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eign_l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utentag ( Bonjour && deeply in LOVE on the web ), 信区: foreign_lg
标  题: 读不尽的卢浮宫
发信站: 听涛站 (2001年11月11日16:32:03 星期天), 站内信件

【Bonjour && deeply in LOVE on the web】  
发信人: Gemblue (宝石蓝~~回忆未来), 信区: French
标  题: 读不尽的卢浮宫
发信站: 饮水思源 (2001年11月11日15:00:10 星期天), 站内信件
 
 
  参观巴黎卢浮宫,别说一天半天,就是三天五天,都只能说是“浏览”,很难细读
详看。它是一个难以看完的万宝库,也是一部难以读尽的文化史。
  巴黎卢浮宫,我先后去过两次。头一次是1996年12月,浏览了五六个小时;第二次
是去年9月,随导游看了3个多钟头。虽然都是走马观花,但全部6个馆总算都走到了。我
领略了它的规模,为它的气派叹为观止。它的面积近20万平方米,相当于3个小国梵蒂冈

 
  卢浮宫初建于800年前,那时还只是一个军事要塞,14世纪时被用作王宫。后来几经
改建、扩建,到18世纪末,才改为国家博物馆。
  它的藏物的丰富和博大,不愧为世界博物馆之最。它拥有许多最古老、最珍贵的文
明成果,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希腊、罗马,南亚的印度,东方的中国,都有不少古
老、珍稀之物陈列其间。
  多数游客,都是择其要者参观,不少人甚至是径直奔向宫内“三宝”:达芬奇的绘
画《蒙娜丽莎》、古希腊的雕像《米罗的维纳斯》和雕像《带翼的胜利女神》。它们都
是旷世名作,没有看到它们,等于枉到卢浮宫。
  大理石雕塑《米罗的维纳斯》,一个204厘米高的古希腊原作,伫立于馆内显著之处
,格外引人注目。它的四周圈着绳子,观者不能靠近。虽然有些部位已有黑迹,但她美
的魅力依然,人们都要在她跟前留影。我们排队等到最佳位置,也留下了美神的丰姿。
 
  这位180年前还被埋在爱琴海米罗岛地下的美神,想必不会料到,她一被发掘出来,
即引起法国人和土耳其人的争抢,并险些兵戎相见。她更没有想到,如今天下人对她竟
会厚爱若此,把她视为美的象征。她缺少了两臂,却拥有了全世界爱美者。
  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我第一次去看时,它似乎还没有什么保护措施,而现在却
装上了玻璃镜框。它挂放的位置,不像维纳斯那么高,而观者却同样络绎不绝,且要踮
脚翘首方能看得见,照相更要待拥挤的人群让开才成。
  蒙娜丽莎的美,在于她的表情复杂的面容。她的微笑,饱含着仿佛历尽人间辛酸的
悲与喜。有人感到她亲近,有人觉得她冷漠,有人称她是温柔女性,有人则说她丧尽了
女人味。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论观者感觉怎样,和她留影却是一件乐事。
  《蒙娜丽莎》是达芬奇的挚爱,据说从未离开过他身边,他死后被他的徒弟卖给了
法国国王,先藏于凡尔赛宫,后来转由卢浮宫收藏。可以说,它一生受宠,娇贵无比。
许多国家的国民,在自己国内看不到本属于他们自己的东西,却要到这里来一睹本民族
的古老文明成果。法兰西好几代人的苦心经营,营造了卢浮宫今日的光辉。
  法兰西人对自己先辈所费的这份力气,似乎也是满怀骄傲与崇敬的。但细考起来,
其间也是有义与不义之分的,有自己的汗,也有别人的血。
  非法收集和通过战争掠夺,都属不义之举。在古代东方馆里,收藏了四五千年前美
索不达米亚的一些文物。据说1843年,一位叫波鲁·耶密鲁·波达的法国人,组织了一
个考察团,发掘出了美索不达米亚的许多古代遗迹,得到许多宝贵文物,他把它们当作
艺术品,运回法国陈列。此后又不断收集,卢浮宫里就有了人类最早的游牧式的农业区
遗迹,也就是5000年前的底格里斯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即《圣
经》中的《旧约全书》所称的地上乐园的“伊甸园”。
  而拿破仑的军事掠夺,则把欧洲许多国家的国宝,都攫为己有。诸如希腊罗马等文
明古国的宝物,不论规模多大,凡能掳掠的,都运回法国。中国人不会忘记英、法联军
掠夺并焚烧圆明园的事。中国人不会忘记先民创造文明的光荣,也不会忘记被侵略被掠
夺的耻辱!
  法国并不拥有最古老的文化,但它却拥有最古老的文物。换一角度探究,那是因为
以往的法国人曾有极强的文化掠夺意识。普通人波达如此,拿破仑亦如此。拿破仑一方
面用武力去抢夺,另一方面还曾计划整修卢浮宫,他要用世界的文明,来构筑法兰西的
文明殿堂。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的文化意识,比许多统治者都高出一筹。
  世界历史上,武夫征战,有的为了夺财,有的为了掠地,有的为了美女,有的为了
雪恨,马蹄过处,或留下血迹刀痕,或留下火海灰烬。一把火烧了无数无价之宝,这类
兵燹之灾,过去不少见,现在也没绝迹。文化屠夫之举,历史难容。从这角度评价,拿
破仑又得两面看。
  阅读卢浮宫,艺术审美的享受,不是收获的唯一。
 
--
◆艺术 + 科学 + 灵感 + 努力 = 设计◆


--

                春が来た、春が来た、どこに来た。
                山に来た、郷に来た、野にも来た。

※ 来源:·听涛站 tingtao.dhs.org·[FROM: 匿名天使的家]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0.90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