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foxpp (foxpp), 信区: other
标  题: 考古发现:战国中期就有佛教造像传入我国
发信站: 听涛站 (2001年08月18日14:43:56 星期六), 站内信件

    经过对湖北江陵天星观二号墓出土的两件实物--妙音鸟和莲花
豆的考证,专家认为战国中期就有佛教造像传入南楚,这比此前所知
“白马驮经”的年代提早了四个世纪。
    学术界一般认为,佛教是在东汉早期传入中国的。东汉明帝时,
印度摄摩腾、竺法西以白马驮佛经到洛阳。自此,“白马驮经”成了
佛教传入中国的佐证。
    近日,著名楚文化研究专家、湖北省社科院研究员张正明向记者
披露,去年在江陵发掘的天星观二号墓的随葬品中,有两件文物具有
特殊的价值,一是半人半鸟的佛教妙音鸟造像,一是髹漆的木雕莲花
豆。正是这两件文物表明战国中期就有佛教造像传入我国。
    张正明介绍,“妙音鸟”是汉译,或称“好声鸟”。相传此鸟善
鸣,其音和雅,鸣转自如。当佛教在印度初流行时,就有妙音鸟。而
此前在楚地发现的神、人、禽、兽等雕像和画像,基本上是写实的,
只在某种程度上加以变形,绝没有半人半鸟一半对一半合体的。尤其
值得注意的是,出土的这只妙音鸟的两个手掌是合在一起的。双手合
十,是佛教以示敬意的特有仪式。中国在佛教没有流行以前,是没有
合掌这种致敬方式的。于此可见,印度佛教的妙音鸟造像,在战国中
期就已传入了南楚。
    另一件与佛教造型有关的文物,是髹漆的木雕“莲花豆”。张正
明兴趣盎然地说,这个莲盘很特别,它呈圆形,口沿外是一圈莲瓣。
这个豆盘是仿照佛陀造像的莲座造成的。莲座与真实的莲花有同有异
:所同的,是花瓣或偏圆,或偏尖,以及花朵为圆形;所异的,是莲
座扁平,而真实的莲花全无扁平之状,且莲座的莲瓣数目有定制。在
楚国乃至周代的其他诸侯国的遗物上所能见到的花卉造型一律变形,
以致品种难辨。因此,豆盘如莲座不可能是楚国乃至先秦时期的中国
造型艺术传统中演变出来的,而恰恰与佛陀造像的莲座无异:花蕊的
超大和全平、花瓣的形状、花瓣的数目等均与莲座一样。张正明据此
断言,战国中期,佛陀造像已经传进了南楚。楚人就是根据莲座的形
制,做了这件漆木莲花豆。
    据专家考证,还在佛教初创时,相当于中国的春秋晚期后段,印
度就有多条重要的商路直通中国。以“蜻蜓眼” 玻璃珠为代表的彩色
玻璃,就是在此时由印度传入南楚的。当时的楚人烧造了不少有“蜻
蜓眼”纹样的料器。佛陀的莲座应当也是在那时传入楚国并被仿制的。


--
星星知我心
※ 来源:·听涛站 tingtao.dhs.org·[FROM: 匿名天使的家]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16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