果取十名,复试再
遴
选五名,复试有省长朱家宝亲自主持,此公素来喜欢事必躬亲,不愿假手他人,居恒有一个图
章,文曰:"官要自作".我获得初试入选的通知以后就到天津去谒见省长.十四岁的孩子几会
到过官署?大门口的站班的衙役一声吆喝,吓我一大跳,只见门内左右站着几个穿宽袍大褂
的衙役垂手肃立,有人出来点名.静静的等了一刻钟,一位面圆圆的老者微笑着踱了出来,从
容不迫的抽起水烟袋,逐个的盘问我们几句话,无非是姓甚,名谁,几岁,什么属性之类的淡
话.然后我们围桌而坐,各有毛笔纸张放在前面,写一片作文,题目是"孝第为人之本".这个
题
目我好象从前作过,于是不加思索援笔立就,总之是一些陈词滥调.
过后不久榜发,榜上有名的除我之外有吴卓,安绍芸,梅贻宝,及一位未及入学即行病逝的应
某.考取学校总是幸运的事,虽然那时候我自己以及一班人并不怎样珍视这样的一个机会
就是这样我和清华结下了八年的缘分.
--
--
寒风潇潇,飞雪飘零
长路漫漫,踏歌而行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00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