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sonic (天涯☆明月☆刀), 信区: other
标  题: 千年大事(三):十字军东征 
发信站: 听涛站 (Tue Jun 27 22:01:41 2000), 转信


现场之一:教皇激昂演讲 圣城谁主沉浮 

  教皇乌尔班二世(Urban II)号召基督徒,立即组织一支基督神 
圣军,把占据基督教圣城耶路撒冷的回教徒逐出。 

  他建议,这支神圣军以“十”字标志为旗号,并在胸前或肩上配 
带十字徽章。 

  教皇今早在圣马丁祭日后的宗教集会上致词,向数以万计的出席 
者叙述了土耳其人在耶路撒冷践污圣地,迫害基督教徒的情况,并呼 
吁他们组军东征,解救在东方遭受苦难的教友。 

  “如果让那些魔鬼的奴隶统治主所信任的人民,那将是一件多么 
令人羞耻的事!” 

  “本着主赐予我的权柄,我郑重宣布,那些参加神圣军的教徒, 
如果在途中或战斗中丧失了性命,主将赦免他们一切的罪孽。” 

  教皇这段慷慨激昂的演讲,让不少冒着风雪出席会议的信徒感动 
得流下了眼泪,现场情绪十分高昂。许多人在教皇演讲结束后,争着 
向他领取十字徽章,表现他们参军东征的意愿。 

  在过去几天,法国各地的许多宗教界人士、王公贵族、骑士和平 
民, 追子 入克莱蒙这座小城,以一睹教 的风采,结果克莱蒙城容 
纳不下这么多人,一些人只好在野外的雪地上搭建帐棚。 

  耶路撒冷自公元636年就被信奉回教的阿拉伯帝国统治。不过, 
由于阿拉伯人对基督教徒实行怀柔政策,因此两个宗教一直能够和平 
共处。这个局面一直延续到这个世纪初,土耳其人在中东一带兴起后 
,当地的基督教徒就不断遭受迫害。许多信徒被勒索或杀害,另一些 
迫改信回教。会议里还谣传说,土耳其人几次逮捕耶路撒冷的总主教 
,然后拉着他的头发到街上游行,以达到恐吓的目的。 

现场之二:基督徒屠杀基督徒 

  900年来一直没有被异教徒攻下的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 
几天前竟然沦陷在十字军手中。这些同样信奉基督教的西欧人在城内 
四处杀人放火,抢劫行凶。昔日富庶的君士坦丁堡,今天已变成人间 
地狱。 

  另外,城里谣传说,皇帝亚历克赛四世已在牢中遭到杀害,十字 
军领袖弗兰德斯有意组织新的拉丁帝国,自己当皇帝。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宫廷人士说,亚历克赛四世当初为了从亚历 
克赛三世手中夺取皇位,便邀请十字军攻打君士坦丁堡,并承诺支付 
十字军东征的费用。 

  “他是当上了皇帝,不过也没能当多久。如果他真的被十字军杀 
了,也是活该。” 

  除了军人以外,君士坦丁堡几条主要的大街这几天几乎看不见一 
个人影。不过,一些偏僻的庙宇和小巷,却挤满了流离失所的人,也 
堆满了尸体。在这些地方,到处都可以听到受伤的人在呻吟,失去亲 
人或财产的人在哭嚎,还有他们对十字军发出的恶毒诅咒。 

现场之三:儿童十字军被拐骗当奴隶 

  消息人士说,约有两万名从法国马塞出发,准备东征收复圣地的 
儿童十字军成员几个月前被奸商骗到这里,卖给回教徒当奴隶,一部 
分还被转卖到巴格达,受尽回教徒的虐待和凌辱。 

  本报记者日前目睹这些儿童的非人待遇,并访问到数名成员,证 
实了消息。 

  这些面黄肌瘦的受访者透露,一个12岁的牧童自称耶稣附身显灵 
,号召各国儿童组十字军东征。一些老年修士也从旁鼓动,说十字军 
过去4次东征失败是因为将士罪孽深重,唯有天真的儿童才有能力收 
复圣地。他们于是不顾父母强烈反对,跟其他许多年龄相仿的少男少 
女报名入伍。 

  一名男童说:“小时候玩组十字军东征的游戏,听那些修士叔叔 
讲述十字军的英勇故事,觉得好伟大,怎么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另一人激动地哭诉:“当初神没让我们像摩西那样,遇海水干、 
遇山路平,我就该跟随哥哥回家,也不会落到今天的地步。” 

  这支队伍原有3万多人,除了临阵退缩者,有1万人在抵达开罗前 
已遇险葬身海底。 

  除了法国,德国也有消息说,当地集合了4万人童军,徒步越过 
阿尔卑斯山。不过,有一大半在途中饿死或病死,后来虽得到救助, 
成功从意大利的热内亚港出发,却在海上失踪,至今生死未卜。 


亨廷顿学说包含东征思维 

  十字军东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1993年美国学者亨廷顿( 
Samuel P. Huntington)提出《文明的冲突?》学说,便被人认为带 
有当年的东征思维。 

  亨廷顿的想法是,文化认同是由共同的宗教信仰、历史经验、语 
言、民族血统、地理、经济环境等因素共同形成,其特性比起政治、 
经济结构更不容易改变。冷战过后,世界上的政治意识形态冲突基本 
上告一段落,取而代之的很可能就是不同文明间的冲突。 

  亨廷顿把人类文化圈分为西方、儒家(指中国)和回教这三大块 
,围绕其间的还有印度、日本、拉美、非洲、佛教(东南亚、蒙古、 
西藏)和东正教文化圈。他认为西方,尤其是美国,应该注意儒家和 
回教汇流所带来的挑战。 

  不少论者指出,亨廷顿学说的一大盲点,是把历史上的许多冲突 
说成是人类文化差异所导致,而忽视了更重要的因素:物质利益和发 
展空间(即便被认为出于“宗教”原因的十字军东征也如此)。亨廷 
顿也没看到,不同文明的表层尽管形式各异,但人类的终极关怀是一 
致的。大家同向心灵探索,将有机会进入大同,不一定要冲突。 

东征最终变了质 

  在1095年后的200年间,至少出现过8支十字军,如果把儿童十字 
军和其他较小的十字军活动计算在内,则最少有11支,动用的总兵力 
不下三四百万。其中,只有第一次十字军可算是成功的。 

  后来几次的十字军在小亚细亚和回教军反复较量,不过,就是没 
有办法再取得像第一次东征那样的成绩。整个运动到了后来也完全变 
质,不但出现基督教徒自相残杀的局面,也演出了“儿童十字军”的 
闹剧。 

  以下是较有代表性的首4次远征背景与结局: 


第一次十字军(1096-1099) 

背景:教皇乌尔班二世呼吁欧洲教徒组军远征,以援助东罗马帝国在 
中东反抗土耳其人,并解放耶路撒冷。 

结局:十字军收复耶路撒冷,建立耶路撒冷和埃德萨等4个王国。 

第二次十字军(1147-1148) 

背景:回教军灭埃德萨王国,德皇康拉德三世和法王路易七世组织第 
二次十字军。 

结局:土耳其军分别击败德军和法军,十字军无功而还。 

第三次十字军(1189-1192) 

背景:回教英雄萨拉丁率领回教军灭耶路撒冷王国。德皇腓特烈一世 
和法王腓力二世和英王理查一世(即狮心理查)再组十字军。 

结局:法王和英王不合,结果一气之下撤军回国。德皇在渡河时不慎 
淹死。狮心理查和萨拉丁订下休战3年的协议后,在回国途中被奥地 
利公爵绑架,英国以10万马克的赎金把他赎回。 

第四次十字军(1202-1204) 

背景:教皇英诺森三世组织第四次十字军。 

结局:十字军进军途中,东罗马帝国发生皇位纠纷。十字军以平定内 
乱为名,攻陷并洗劫君士坦丁堡,灭东罗马帝国,建立拉丁帝国。十 
字军从此名誉扫地。 


未来人说: 

十字军东征是典型的宗教战争。它的命运也和其他 
的宗教战争一样,因为宗教理想和现实的出入,而 
逐渐失去了原本的意义,最终沦为残酷的玩笑。 

  不过,为当时人民带来无限灾难与痛苦的十字 
军,却正面地改变了西方的历史命运,为后来的文 
艺复兴创造了条件。 

  在政治上,十字军加速了西方封建制度的崩溃。 
十字军的堕落,使欧洲人开始对罗马教廷失去信心。 
许多诸侯和骑士在战争中客死他乡,也削弱了这些 
封建势力。 

  在文化上,十字军东征让当时落后的西欧人民,接触和吸收较发 
达的东罗马帝国文化和阿拉伯文化。今天,英文中的零(zero)、市 
集(bazaar)、风险(risk)等词汇,都是从阿拉伯文字演变过来的。 

  在经济上,十字军把东罗马帝国的货币制度,和阿拉伯人的商业 
概念(如支票、信用状、股份公司组织)带回西欧,为欧洲日后发展 
资本主义铺平道路。 

  如果没有十字军,或许就没有今天的西方文明,我们的世界也就 
大不相同了。 




--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33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