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eign_l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utentag ( Bonjour && deeply in LOVE on the web ), 信区: foreign_lg
标  题: 从英语侃到德语(3)
发信站: 听涛站 (2001年07月29日17:24:44 星期天), 站内信件

【Bonjour && deeply in LOVE on the web】 
从英语侃到德语(3)
----------------------------------------------------------------------------

韵律

记得去年冬天,符近德中友协邀请我们去一中餐馆庆祝
中国新年.席间一老太太问我:"你们中国人是不是都很
擅长音乐?" "这..."由于我自己就是一个很好的反例,
前推论便很容易被否定了.老太太继续解释她的理由:
"中国话里有四种音调,你们即然能听得出,那音乐应该
很好." 这一高论我第一次听到,虽不全信,却也不忍只
因我一人的缘故把民族优越性否定掉.

后来我想了想,语言里的韵律其实并不只是音调这么简
单.举个例子,一个人可能学唱英文歌很地道,而真正讲
起英文来就不见得动听.可以解释为歌曲的旋律压过语
言本身的旋律.再例如,单词发音准确,连成句子未必顺
畅.这,应该就是语言的韵律,英文里叫melody,德文差不
多: Melodie.

当时在一堂德语课上,那位老师用一串"da(哒)"向我描
述了德语的韵律,只可惜如此生动的描述无法用文字体
现出来.大体是这样的:"-.-.-.-.-.-.!"也就是说德语
里强调句尾.以此,很多德语里相对其他语言显得非常怪
异的现象就比较好理解了.

以例示之:

设想一人对你说"Mach die Tuer..." 他还没说完,你也
不知道要做什么,因为最后一个词可能是"zu",也可能是
"auf". "关"与"开"之区别,全在这最后的一点上.

英语里也有类似的用法,比如"Turn on the light."也可
以说成"Turn the light on." 但德语中可分动词(如上
面例子里的zumachen/aufmachen)的两部分就像一个无所
不包的"乾坤袋",中间可以加上各种各样的补充修饰成分.
让我们把"关门"弄得复杂点:

Mach die verdammte Tuer so schnell wie moeglich zu!
是不是有点感叹于德国人良好的"记性"? 的确,能在说了一
大通之后不忘了把那个小小的zu缀上,不容易. 其实我们一
般都有这样的经历,一首歌的歌词让你直接写下来可能比较
困难,但边唱边写就方便多了.韵律的作用! 其他方面如带
情态动词和助动词的句子里动词后置,也可视为强调句尾的
结果.

英语,也可能包括汉语,句子的韵律是相对平缓的,只是在所
谓的"语法重音"的地方,需要人为的加强一下.以这样的调子
去唱德语,自然是困难重重.而如果有幸听听正规的"德国英
语",也不失为一种"消受".其实我们学德语之初,讲英文的时
候经常会冒出这样的作品,然后自己也忍不住要笑.

德语特殊的韵律造就了一大批让德语初学者头痛的"语法".
其实,掌握了其中的关键,"语法"就是自然而然的东西了.有
句哲学里颇有争议的话在语言里可大行其道:"存在的就是
合理的!"

--

                春が来た、春が来た、どこに来た。                               
                山に来た、郷に来た、野にも来た。


※ 来源:·听涛站 tingtao.dhs.org·[FROM: 匿名天使的家]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07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