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rls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pigmen (学到21日----苦中寻乐), 信区: Girls
标 题: 女研究生大写真
发信站: 听涛站 (Tue Jan 16 10:54:42 2001), 转信
虽说人才市场上对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研究生抢手,但对女研究生们而言,就业
形势并非一片大好。这几年,考研的应届本科毕业生中,女生的比例越来越高,原因固
然种种,但每个人都多多少少考虑到“提高学历在就业市场上更有利”,然而毕业时她
们发现情况不像想象的那样美好,自己的身价并没有因为硕士学位帽提高多少。北京市
教委有关部门负责人分析2000年大学生就业情况时谈到,目前女研究生就业难形成了一
个怪圈:本科时就业难就考研,硕士毕业就业难就考博,学历层次越高,女生比例增大
,就业越困难。
“我想做变性手术” —— 小田的故事
小田在一所名牌大学里攻读新闻学硕士学位。名校、热门专业、硕士研究生,按说
有这么好的条件小田的工作应该很好找,但一说到工作,小田就摇头叹息:“来我们系
要人的单位是挺多,也不乏好单位,但我们女生没戏,人家都点名要男生。大学毕业时
就因为女生就业难才拼了命考研,进入了全国顶尖的新闻系后师姐们就发出警告‘女研
究生一样不好找工作’。听了这话,我们这些女生哪还敢懈怠,拼命学习以求有个好的
学业成绩,拼命实习以增加实践经验。过去的两年里,我们房间几乎天天是夜里两三点
钟熄灯。我家离北京就几十公里,但我回家的次数极少,两年的暑假都是在北京的报社
实习。尤其去年暑期,北京是几十年不遇的高温。白天不管太阳多毒也要在外奔波,晚
上回来还要熬夜写稿。有付出还是有收获的。学术上,发表了些论文,帮助导师做了些
课题;实践上,这两年见诸报端的作品有70多篇了,特别是去年在一家中央级大报实习
,参与了该报几个重要报道。我们班女生都很能干,有位同学上研究生后光论文、译文
就写了80多万字,在一家电视台实习的3个月里,拍摄了6个专题片。可以说我们一直在
为了工作努力,但没有想到,所有的主观努力都弥补不了先天的性别劣势,尽管我们干
得不比男生差,但我们的机会要比男生少得多。”
小田说:“有一家行业报提出的要求是:男生,本科、硕士均可。也就是说他们宁
要本科男生,也不要硕士女生。我不甘心,就给这家报社人事部门打了电话,对方说报
社里的女同志太多了,想要男生平衡一下。我自我推销了一番后,对方犹犹豫豫地说,
‘先把简历寄过来我们看看再说。’我说亲自送过去,人家说不必了。听了这话,我知
道让我寄简历只不过是在敷衍。一家地方报纸来我们系要一名研究生,说是没有性别限
制,但报社的人专门跑到男生宿舍,给他们介绍情况,许诺优厚待遇,后来男生谈起此
事我们才知道。前几天,我报名参加一家部级新闻单位的考试。因为要考时事政治,就
把一年来的报纸都翻了一遍,重要内容抄下来、记住。辛辛苦苦准备了一个多星期,结
果考试前两天发准考证时没有我的。当时自尊心大大受挫,问自己也问别人,‘是不是
我条件太差,所以连考试资格都没有?’后来,一位知道内情的同学告诉我,我所报的
部门要男不要女。我苦笑着说,‘别问了,我现在只想做变性手术。’
“我曾听某报社的一位女领导说:‘坚决不能要女研究生,毕业时年龄就不小了,
参加工作后又要结婚、生孩子,哪能干活。’我当时真想问她,‘你也结婚了,生了孩
子,难道你结婚后就什么都不干了?那你靠什么走上领导岗位的?’其实,能够坚持读
到研究生的女孩子,都是要强、有抱负的女孩,决不会因为结婚生子而放弃自己的追求
。同学之间也时常聊起这个问题,我们的选择都是宁可自己累些,也要工作家庭兼顾。
”
在小田住的研究生楼里,女生们都彼此安慰说:“不要着急,等着男生们都找到工
作,那些单位没得可挑,就只能要女生了。”听了这话,让人心里酸酸的,3年苦读换来
的学位还是抵不过性别的差异。
“18岁时我坚信‘嫁得好不如干得好’,25岁时我有点相信‘干得好不如嫁得好’
” ——小杨的故事
就读于一所名牌大学的97级硕士生小杨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聪明干练。她的确很厉
害,高中、大学、研究生一路保送上来,成绩好、能力强,据说还写得一手好散文。但
无奈所学专业不好,是当下最冷门的专业(她不愿意公开自己的专业名称),所以找工
作的过程就更加艰难。
她说:“上研究生对我们这个专业的学生来说只不过是‘缓刑’3年。这3年,性别
没有改,专业没有改,除了又多了几个获奖证书外,改变的就是就业形势。以前我们的
毕业生主要面向党政机关和学校,可这两年,机关都在精简机构,去机关很难。博士坚
决不能考,考上还是没有出路。我现在深感教育适应社会比较缓慢,像我们这样的专业
,市场需求已经很小了,可一批批的学生还是源源不断地招进来。
“我是很有忧患意识的,知道自己的性别、专业都没有优势,所以很早就开始为工
作做准备。为了拓宽就业面,我自学了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国际金融、法律、新
闻等课程。研究生二年级的第一个学期先去深圳考察了一番,敲定了深圳特区报和康佳
总部两个实习单位。第二个学期到深圳自费实习3个月,花了近1万元买经验。深圳特区
报的工作压力是非常大的,我在那儿做了28天记者,发了14篇稿;做了1个月编辑,除了
完成日常工作外,还比较了深圳特区报和另一家报纸的港澳台版写了篇论文。结果这篇
论文被报社社长看到了,在编前会上专门提起了这篇文章,讲了十几分钟。在此之前,
我一点新闻经验都没有,完全是边干边学边思考。在深圳我是拼了命,以至于得了个绰
号‘杨铁人’。”说到这儿,小杨拿出了那篇论文,笔者看到上面有钢笔写的批注,文
中有些句子下面划了线。
“通过自身努力,我认为自己的求职路已经拓宽了,在企业做宣传策划、进机关、
跑新闻、在高校任教,凡是文科类的职业我都能做。我很自信地回北京来找工作,谁知
现在的用人单位只看你的性别和专业,根本就不管你能干什么。我给北京的几十家报纸
杂志寄去了简历,结果都是石沉大海。在一个招聘会上,我想把简历递给一家广播电台
,可对方一看我的专业就说,‘我们不需要你的专业,请不要耽误我们的时间’。
“记得18岁刚上大一时我参加辩论会,有个题目是‘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当时我
口若悬河地大讲‘嫁得好不如干得好’,可是25岁时我开始怀疑了,对女孩来说,是不
是嫁得好比干得好更重要?”
“真想再年轻几岁”—— 小张的故事
小张是学经济的硕士生,现在已经和一家著名的高科技企业达成了就业意向,她认
为自己找工作之所以很顺利,主要是占了年龄小的优势,只有23岁。
“我的部门经理直截了当地告诉我,‘录用你除了你自身条件能力都不错外,主要
是考虑到你年龄不大,还可以多干几年。’现在对女孩来说,找工作年龄越小越有优势
。用人单位都很实际,尤其是企业,招人就是要干活的,而女研究生毕业时一般都已经
二十五六岁,很快就得结婚生子,这对用人单位来说是很挠头的事。而且,年龄小有活
力、有热情,可塑性也强。所以在某些情况下,女研究生的就业条件比不上本科生。特
别是外企,并不在乎你的学历。我仔细看了一些大公司在我们学校的面试通知或笔试通
知,发现入围的大多是本科生。在我们班女同学里,我是目前惟一一个有了意向单位的
,这纯属幸运。我在班里不是成绩最突出的,只是年龄最小而已。其他同学都因年龄问
题碰过壁。有个女同学英语口语非常棒,专业成绩也不错,只是因为已经28岁了,而且
结了婚,所以很多单位连面试的机会都没有给她。到现在为止,她已经发出了近30份简
历,但给回音的寥寥无几。她多次对我感慨道,‘我做梦都想再年轻几岁。’可我觉得
也不能全怪用人单位有年龄歧视,我们自己是不是也有问题呢?我们除多了一纸文凭之
外又比风华正茂的本科生强在哪儿呢?研究生3年,真正的学习时间也就两年(第3年主
要是找工作、写论文),这两年的学习和本科也没什么区别,还是老师上面讲,学生下
面记笔记。我上了3年下来非但觉得没有什么收获,反倒感觉思维没有本科时活跃。我有
时也参加一些本科生的活动,说实话我觉得他们的整体素质要比我们这些研究生高,而
且生机勃勃。研究生、本科生一起竞争的时候,失败的常是研究生。如果我是用人单位
我也愿意要既年轻又能干的本科生。”
尽管对女研究生而言,在就业天平上学位帽不是很有分量,但戴上它总比不戴有利
得多。虽然找工作的过程很艰苦,但最后女研究生一般还是能“嫁”出去,不过条件往
往降了很多。
不详
--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50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