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rls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Snail (蜗牛), 信区: Girls
标 题: 江鸿波:眼睛会说话
发信站: 听涛站 (Mon Apr 30 13:37:02 2001), 转信
运动员出身的她,自认为缺乏“女人味”, 然而却被姜文相中当女主角, 据说姜文选
择她, 是因为那“一双浓眉下面,会说话的眼睛”。
姜文选中她
江鸿波来自长春,她的家庭非常普通,母亲在医院工作,父亲在铁路上做车长。
“小时候我除了个子高一点,身体素质好一点,与邻家小孩没有任何区别,我父母
对我也没有特别高的期望,他们只是希望能培养我成为一个比较有本事的人。”也恰在
这时候,长春体校看中了江鸿波,希望她能去打排球,就这样,年成9岁的江鸿波进体校
开始打球,一打就是 10年。
江鸿波与影视结缘是在她考人沈阳体育学院之后,在一部电视剧里当群众演员,当
时的心情仍然记得很清楚:“我马上打电话给父母,还有我在北京上学的哥哥,告诉他
们我拍电视剧了。其实,当时我总共只有几句台词,剧情现在已经完全不记得了。”
图片点击可放大
这以后,再次因为拍戏而给家里打电话是在1998年,江鸿波被姜文的《鬼子来了》
剧组选中,扮演女主角鱼儿:“因为事先并没有太多的考虑,就跟我做其他事情一样,
不会有太多的奢望。我觉得我的性格是两个极端的,内向和外向各占一部分;在不伤害
别热的情况下很希望能与别人分享喜怒哀乐,也很容易原谅自己,活得还可不累。”
眼睛会说话
单纯从剧情来说,《鬼子来了》有点幽默、也有点荒诞:部队派人在一个半夜把两
个日军俘虏送到大三家,村里人精心照料这两个俘虏,但到大年三十的时候部队并没有
依约前采取人……两个俘虏后来带领日军到村里扫荡,全村人都被屠杀,只剩下大三和
鱼儿的遗腹子。
事实上,在接拍这部电影之前,江鸿波对姜文的电影就已经很熟悉:“我非常喜欢
看姜文的片子,从他拍过的电视剧、电影到广告我都关注,他是我比较喜欢的中国演员
,可以说我也是他的一个影迷。”
江鸿波很幸运,由于是姜文拍的戏,所以当时北京很多女演员都到过剧组寻找机会
,竞争自然很激烈,不过,由于江鸿被本来没怎么指望,所以送完照片之后她并没有怎
么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后来有人告诉她,江鸿波第一次去时剧组对她就比较满意,还把
她的照片贴在剧中人物的造型栏上,姜文自己曾在一篇文章里透露过选择江鸿波的原因
:“在一双浓眉下面,江鸿波的眼晴会话。”而这一次的拍摄,也让江鸿波更加了解姜
文:“综合来讲,姜文非常聪明,具有一般人所不具备的想象力、创造力和领导才能,
特别有号召力,具有演员和导演的天赋。”
在影片中姜文扮演的大三和江鸿波扮演的鱼儿是偷情的关系,这个角色给江鸿波出
了不小的难题:“鱼儿是一个很普通的农村妇女,但她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敢爱敢恨
。富有创新性,她甚至敢于在没有结婚的情况下为大三怀孕生子。塑造这个人物对我来
说有困难,况且那个年代我也根本不熟悉。”
为了演好鱼儿,江鸿波和剧组下农村生活了一个多月,和农民生活在一起,住在老
乡家里,和农民一起下地、喂猪、晒太阳、贴宣传画。一个多月后,大家都已经分不清
江鸿波跟一个农妇有什么区别了。
对于《鬼子来了》会不会获奖,江鸿波回答很谨慎:“《鬼子来了》特别让我难忘
,但能否获奖我没有想过,我只能说姜文的片子不错。至于我自己,我是一个宁愿把事
情想到最坏也不会盲目唱高调的人,我做任何事情都顺其自然,什么事情我都不会太多
奢望。”
不懂女人味 图片点击可放大
江鸿波
1974年1月8日出生,毕业于沈阳体育学院运动系,曾在齐齐哈尔市体校排球队。 1998年
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进修班。
电影作品主要有:
《野玫瑰》、《鬼子来了》
电视作品主要有:
《老城》、《偷渡客》、《雍正》(台湾)、《丽宫》
“早几年拍的戏以武戏居多。”翻开江鸿波拍摄的影视剧名单不难证实这一点。
“可能跟我运动员的出身有关系,他们觉得我的外形比较硬,剧组里有人叫我‘男
人婆’,觉得我没有女人味,不是很温柔的那一种。”江鸿波并不避讳别人对她的评价
。
拍武戏有挑战性,当然也会有危险的时候,像在拍《生死警探亡命匪》时,江鸿波
扮演的女土匪要端着冲锋枪从一栋楼飞到另一栋楼,并不断向下扫射,拍的时候还没什
么感觉,但刚刚落地别人把她的论拿走的时候,她的腿脚就开始哆嗦:“那楼,实在太
高了。”
剧组有人叫她“男人婆”当然只是开玩笑,也可以说是一个爱称,不过,说起女人
味,江鸿波依然是一脸的茫然:“我不太清楚……不好评价什么叫女人味,可能每个人
都有自己的特点,我觉得女人味可能是比较纤细一些、惹人怜惜一些的感觉。”
亲情可贵
江鸿波在广州停留了3天,主要是为了配合我们的封面拍摄,这期间她的电话不时响
起,这些电话主要都是她的家人打来。“我是我们家的老小,我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
,他们都特别关心我。”江鸿波自言她在外奔忙离不开家人的支持:“有什么事情我都
会和他们商量,我们几乎每天都会通电话,没什么事我也会打电话报个平安。”
江鸿波平日没事不太逛街,更多的时候,她会在家里为父母做一点家务,或是看看
书、做运动:“我看书的时间会很多,我看的书很杂,小说、杂志和专业书都有,希望
能够全方位地充实自己。”
从北京电影学院走出,应该说是江鸿波浪艺生活的一个分水岭,因为在那里,江鸿
波学会了很多:“进电影学院之前,我有一些实践的经验,现在我觉得对表演的提高来
说,理论上的充实、内在的修为更重要。”
--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42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