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eign_l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utentag ( Bonjour && deeply in LOVE on the web ), 信区: foreign_lg
标 题: 撇开中介赴德留学(一):先去DAAD北京办事处咨询
发信站: 听涛站 (2001年06月20日23:19:09 星期三), 站内信件
【Bonjour && deeply in LOVE on the web】
发信人: doudoulong (00000-----), 信区: west
标 题: 撇开中介赴德留学(一):先去DAAD北京办事处咨询
发信站: 一塌糊涂 BBS (Wed Jun 20 19:55:48 2001)
撇开中介赴德留学(一):先去DAAD北京办事处咨询
----------------------------------------------------------------------------
----
http://www.sina.com.cn 2001/06/20 10:14 中国青年报
编者按:本报5月11日和6月13日第6版先后发表了《赴德留学中介设火坑》和《无需
中介没有风险 中国学生赴德留学发生重大变化》两文,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读者纷
纷致电本报和德国有关机构,进一步咨询有关赴德国留学的事宜。
为便于读者进一步了解中国人去德国留学的详情,也为了防止不明真相的人们上当
受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了熟知留德内情的人士,并得到了有关问题的绝大部分答案。
本报自今日起将分6期报道本次专访的详情,敬请读者留意。
此外,本报不负责咨询留学的具体事宜,如果您在留学过程中遇到过什么问题,欢
迎来函或邮件告诉我们。国际部的电子信箱是:ind@cyd.com.cn
对于那些想去德国的中国青年人来说,在去“留德人员审核部”接受考试之前,他
们最好先去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DAAD)北京办事处进行咨询。这应该是留学德国的第一
步。
去DAAD咨询的目的主要有两个:第一,了解为何、如何去德国的具体事宜;第二,
掂量一下自己的“功力”有多少,是否足以去德国,是否具备去德国留学的资格。应该
说,如果经过DAAD的咨询,并仔细阅读由DAAD提供的相关资料,你再想去德国,心里就
有谱了。按照DAAD北京办事处梁敏教授的说法,申请人应该仔细阅读3遍由DAAD提供的资
料,才可以算得上了解了有关信息。DAAD提供的留学资料有中文、英文和德文3种,但主
要是英语和德语的。
从某种程度上说,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DAAD)北京办事处就是赴德留学的“政府中
介机构”,但是,这个机构是非营利的、是德国政府派来的,其活动经费都由政府支付
。需要指出的是,DAAD北京办事处只接受有关留学德国事宜的咨询,而“不具体代办各
种留学或其他方面的具体手续”,也不会开展各种收费服务项目。据了解,德国政府派
到全球各地的类似机构共有13家。
DAAD是德国200多所公立高等学校和100多个大学生社团的联合组织,始建于1925年
,重建于1950年。该组织的宗旨是促进德国高校和科研机构与国外的学术交流,内容包
括向学者、科研人员、进修生和博士生提供奖学金(德国政府拨款);向国外高校派遣德
语教师和讲学人员;向公费或自费赴德留学人员提供德国高校的有关信息。
在70年代末期,DAAD早就同中国教育部建立了合作与交流关系。根据中德两国政府
之间的协议,DAAD北京办事处于1994年秋天设立,其主要合作伙伴是中国教育部、中国
国家出国留学基金委员会以及中国的大学和其他教育和学术机构。
据梁敏教授透露,由德方提供资助并由DAAD北京办事处具体执行的项目包括每年选
派40名中国博士前往德国进行学术交流,交流时间至少两年。另外还有几十名中国访问
学者前往德国(副教授以上资格)进行学术交流。
6月18日,梁敏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说,“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驻京办事
处”(DAAD)可就赴德留学(公费或自费)的一般性问题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向有兴趣者提
供信息和咨询。
这些信息包括:1、德国综合性大学、应用技术大学和艺术类院校的专业设置一览表
和通信地址;2、在德国学习和生活情况的简要介绍;3、综合性大学及应用技术大学预
科的地址,其中,应用技术大学预科小册子中包括入学资格审核机构地址;4、专业进修
班项目简介及通信地址;5、国际课程(主要为英语授课,个别项目要求德语)项目介绍及
通信地址。
申请者应根据个人具体情况可前往该办事处或写信索取有关材料,但不可盲目地索
要全部材料(有些材料对一部分申请人来说没有用,但对其他人有用)。DAAD北京办事处
的详细地址是:北京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邮政编码:100089,联系电话:010-68456
702。因特网站:http://www.daadpeking.de。
梁教授说,为了给广大有兴趣赴德留学的青年朋友提供一些最重要的、翔实可靠的
信息,DAAD驻京办事处根据DAAD的德文出版物和其他资料,在密切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
以及编者在多年的咨询工作中积累的经验的基础上,编写了一本“篇幅不大而信息含量
甚大的小册子”--《中国学生赴德留学常识百问》。这本小册子于1998年就同读者见面
,并立刻受到普遍欢迎。如今,它的最新版本是2001年5月出版的。截至6月18日,这本
小册子的网络版还没有被更新。
据了解,中国某些中介机构曾盗用这本小册子的信息进行牟利,甚至对申请人进行
欺诈。与此同时,由某些中介机构“导演”的留学闹剧也败坏了中国留学生在德国大学
里的名声。据透露,德国就有一所大学明确表示,今后不再招收来自中国大陆的留学生
。这对中国人来说,应该是个极其危险的信号。
据悉,德国计划将招收外国留学生人数的比例已从在校学生总数的5%提高到10%,共
计约28万人。为吸引外国留学生的到来,德国许多高校对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进行改进
,有些专业还专门设立了用英语或英、德双语授课的国际课程。
1998年,在中国签发的赴德国大学学习签证的数量比1997年猛增了一倍,突破2000
人大关。1999年,申请赴德留学的人数在继续大幅度增加,在原来的基础上又翻了一番
。2000年,申请人数仍然保持了强劲的上升态势。目前,在德国高校注册的中国留学生
约有1.2万人。“在德国高校注册的”是指被德国大学正式录取的学生,而不包括那些在
私立语言学校学习的学生以及一些访问学者。此外,中国还有数以千计的科学技术人员
和学者在德国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从事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未完待续)(陈铁源
)
--
春が来た、春が来た、どこに来た。
山に来た、郷に来た、野にも来た。
※ 来源:·听涛站 tingtao.dhs.org·[FROM: 匿名天使的家]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23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