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slowboy (渴望无聊), 信区: other
标  题: 中秋风俗--玩兔儿爷 
发信站: 听涛站 (Sun Sep 10 18:09:45 2000), 转信


玩兔儿爷
近人金易、沈义羚所著的《宫女谈往录》中,记述了一位叫荣儿的宫女讲述的故事。当
时正是八国联军进北京的那一年,慈禧太后逃出了京都,在逃亡的路上恰逢中秋,这位
太后慌乱之中亦未忘旧礼古俗,便在寄寓的忻州贡院中举行了祭月之礼。故事说,"晚饭
后按着宫里的习惯,要由皇后去祭祀'太阴君'。这大概是沿着东北的习惯'男不拜兔,女
不祭灶'罢,'太阴君'是由每家的主妇来祭的。在庭院的东南角上,摆上供桌,请出神码
来(一张纸上印一个大兔子在月宫里捣药),插在香坛里。香坛是一个方斗,晋北的斗
不是圆的,是方的。街上有时偶然听到晋北人唱'圆不过月亮方不过斗,甜不过尕妹妹的
温柔。'可见,晋北的斗全是方的了。斗里盛满新高粱,斗口糊上黄纸,供桌上四碟水果
,四盘月饼,月饼叠起来有半尺高。另外,中间一个大木盘,放着直径有一尺长的圆月
饼,这是专给祭兔时做的。还有两枝新毛豆角。四碗清茶,是把茶叶放在碗里用凉水冲
一下。就这样,由皇后带着妃子、格格和我们大家行完礼,就算礼成。我们都是逃跑在
外的,非常迷信,唯恐有一点礼仪不周,得罪了神鬼,给自己降下灾难。所以一有给神
鬼磕头的机会,都是争着参加,没有一个人敢拉后的!我和娟子是替换着来磕的头。"
这个故事讲的是清代宫廷中祭拜月兔的规矩,虽说是在逃难之中,香坛只好用晋北的方
斗来替代,但从心理角度说,因为在难中,所以对神则更为敬畏而虔诚。从这个故事看
,清代宫廷是把月中的玉兔称做太阴君的。然而民间则不同,百姓们称它为玉兔儿爷,
这种称呼虽不如称太阴君严肃庄重,但却显得更为亲切。而在北京一带的民俗中,中秋
节祭兔儿爷实是庄重不足而游戏有余,尽管略显得对神不大尊敬,但却反映了民间敬神
心理的异化。中秋自从由祭月的礼俗转化成民间节日后就淡化了礼俗色彩,而游赏性质
越来越突出,玩兔儿爷的风俗,可以说是这一现象的有力佐证。 

--



十步杀一人
千里不留行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34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