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rls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Soda (^-^), 信区: Girls
标 题: 妇女报(刊)的使命——王秀林
发信站: 听涛站 (2001年06月26日13:42:54 星期二), 站内信件
《中国妇女报》是1984年在改革开放中应运而生的一张报纸。在今天的新闻传媒百花园
中,她和70多种妇女报刊为之更加添姿增彩,成为中国报刊大系中,独具特色,读者众
多的一支新军。
为中国革命事业和妇女解放事业奋斗终生的老大姐们看到党有党报、团有团报、工人也
有自己的报纸,所以一心想为中国的半边天——亿万妇女姐妹办一张报纸,这是她们几
十年的宿愿,在改革开放后的1984终于如愿以尝了。
《中国妇女报》是全国妇联的机关报,是妇联宣传妇女、组织妇女、教育妇女的舆论工
具。
老大姐们希望通过《中国妇女报》把妇女的心声、妇女的地位和作用、妇女中存在的问
题及时传达给社会,特别是传达给各级党政领导,使他们和全社会更加了解占人口半数
的妇女的状况,以及她们的要求。老大姐们还希望通过这张报纸扩大妇女的视野,增长
她们的见识和对国内外大事、对社会事务的了解与关心,从而帮助她们更快地走上社会
,更主动地参与社会各方面的事务,更自觉地履行主人翁的责任。所以报纸创办之初,
就把“向社会宣传妇女,向妇女宣传社会”定为了自己的宗旨。同时,中国妇女报在自
己诞生成长的十五年中还感到,除了这个双向宣传以外,宣传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宣传
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促进妇女的进步,发展与解放”也
是我们办报的使命,更是妇女报刊共同的使命。
(一)
中国妇女报(刊)为什么要承担“向社会宣传妇女 向妇女宣传社会”的使命?因为我们
的社会并不十分了解占人口半数的妇女。
随着新中国的诞生而得到解放的中国妇女,实际上它只是就政治意义而言,妇女在政治
上、经济上以及在家庭中与男子的平等权利,被写进了宪法。但是法律上的男女平等不
等于事实上的男女平等。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和旧传统旧观念,形成的男尊女卑、歧视
妇女的烙印,和妇女自身的自卑意识都不是短时间能够消除的。尽管在国家建设和社会
发展中,妇女顶起半边天,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社会对她们
的了解却很少,对她们的重视也很不够。在社会上、在男人中,一提到女人,首先想到
的是妻子、母亲、家庭主妇,其次才是她们在工作。除了名人、政治家外,如果人们还
知道一些女英雄、女劳模、女科学家、女企业家的名字,那都是大众传媒对她们的厚爱
,通过大篇幅的报道,使全社会都知道了她们的名字。实际上各行各业、各条战线妇女
中的出色人物还相当多,但因为没有传媒的报道,也就只能默默无闻。我们的大众传媒
几十年来宣传报道了各行各业各条战线上涌现出的先进模范,出类拔萃的人物,使她们
成了全社会关注和敬佩的学习楷模,其中有女性,但数量却很少。
《中国妇女报》创刊十五年,首先向全社会推出了许多先进、模范人物,让社会了解到
女性中还有这么多聪明能干、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同时,还向社会推出了许多平平凡
凡的小人物,她们不计名不图利,默默无闻,勤勤恳恳从事着自己的本职工作,为社会
主义大厦增添着一砖一瓦。妇女报刊把这些优秀者和可歌可泣的平凡者,通过媒体特有
的传播功能让各级领导、让社会上更多的人了解她们、重视她们、关心她们、爱护她们
。从而更好地调动她们的积极性,为国家为社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向社会宣传妇女的同时,中国妇女做为一个弱者群体,一个素质比男性群体低的群体
,妇女报刊不能无视她们的落后,她们的自卑、自弱。必须向她们传播可学习的典型、
可应用的知识,提供切实可行的多种服务;帮助她们克服根深蒂固的旧观念、旧意识,
克服自卑自弱心理,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四自精神,充分认识自身的价值,
从而增强竞争意识、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总而言之,妇女报刊要向妇女宣传社会,使她们更自觉、更主动地去了解社会、参与社
会事务,关心国内外大事,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中国妇女报在十五年的宣传报道中,
不断向她们传播知识、传播经验、传播信息,用新思想、新观念去引导她们,帮助她们
树立新的道德观、价值观、婚姻观、家庭观,从而成为跟上时代发展的新女性。
(二)
妇女报刊在“向社会宣传妇女 向妇女宣传社会”的同时,还担负着向全社会宣传马克
思主义妇女观、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光荣使命。我们不能苛求和奢望其他报纸经常
来做这些事,因为各报有各报的办报宗旨、定位和读者对象,只有妇女报刊能够完成,
也必须完成这一时代赋予的重要使命。
中国共产党高举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旗帜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并
建立了新中国,现在正进行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做为占人口半数的中国
妇女,中国共产党从来都十分重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对
妇女问题都有过精辟的论述。“全国妇女起来之日,就是中国革命胜利之时”、“中国
妇女是一种伟大的人力资源……”、“妇女能顶半边天”等等都是老一代革命家对中国
妇女作用的评价。在改革开放的年代,由于各方面的变革,在对待妇女的问题上,出现
了一些问题。对此,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非常关注这方面的问题。
在1990年,庆祝“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大会上,江泽民总书记旗帜鲜明地提出,要在
全党全社会建立马克思主义妇女观。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江泽民主
席在世妇会的欢迎仪式上又向各国与会者提出,在中国“把男女平等作为促进我国社会
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
江泽民总书记关于妇女问题的论述,是指导当代妇女解放事业的理论基石和制定政策的
依据,是妇女事业不断前进的保证。为此,中国妇女报和其他妇女报刊都把它当作为宣
传报道的指导思想,来引导舆论、消除偏见,促进社会的文明与进步。为了使“男女平
等”这项基本国策深入社会、深入人心、深入到党政领导者的思想和工作中,《中国妇
女报》发挥报纸的舆论功能,撰写了系列述评,从“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实践与发展”
、“实现男女平等是全社会的责任”、“要平等先要自强”、“光荣的使命艰巨的任务
”、“坚持以正确舆论引导人”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充分地实事求是的论述,在社会上引
起了很大反映。之后,先后又有江西、海南、湖南、天津、北京、安徽、福建、广东、
上海、山西等省的省委书记或分管副书记以及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劳动部、人
事部、国家统计局等单位负责同志撰写文章,在中国妇女报上发表。这样在全社会造成
了一种重视妇女、认真解决妇女问题的氛围。
在全党、全社会树立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和贯彻“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决不是一朝一
夕之事,它需要共产党人和千千万万妇女工作者进行长期的努力和奋斗。做为喉舌和舆
论工具的中国妇女报,更是带着一种使命感去宣传报道这些精神的。
做为一项国策,决不是一般性的方针政策。计划生育是基本国策,已经家喻户晓,还有
环境保护、土地保护等也是基本国策。与前者比,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提出的晚,叫得不
够响,也不够普遍,所以实行起来难度更大。前三个国策,各种报刊都会主动宣传,而
男女平等这一国策就不同了,各报编采人员未必重视这一国策,甚至未必理解这一提法
,所以宣传这一国策任务十分艰巨。对此妇女报刊任重道远,其他报刊的积级配合也十
分必要。
(三)
维护妇女合法权益是中国妇女报(刊)义不容辞的责任。有了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有了
“妇女权益保障法”,并不等于妇女问题都解决了,不等于妇女的合法权益不再受侵害
了。在中国,我们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程度还不够高,以强凌弱、以权欺人,以封建观
念和道德扼杀人的现象,还时有出现。妇女做为社会上一个素质比较低的弱者群体,自
身权益受侵犯的事情更是履见不鲜。比如80年代中期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招工招生中歧视
女性的问题,80年代末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实行差额选举时,各级党政领导班子中女性比
例急剧下降的问题,一些农村分责任田男女不平等的问题,城市一些机关企业女性不分
住房问题,以及家庭暴力对女性的残害问题等等。
为受害妇女撑腰说话,除各级政府和妇联外,妇女报刊发挥了很大作用。
报纸维权,靠舆论监督的力量,因为它面向千千万万的读者,面对全社会,所以它的影
响力之大、之广泛,是人们公认的。中国妇女报在维护妇女合法权益上能发挥作用,受
到重视,同时也受到侵权个人或单位的极力干扰,也是这个原因。报纸的舆论监督是件
非常严肃的事情,所以必须先搞清事实,才能仗义执言。即使事实准确,维权监督的难
度也很大,地方保护主义和权力关系的从中作梗,常常会使一件事实确凿、是非清楚的
侵权事件,搞得是非颠倒、受害人更加受害的结果。同时,为之说话的报纸也会令人气
愤地成为被告,推上法庭。所以说,维权之难,舆论监督之难,是妇女报刊的难中之难
。
维护妇女合法权益,有积极主动和被动之别,《中国妇女报》从来就主张积极主动维权
,即把维权工作做在侵权受害之前。一是帮助她们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二是从中央到省市各级妇联都应协助政府和人大制定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这样才能加
大保护妇女权益的力度,增加覆盖面,使维权工作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为了积极维护妇女合法权益,为了提高妇女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文化技术素质以及
提高她们的法律意识,期发行量上千万的妇女报刊用自己经常性的、潜移默化的工作,
去满足不同行业和不同情况妇女的需要,去帮助她们、提高她们,使妇女权益受侵害的
情况逐步减少,使越来越多的妇女自觉地去维护自身权益。
(四)
妇女报刊以妇女的视角引导舆论,匡正偏见。
妇女报刊作为大众传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半个世纪的新闻事业中,发挥了自己特有的
作用,尤其是在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中,妇女报刊百花争艳、万紫千红。除《中国妇女
报》外,创刊60年的老字号《中国妇女》杂志,今年又派生出了《法律援助》和《好主
妇》两个新品种,而发行上百万份的《家庭》、《知音》及《女友》依然火爆全国,湖
南妇女报和大连现代女报、山西妇女报等各具地方特色。近几年各级妇联组织和社会各
界主办的72种公开发行的妇女报刊,期发行总量在1200万份左右,在全国综合类报刊中
排名第二。
在今天,大众传媒尤其是主流媒介,对政府决策、对社会道德观念、价值取向和生活方
式的影响与日剧增,主流媒介具有性别意识,已成为促进妇女发展和人类社会可持续性
发展的一个崭新支点。
每年的“三·八”,还有95年世妇会期间,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为妇女发出了最强音
,真是中国妇女的盛大节日。但是好景不长,“三·八”过后,世妇会后,有的报纸的
妇女专版取消了,电视台的妇女版块也岌岌可危了。妇女传媒监测网络对在全国发行的
具有权威性和影响力的8家大报进行了调查,即《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
报》、《法制日报》、《工人日报》、《农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和《文汇报》,
1996年这些报的新闻版新闻报道中,对男性和女性的报道比例,随机抽样384份中的181
69条新闻,男性新闻出现频度、被引用频度、被拍摄频度方面都远远高于女性,是压倒
多数的主角。在主要新闻人物中,男性占83.19%,女性占16.81%;作为家属出现的主
要新闻人物中,98.14%为女性。
一个非常明显的事例,就是本届世界杯女足赛,中国姑娘在半决赛中击败上届冠军挪威
队,进入了和美国争夺冠军的决赛,这在东道主美国都引起了轰动,但我们当晚的电视
新闻、第二天早晨的广播新闻都放在了国内新闻的最后一条,主要几家大报只放在体育
版或靠后的版面上,由此可见在新闻中歧视妇女之一斑。
在主流媒介份量很少的对女性的关注和报道中,也存在许多观念上的误区,这些报道的
兴奋点一般在女性作为妻子、母亲的角色定型上,在女性的贤惠、温柔和美丽上。这些
报道,一般贬抑了女性独立的人格和自身价值,误导了女性审美、追求和价值取向。从
而出现了干的好不如嫁的好,出现了为好女人规定的几十条标准。
我们的新闻宣传要有性别意识,媒体资源应该男女共享,在舆论导向上应该纠正在报道
妇女中的种种误区,应该建立一个有利于妇女争取“平等、进步与发展”的舆论环境,
这是人类社会走进现代化的今天,对新闻媒体提出的要求。
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通过的《行动纲领》中提出的战略目标——设立媒体监测小
组,促进媒体完整地宣传妇女形象,与媒体协商以确保适当反映妇女的需要。为此,以
《中国妇女报》为主发起成立的“首都女记协妇女传媒监测网络”,三年来,它用性别
视角看传媒,并依托和运用现有一切有利的政策和资源,来促进媒体中的性别平等、传
达妇女的声音,进而创造有利于两性平等发展的社会文化空间。
监测网络以妇女报刊为载体,以女新闻工作者、妇女理论工作者和媒介研究者为骨干,
通过监测掌握了媒体报道妇女方面的许多一手材料,及时在《中国妇女报》及其他一些
妇女报刊上披露,并进行分析和评论。监测中得到的最突出印象是电视广告中的女性形
象,带有性别歧视的约占三分之一。性别歧视广告的主要特征是角色定型和以女性做招
徕;电视广告中的女性形象与现实中的女性形象不相符,其传统色彩太浓。根据监测报
告,《中国妇女报》发表了“电视广告中的妇女形象何时走出误区?”的述评文章,全
国多家大报作了转载,社会反响很大,人们开始对美女如云、娇柔作态的电视广告有所
警惕和非议,电视台的美女广告也有了一定的节制。
《中国妇女报》在“妇女论坛”和“女性与社会”专版中,开设“媒体观察”和“我看
传媒”等专栏,对电视、报纸、杂志、杂志封面、电视剧、卡拉OK光盘、漫画、流行歌
曲、文学作品、电影等多种媒介中的性别歧视现象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发表了一系列专
家学者撰写的评论文章,社会反响很大,读者的性别意识也在增强。
比如1997年11月底,一位男读者打来电话,反映他在某大报上看到一篇文章“祸起女人
乎?”把中国足球队(在大连比赛)失利的原因归罪于一个女人出现在球队的大客车上。
当时,这篇文章引起了一场有关名誉权的诉讼案,引起了媒体的极大关注。《中国妇女
报》抓住这一事件进行了讨论,适时地向全社会,同时也对新闻媒体进行了一次尊重妇
女的教育和舆论引导。
《中国妇女发展纲要(1995——2000年)》中明确提出:向全社会宣传妇女在创造人类文
明,推动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伟大作用;宣传与男子具有同等的人格和尊严、同等的权
利和地位;宣传有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的女性;制止影视、书报刊中对妇女形
象的贬低和侮辱性描绘……以此作为改善妇女发展的社会环境的重要步骤。我们的党和
政府正为实现这个《纲要》一步一步地努力着、工作着。《中国妇女报》和其他妇女报
刊也把宣传《纲要》,推动《纲要》的实现,当作自己的神圣使命,并为之努力和奋斗
。
(注:此文在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举办的“新中国新闻事业五十年”征文评选中,
荣获百篇优秀论文奖。)
--
※ 来源:·听涛站 tingtao.dhs.org·[FROM: 匿名天使的家]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45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