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eign_l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utentag ( Bonjour && deeply in LOVE on the web ), 信区: foreign_lg
标 题: 从英语侃到德语(1)
发信站: 听涛站 (2001年07月29日17:21:51 星期天), 站内信件
【Bonjour && deeply in LOVE on the web】
从英语侃到德语(1)
----------------------------------------------------------------------------
Slautern
序
跟多数人一样,我的第一外语是英语.当时尚没背过ABC的
时候就已久闻其难,学起来了时间精力确实投入不少.那些
人称,时态,单复数在对于汉语母语的人来说都是些陌生的
概念,至于语法,"汉语里根本没有语法!",一个印度同学忿
忿不平的说.呵呵,可能是这样吧.以前的语文课里虽然有
众多主谓宾动状补的训练,可较之英语,以及后来接触的德
语,我们说话写字的自由度真是太大了.
后为生计所迫,去啃那硬得一踏糊涂的德语,一方面感概德
意志人创造如此繁杂语言的"意志",又很自然的把学过的英
语与其联系起来.讲到这里,想起一件趣事.有一次在公共汽
车上跟一德国朋友聊起语言文字,他也如数家珍:"德语,荷兰
语,丹麦语,挪威语,瑞典语(其实还有冰岛语,一种保存完好的
古瑞典语)属日耳曼语;英语(?!),法语,意大利语等属拉丁语."
我没有指出他话里的这个错误,因为无论从词汇还是语法角度
看,英语跟拉丁语,尤其是法语,有着更多的共同点.但是,当年
征服了不列颠诸岛的央格鲁和萨克森的族人,正是从今天的德
国及荷兰一带跨海出发的,中古时期的英语,也只不过是一种古
德语.时至法国的诺曼征服,不列颠朝野民众纷纷以研习法文为
尊,才使得英语面目全非.只是这面目"非"得实在彻底,以致让
那位德国朋友竟也不认这同文同宗的小兄弟.想必是央--萨出
征时走得匆忙,一时之间连本习字课本也没带上.回头看看中国,
自"五胡乱华"以降,又历经元清两代少数民族的不懈努力,官话,
或曰普通话,都已是基于京腔京调的北方口音.而因躲避了战乱
而仍存于东南一隅的吴越古音,反成了最难听懂的方言.
本是想聊聊德语的,差点成了历史传记.好了,书归正传.基于英德
两种文字的渊源,我在学习德语的过程中,时不时地作了些比较,
以图为省力之用.至于是否真能成为捷径,倒不见得,其中好玩的成
份似乎更多些.
--
春が来た、春が来た、どこに来た。
山に来た、郷に来た、野にも来た。
※ 来源:·听涛站 tingtao.dhs.org·[FROM: 匿名天使的家]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84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