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Tea (MoreMoreTea), 信区: other
标 题: 元宵[转载]
发信站: 听涛站 (Wed Feb 7 11:34:14 2001), 转信
元宵
☉ 陶白
现在北京市面上的元宵大概有两种:用元宵机摇出来的叫“元宵”;用水磨粉裹馅
的叫“汤圆”。前者是本地风光,后者是南方传来的。这种称呼方式大约是京城饮食业
的约定俗成,其实汤圆、汤团、汤丸都是元宵的异名,因地而异,并非单单为了制法的
不同。
元宵的历史不短,相传始于晋,唐代的“汤中牢子”或“粉果”与现代的元宵就没
有太大的不同了。
正月十五吃元宵取的是"团"、“圆”之意,讨个好口彩。小时候一年就吃这么一回
,尽管是北方"摇"出来的元宵,皮够厚,馅无非是白糖疙瘩加一点点青红丝,死甜,但
看母亲一勺勺地添凉水,把一锅元宵煮得白生生地在丝丝热气中浮出水面,总是口角流
涎。
后来有机会去上海,才知道北方元宵惟一可取之处就是那一口咬劲,而软滑香甜、
糯不粘齿、小巧精致、花样之多都无法与南方的元宵争一日之短长。
特别爱吃城隍庙的宁波汤团,个儿小皮薄,馅名“黑洋酥”--内容是猪油、白糖、
芝麻屑,三者结合,香味与甜味相互生发,加上皮的软糯,一切圆满,恰到好处,堪称
元宵中的杰 作。
后来北京也能买到水磨糯米粉了,于是自家动手包元宵。馅分咸甜:甜的是豆沙、
黑洋酥;咸的有荠菜猪肉、冬笋猪肉。因为要一锅熟,咸的收口处留一个小尖儿,形似
橄榄,一般一碗里两尖两圆,吃下去就不再有胃口了。
一年春天从上海乘船夜航去宁波,一路风吹浪抛,为了怕晕船,不敢吃喝。船到宁
波,正是凌晨,市区一片昏暗,雇了辆三轮车去寻早点铺。被拉到市中心一家不小的铺
面,灯光虽昏黄,但总算有了亮,一粗碗宁波汤团端上来,热气腾腾,大如鸭卵,皮极
韧,以箸挑起,悬垂如袋,皮竟不破。只是馅里有太多的猪油,香,烫嘴,吃到第四只
,已腻得吃不下了。莫非这才是宁波汤团的正宗吗?
--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0.93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