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xiee (一蓑烟雨), 信区: other
标 题: [转载] 未及回首间3——关于计划(动名词)
发信站: 听涛站 (Sat Nov 11 15:38:06 2000), 转信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ivil_express 讨论区 】
【 原文由 xiee 所发表 】
前面说到了计划(名词),rainson前辈说,它也许还包括Why。
这可真是说到了点子上,不过这个Why可能并不反映在你最后
的计划中,而是贯穿于你制定计划的过程中(Planning)。
一个好的计划——有着恰当的目的、恰当的力度和良好的可行性,
它是怎么样出来的呢?我觉得这必须以我们对自身和环境这两方
面的正确认识为前提。
分析自身和环境两方面的情况,可以采用的方法就随心所欲了,
只要能分析清楚,使我们的工作基于现实就达到了目的。当你
手头已经有了一个想法时,采用SWOT(优势/劣势/机会/威胁)方法
我认为是比较容易操作的,也比较具体,针对性强。如果还没有
一个具体的想法,那么做一个总体性的自身/环境分析也有助于
我们找到工作的思路。
不妨我也以团委为例谈谈总体分析。从自身来讲,团委集中了一批
热心社会工作、工作能力很强的同学。就目前而言,这些同学基本
上也都是学有余力,经历过结构大赛等大型活动的洗礼,是一支战
斗力很强的队伍。团委也受到来自同学的支持和理解,受到学生组
的大力协助,受到校团委的肯定。但是,团委作为一个思
想政治性很强的组织,团委干事的政治理论水平与理想状态有差距,
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上心有余而力不足。团委掌握的资源,非常有
限(当然比一个班级掌握的资源多,呵呵),与团委开展的工作之
间也是多有矛盾。另外,我们本身是“业余”的社会工作者,我们
的组织是学生组织,这就决定了我们受到的牵制比较多、比较强,
工作的空间不是很灵活很宽广。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环境呢?我想说的是校园内整体的社会工作环境。有一点我的体会
非常深,那就是我们学校的学生活动太多了,有点过度,当然这跟
学生活动主办主体的过度多元化不无关系(看看现在略显混乱的社
团管理就明白了)。假如引用一下注意力经济的概念的话,那么我
们对于同学“眼球”的开发已经有一些泡沫的成分。当一个主办者
考虑的首要问题不再是这个活动对于同学有多大益处,而是怎么样
保证这个活动不致于“冷场”的时候,我想我们的学生社会工作已
经偏离正常的轨道了。 所以,我特别希望各个学生组织都能够心态
平静一些,务实地做一些对同学真正有益的事,少一些政绩上的、
名声上的乃至利益上的考虑。当然喽,希望也只是希望而已,我是
没有办法施加什么影响力的,呵呵。
那么我们社会工作的对象——同学呢?不可否认,同学中的浮躁是
一年更胜一年了。想想大家对于计算机的过度狂热,考G,急急忙忙
创业……说句实在话,很多人对自己、对前途和未来,是缺乏严肃
的考虑,也很少有人去想自己适合做什么,很少有人耐得住寂寞,
很少有人能够坚持理想。很多人在追逐什么?一夜成名?一夜暴富?
所以,思想政治工作客观上是不受人欢迎的——你是什么人?谁比谁
傻多少?不仅如此,一般的社会工作也遇到一些困难。我敢说,结构
大赛如果没有奖金,参加的人可能会减少一半。所以,正视这个外部
环境的现实,是一件既痛苦又无奈的事。当然,也不能说一部分同学
中的浮躁情绪是我们社会工作难度增加的唯一因素。除了来自社会工
作同行的过度竞争,还有我们这个网络化的社会带来的对于同学们
“眼球”的强力吸引。同学有更丰富更吸引人的选择,你不能提供更
高质量的“产品/服务”,那么你就要被淘汰,这是一只“看不见的手”。
环境因素还包括很多内容,比如学校政策,学校资源,老师,可能
还会有赞助商等等,不再赘述。
总之,对于自身和环境的分析,是我们制定工作计划的依据,或者也
可以用来评价我们的工作计划。而这些分析,需要平时有观察,有
思考。
--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
※ 转载:.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0.95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