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eign_l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utentag ( Bonjour && deeply in LOVE on the web ), 信区: foreign_lg
标  题: 德国生活(16)(转载)
发信站: 听涛站 (2001年12月23日21:28:51 星期天), 站内信件

【Bonjour && deeply in LOVE on the web】  

发信人: sirina (忘忧草~静静等天荒地老), 信区: Heartsong
标  题: 德国生活(16)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Fri Dec 14 16:21:03 2001)

今天去了柏林,参观了国会大厦,柏林墙博物馆,从勃兰登堡门穿过的时候才发现
那门挺破的,矮矮的三个破洞,无论气势和建筑水平都不及咱们北京前门。不过国会大
厦很棒,外表很旧,内部的设施都是最现代化的,我们坐在主会议室旁听席上听解说员
讲解国会的历史,大厦建筑的结构,国会表决方式,视线之下就是施罗德高举双手发表
演说的地方,那个小台子是多少政治野心见梦寐以求的地方。这每天有大量的参观者,
进入的时候要关手机,大衣和背包要检查。大厦的顶部是圆形玻璃顶可以俯揽全城,不
过今天我们上去只看见了薄雾和德国阴霾的天。只周围大兴土木的数架吊车还看的清楚
。总之和北京的人民大会堂给人的感觉一点都不象,那里是王权,有高高的楼梯,这里
更象个参观场所,而且德国人对于政治和中国人的感情也是不一样的。

    柏林墙博物馆是另一番景像,我真佩服德国人对自己历史的尊重,中国过去十年的
事几乎是算不得历史的,柏林墙仅剩的百十米依然立着,破烂不堪,博物馆里有各种照
片,电影,雕塑,模型来重述当时的事情,被拆掉的部份被砸碎,制成各种纪念品出售。
它也没有写什么柏林墙的意义和作用,只是用四种文字告诉你这里每件东西的历史
,德国的博物馆文化是确实比中国成熟和富有表现力的。

柏林有许多中国人,我在一家超市遇到了两个香港口音的,还有三四个不知道是南
方哪省去的。中午在柏林的一所艺术学校的食堂里吃饭,看见好几个中国学生背着大提
琴在路上走,大提琴比她们的人还高大,就那么弓着背背在身上,很象某时期中国农民
的形象。给人踏实执着的感觉。我想学艺术的和我见的大多混文凭的应该是不同的吧,
一时也挺佩服她们的。

   柏林那天有圣诞夜市,十几家卖小吃的木棚挤在几个商业大厦围城的中心,装
饰的很有德国特色,还有个棚子里做了真人大小的几个塑像,是耶稣基督出生的那一幕。
中心放着圣诞节音乐。不过总体看来比中国夜市的人潮灯海么卖叫嚣是差的远了,小吃
也没几种,在雨点和灯光下越显廖落。商业大厦里面一如既往是繁华雍容的,一顶礼帽
卖到150马克,精致的玻璃葡萄酒瓶看上去晶莹剔透,我和姜碧本想买一瓶,后来想想
,有了酒,没有起子,没有杯子,没有烛台,没有桌布。。只好做罢,才明白家图四壁是
个什么概念。

--
   Wie herrlich  leuchtet       Es dringen Blüten      Und Freud und Wonne
        Mir die Natur!           Aus jedem Zweig         Aus jeder Brust.
   Wie glaenzt die Sonne!      Und tausend Stimmen       O Erd, o Sonne!
     Wie lacht die Flur!        Aus dem Gestaeuch,       O Glück, o Lust!

※ 来源:·听涛站 tingtao.dhs.org·[FROM: 匿名天使的家]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01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