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sonic (天涯☆明月☆刀), 信区: other
标 题: 也论岳飞之死
发信站: 听涛站 (Wed Jun 14 12:15:49 2000), 转信
发信人: desmond_xie (des), 信区: Philosophy
标 题: 也论岳飞之死
发信站: 网易虚拟社区 (Sat May 22 23:00:24 1999), 站内信件
日前看到朱海军的一篇文章,提出了赵构和秦桧是为了求和才杀害岳飞的
,并且认为这样有利于保存南宋的实力,免遭亡国之痛。在下的看法与他
有些不同,在此讨教一二.
我认为岳飞之死是由于赵构害怕他会谋反而至。虽然罪名是“莫须有”,
但本意确是如此。或者也可以说是害怕控制不了岳飞,这在皇帝眼里与谋
反也没多大区别。众所周知,宋太祖起家就是依靠兵变,故而宋朝皇帝在
这方面必然会特别留意。当年宋太祖“杯酒释兵权”,为的就是害怕有朝
一日再出现“皇桥兵变”。因此宋朝也是唯一的大将出兵前由皇帝面授阵
图的朝代,即使由此而导致用兵缺乏变化也在所不惜。但“靖康之变”后
,中央集权瓦解,地方勤王的部队就事实上成为领兵将领的私人财产了。
赵构初即皇帝位时,并未得到全国的承认,大部分人持观望态度,号令无
法统一(详见《宋史》高宗本纪一)。赵构对此必记忆尤深,以至于将将领
是否听从调遣视为是否忠心的重要表现,无论调遣是否有理、有利。曾经
有一次在岳飞剿灭流寇后,赵构对他的心腹大臣赵鼎说:“朕所喜者非寇
之所灭,而为大将听从王命也”(见《宋史》岳飞列传)。故而在收复失地
或保土安民与帝位之间,他的选择必然是皇帝位置。朱文中曾提出,杀岳
飞是为了与金国求和,不得已而为之。但如果要求和,留岳飞岂非是一个
最大的砝码,杀了他才是将自己立于不利之地。有岳飞在,金人不敢攻宋
,杀了岳飞,金人全无顾及,和议如何能保?朱文中又说,杀了一个岳飞
还有其它将领,又能给金国一个面子,两全其美。然而其它将领的作用能
比得上岳飞吗?若能,为何金人非要求杀岳飞呢?实践证明,岳飞的作用
是无人能代替的。岳飞死后第二十年,即绍兴三十一年,金军大举攻宋,
连败宋军,大批宋军将领临阵脱逃。金人占领扬州,与宋军隔江对恃,形
势十分危急。其时张浚等将领尚在,南宋国力也比岳飞时强大许多,但输
得更惨。若不是金朝内部权力斗争,另立新帝,南宋未必不会被灭掉。高
宗赵构于第二年(即绍兴三十二年)六月宣布让位于皇太子,自称太上皇,
未必不是因为此次军事上的严重失败、和谈误国、宠信秦桧、杀害岳飞的
原因(赵构在让位后还活了十四年,不能说是健康原因,其实这次让位与
唐玄宗于安史之乱时让位很相象)。由此可见,杀岳飞能换取和平,保证
江南地区安定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另外,朱文中还提到,岳飞北伐时南
宋国力空虚,无力支持,再打下去,必将自灭。这也是说不通的。其时南
宋国力空虚,但金国也并不强那里去。它占领的中原地区,统治并不稳固
,反抗、起义时有发生。岳飞北伐时多次得到义军的帮助,以今天的标准
来看,这些就是游击队。另外,那时中原地区的百姓还怀念宋朝的统治,
将金国看作蛮夷,故而是支持岳飞北伐的。在这种情况下,宋金两国交锋
就如同“两鼠遇于甬道中,勇者胜”,没人有必胜或必败的可能。但几十
年后,南宋的国力固然也强大了,当年金国所面临的困难也不存在了,再
北伐自然未必能取胜。但二者之间却无必然联系,不能由此及彼。因此说
杀岳飞不能保和议,弃北伐不能保自存。这一点赵构自然是十分清楚,但
为什么他还要杀岳飞呢,这就是因为他害怕的是岳飞谋反,而不是金军南
下。当此之时,岳飞可以说是各个节度使中最强大的,并且也是最得民心
的一个。正是因为这一点,才引起了赵构的疑心,非杀之而后快。纵观高
宗一朝对获罪大臣的处理,基本上以罢官,贬职为主。除岳飞,岳云外,
高宗从绍兴十年至三十二年退位止,未曾处死任何一个大臣。因此说仅仅
因为求和而杀岳飞是不可能的,事实上当时大部分反对求和的官员是被免
职或远贬它乡了。可见岳飞被杀的主因并不是反对和议,而是另有其故,
在宋朝能被定为死罪的也仅有谋反了。又因为在宋朝历代皇帝的惯性思维
中,除谋反外是没必要定死罪的,所以也不能是为了杀岳飞而故意定为谋
反罪。故而可以得出结论,岳飞之所以被杀,完全是因为赵构怀疑他会谋
反。然而岳飞被杀,他本身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为臣不能洞察皇帝心事
,以致招杀身之祸;为官不能与同僚和光同尘,以致为人陷害;为将不能
保全士卒,以致岳家军在他死后消散殆尽。此为岳飞之罪也。岳飞不能准
确定位赵构的类型,不知道赵构乃中平之主,如在一有雄才大略之人的统
帅下,岳飞可以为开国元勋,在赵构下为臣,则须韬光养晦,方能保全自
身,如此则于国于民于己都有利。岳飞的部队被称为岳家军,这在封建王
朝中本身就是不能被皇帝接受的。岳飞北伐之时,中原地区响应的义军皆
打出“岳”字旗号,这又是皇帝的一大忌讳。岳飞被明升暗降,削夺兵权
后又多次上书请求交还兵权,更加加重了皇帝的疑心,他想不死也难了(上
述之事详见于《宋史》岳飞列传)。又有人说岳飞死于他想北伐接回徽、钦
二帝。其时不然,若高宗控制得了岳飞,接回二帝又如何;若高宗控制不
了岳飞,没有二帝他心里也不安定。
以上一点看法,也算我为“历史长河”恢复本貌的小小贡献,敬请各位多多
指教.
--
--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07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