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sonic (天涯☆明月☆刀), 信区: other
标  题: 千年大事(八):大宪章--最早的自由契约 
发信站: 听涛站 (Tue Jun 27 22:04:54 2000), 转信


● 李慧玲 

  每个月,我国的议员都 
至少有一次聚集在国会议事 
厅里开国会,而每隔最多五 
年,我们作为选民,就会在 
全国大选中选出自己选区的 
代议士。 

  新加坡曾是英国的殖民 
地。这套议会制度,是我国 
所继承的英国传统之一。议 
会制度尽管并不完美,却是 
在权力转移时,较能够避免 
血腥的一套制度。而这个制度,可追溯到13世纪初英王签订的《大宪 
章》。 

  本报记者通过虫洞,现场报道签订《大宪章》的实况,并且回到 
1265年专访领导贵族挑战国王,成立第一次国会的孟福尔。 

  每一个人在历史上将扮演多么重大的角色,自己在一步一步走着 
的时候,不一定会知道。而一些事件也一样,它们发生的时候,对身 
处同一个时代的人,或者对后来者又会起怎样的作用,也是在事件本 
身发生时所看不到的。 

  英王约翰在《大宪章》上盖国玺时,孟福尔(Simon de 
Montfort)只有7岁。当时他还在法国受教育,欢度童年和少年。他 
怎么也没有想到《大宪章》会在他的生命中产生影响。 

  现年57岁,孟福尔回忆当年时说:“我虽然出身法国名门,但是 
与英格兰有血缘关系。” 

  他说:“不过我要到1229年才来到英格兰。当时切斯特( 
Chester)的伯爵是我的表哥,他帮助我取回莱斯特(Leicester)伯 
爵的荣誉。我的祖母是罗伯特四世的妹妹,也属于英格兰的贵族,因 
此,我从法国来继承她的爵位。” 

  昨天,他在凯尼尔沃思城堡(Kenilworth Castle)接受本报的 
专访。他在叙述自己的经历时说,他到英格兰不久,就深得亨利三世 
的宠信,以至亨利三世在1238年,在没有同其他贵族商量的情况下, 
把妹妹埃莉诺许配给孟福尔,埃莉诺原本发誓保持贞操不嫁人。 

  孟福尔说:“这段婚姻使英国贵族很不满,结果迫使亨利三世把 
我们夫妇赶走。不过,这样也好,我和埃莉诺,还有她另一个哥哥因 
此而参加了十字军,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开始树立自己的声望。” 

  在贵族当中崭露头角,建立起威名,对孟福尔后来领导贵族和骑 
士向亨利三世施压,要求改革,奠下重要的基础。 

 ∶细 尔后来又 回英格兰,为亨利三世服务。在回答关于为什会 
他有反叛亨利三世之心时,孟福尔说:“亨利三世是个笃信宗教的国 
王,同时,因为他一直希望收复前代丧失给法国的大部分山河,为筹 
足军费,竟然榨取贵族。巧立名目征收各种赋税与捐款,这违反了《 
大宪章》的原则和精神。” 

  他想了一想,把双臂交插放在胸前说:“经过1215年事件,国王 
在没有得到我们许可的情况下任意妄为的日子已经过去,我们不会屈 
服于专政者的淫威之下。像国库这样的行政机关,必须对我们负责。” 

  13世纪也是欧洲大学兴起的年代,而牛津大学已经开始热闹起来 
。方济各会(Franciscans)的修士到英格兰来,影响了人们的想法 
,他们对罗马教廷并不友善。而孟福尔说,他在这段期间,与牛津一 
位思想激进的方济各会修士交往密切,精神上、思想上也受到很大的 
冲击。 

  到了1258年初,因为亨利三世要求各大封建主必须缴纳其收入的 
三分之一,作为对意大利战争的经费,结果导致贵族武装冲进王宫, 
要求改革。 

 ∶细 尔赶上了这个历史性的运动。他说:“我们在牛津开会,通 
过了限制王权的决议,也就是《牛津条例》。亨利三世要钱可以,但 
是我们要改革。最后,他被迫接受由15个大贵族组成会议,实际执掌 
国家政权。同时,由这15名大贵族和另外选出的12名大贵族组成“巴 
力门”(Parliament),每年开会三次,讨论重大国事。” 

  “巴力门”这个词来自法文的Parlement,是“讨论”的意思。 

  三年前,亨利三世取消《牛津条例》,导致他和贵族之间开战。 
孟福尔于是领导其他封建主,再联合了骑士、市民俘虏了亨利三世。 
最近(1265年),他召集国会,其中除了有大封建主,还有每郡的两 
名骑士,每个大城中的两个市民参加,使到这个“巴力门”较《牛津 
条例》更具代表性。 

  他和其他贵族一再提起半个世纪前的《大宪章》,到底这份文件 
对他们有怎样的启迪? 

  孟福尔说:“在年少时候我就听说约翰被迫承认《大宪章》,对 
其中第39条说自由人应当受到法律上的保护,王权不应该毫无限制, 
印象深刻。而且,实际上不管《大宪章》的内容是不是很全面,为了 
维护一个群体的利益,大家可以团结起来逼使国王就范,我想这是很 
难得的。” 

  他自己受50年前的事件和一份文件影响,那么,现在自己的时代 
里有《牛津条例》的签订和国会的设立,他认为这对将来又有什么影 
响呢? 

 ∶细 尔摇头说:“我想影响肯定会有,但是多大多深远我就不知 
道了。留给历史吧,也许等到50年、500年后才会分晓。或许到时, 
人们根本就不会记得这么一件事,这么一些人。” 

国王盖上国玺同意王权受制 


  英王约翰昨天在贵族和骑士发出最后通牒恫言动武后,在看到众 
叛亲离,大势已去的情况下,终于在新的宪法上盖上国玺,同意国王 
的权力应当受到法律限制。 

  《大宪章》共有63条条文,其中特别关注约翰的税务政策、教会 
自由,同时也区分王权和法律,保护贵族阶级的权益。 

  《大宪章》明确阐明国王与臣属的封建关系,包括解除关税,规 
定各封臣应缴纳固定金额的土地继承税给国王等。这意味着英国国王 
不得随意提高征税。 

  在《大宪章》下,也必须尊重法律独立,第39条说:“除非经过 
合法的审判,否则不得任意逮捕拘禁、放逐或剥夺自由人法律上的保 
护,或以任何手段摧残自由人。” 

  不过,这份《大宪章》虽然以亨利一世的《自由宪章》为根据, 
并且在开章和结束时都按照传统的书写方式,在末端也盖有见证者的 
印章和约翰的国玺,但约翰却没有在这份羊皮纸上签名。 

  昨天,在泰晤士河畔的兰尼米德(Runnymede),约翰在《大宪 
章》盖上国玺时,木无表情,而围观的贵族则为这份文件正式生效而 
热烈的高喊欢呼。 

  据知,《大宪章》的基础,是一些大贵族往找坎特伯雷( 
Canterbury)大主教兰顿(Stephen Langton),对约翰的暴政大吐 
苦水时,书记所做的记录。 

  昨天在现场观礼的宫廷法官威廉在接受本报访问时说,贵族对约 
翰的横征暴敛素来不满,但是约翰最近失掉法国领土,是引发贵族与 
教会联合起来反抗约翰的导火线。 

  威廉说:“贵族因为约翰在向英格兰贵族征收苛捐杂税后,先是 
在诺曼底之役落败,去年和德国的鄂图四世联手,准备双管齐下攻击 
法国菲立普王时被击溃,使到贵族之间早已存在反抗他的暗流。” 

  他说:“约翰王在国内财政陷入困境时,竟然向没有派兵参加对 
法战争的贵族征收巨额的‘兵役税’,让人忍无可忍。” 

  对于这次迫使国王为《大宪章》盖上印章的事件中,有教会的参 
与,威廉解释说:“约翰跟教皇也发生冲突,而且破坏传统惯例,剥 
夺很多僧侣的教职与领地,并且废除教会法庭,把僧侣驱逐国外,这 
致使教会离心。” 

未来人说:维护自由维护人权 

  13世纪初定立的《大宪章》涵盖了一些重要的理念。虽然它维护 
的是封建地主、贵族的利益,但是更深一层所体现的,是对“自由” 
的维护,尤其是第39条文。这成为英国“权利请愿书”(1628年)和 
“人身保护法”(1679年)的根据。 

  它也提出了法律独立的概念。这份精神后来在美国也发生影响。 
在美国宪法和各州宪法中都可以看到《大宪章》强调人类天赋权利的 
精神,美国宪法也表现了重视正当诉讼程序的观念。 

  在21世纪,议会制度早已为多个国家采用,尤其是英国前殖民地 
。而这与《大宪章》也很有关系。 



--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28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