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rls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Snail (蜗牛), 信区: Girls
标 题: 孙雯——足球、上网一样不能少
发信站: 听涛站 (Mon Apr 30 13:15:01 2001), 转信
孙雯,中国女足队长,两年前上网,至今仍是队里唯一的网民。 孙雯对上网最大的
感慨是:真真正正,沟通无极限。上网最大的遗憾 是:受时间、条件的限制,迄今只有
一次痛痛快快的上网经历。“网 络是我处在孤独和封闭的训练时,与外界最好的沟通方
式”。孙雯如 是说。
在全国十大杰出青年颁奖活动中的一个空隙,准确地说是在晚饭 的席间,记者采访
了孙雯。在短短的相处中,记者看到了这位绿茵场 上女将除足球之外的另一追求。
在美国初识网络。孙雯1991年去美国访问,参观了当地一所重点 中学。看到学生在
演示:要查看某书的某章、某页,上网与图书馆联 网,就可调出所要内容,并打印出来
。在当时我国家用电脑还很少的 情况下,孙雯羡慕有这么好的条件,也感到新奇,网络
如此神奇,从 此迷上了网络。
然而上网对孙雯来说还不能随心所欲,在有时间有条件时才能上 网。大概直到199
7年孙雯买了一台台式电脑放在上海的家里,这才具 备了上网的条件。但由于经常集训
,不在家的时候居多,台式机无法 随身携带,让孙雯感到莫大的遗憾。今年孙雯终于拥
有了个人手提电 脑,她常常带在身边。本来训练带的用品就很多,再加上手提电脑,
孙雯被队友取笑:左一个包,右一个包,上一个包,下一个包。于是 不论训练、还是打
比赛,孙雯保证每晚7点到10点上网。队友们也会凑 过来:“有什么消息?”或是问“
这个怎么玩?”教练有时也吩咐: “有什么消息,打印出来。”
上网成了孙雯了解时事、体育新闻,特别是足球新闻,学习文化、 提高英语水平以
及娱乐的最好方式。尤其是在外国或是处在相对封闭 的训练基地,既没有电视,又很少
看报的情况下,上网成为孙雯和外 界最好的交流方式。
可每当到了晚上10点,孙雯不得不下网,因为同屋队友金嫣的爱 人会打电话进来。
两年来,孙雯最痛快的一次上网体验还是在今年亚 洲杯赛期间,孙雯在菲律宾街角的一
个小网络公司足足上网20个小时。
上网已经成为孙雯生活中除足球外一件很重要的事。因为上网曾 让外国队友感到惊
讶:中国队员也很先进。上网满足了孙雯强烈的求 知愿望。现在懂得使用计算机或上网
已经不是赶时髦,而是区别是否 新文盲的重要标志之一,孙雯不愿成为一些人眼里“头
脑简单、四肢 发达”的运动员。
此时的孙雯正在台上用英文演唱电影《泰坦尼克》插曲《我心依 旧》。听着孙雯十
分投入的演唱,记者随手翻开介绍她事迹的材料, 看到这样两段:在1991年的一次热身
赛上她膝部严重受伤,手术后, 她的左膝半月板歪了,卡住了关节,使她艰于步履,难
于伸直左腿。 这样严重的伤势对一个足球运动员来讲,就等于被判了“死刑”。可 是
顽强的孙雯在以后的8年里就是拖着这条腿一直拼搏在绿茵场上,不 断向人类极限挑战
。
1995年,孙雯在《新民晚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我要读书》的 文章。她直言不讳
地提出自己的思考:“我们的运动员究竟有多少文 化素养?我们提高运动成绩主要靠的
是科学还是蛮干?在外界形成了 普遍认为中国运动员战术素养差、心理素养差等观点,
而这些评价客 观反映出了中国运动员普遍文化素养较低的事实。”美国华盛顿大学 曾
力邀孙雯入学,北欧国家的一些大学也曾给孙雯发出邀请,这些都 被她婉言谢绝了。身
为国家队队长、主力国脚,孙雯知道现在的中国 女足少不了她,她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
责任。于是,她选择了放弃。 但孙雯并没有放弃学习,她平时抓紧时间勤奋读书,点点
滴滴地积累 文化知识。我想这才是孙雯学电脑和上网的真正原因。
--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0.88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