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rls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qqtao (桃梓), 信区: Girls
标  题: [转载] 纪念我的"演出生涯"的结束!!
发信站: 听涛站 (Sat Mar 17 10:34:56 2001), 转信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E_bulletin 讨论区 】
【 原文由 qqtao 所发表 】
今天,已经有好多人问了我同样的问题"演出准备的怎么样?"
今天,已经有好多人给了我同样的祝福"祝贺你演出成功啊!"

现在,是12:00了,我突然有一些感触了.
因为,从现在开始,我应该说,今天的演出对我来说,很不寻常,很有纪念意义。

真的,这可能是我这一生,最后一次,如此正式的演出了!
中山音乐堂,这是北京市内,我唯一没有去过的高级演出场所。
清华大学交响乐队,这可能是这一生,参加的最后一个交响乐队。


所以,突然间,我既盼望着今天的演出,又不太想让它来的太快。


中学时代,演出是“家常便饭”,说去就去了。
有什么的呢?
每天都要练琴,每个周末和寒暑假都要整天的排练。
有时候,甚至比专业演员的排练量还要大,演出安排的还要紧密,有什么值得还把它当
作一件事来提呢?
到最后,连父母都要挑一些演出,才愿意去看的。


上了大学才知道,到音乐厅演出是多么不容易和值得期待得事情。
有的同学的老师都没去“北京音乐厅”演过出,那里有如音乐的圣殿一样的神圣。
好像是最高档次的乐队,才可以去的一样。
我怎么当时就不明白呢?哎!


小时候,第一次去交响乐队排练时,坐在凳子上,脚还着不着地。
坐在有一半是专业演员的中学生队伍里,(那时,是为了先架起一支队伍),我才9岁,
破格有机会坐在最后面,抻着脖子看着指挥,真是纳闷,怎么这么好听阿!


后来,一下子就坐倒了第一排,离指挥近了,就更觉得他了不起
他只要“随便”提一下要求,音色就变了,他总是知道,谁听着谁演奏,大家就不会乱
套。。。。。
他的学问还多着呢,总之,他了解每一件乐器,他能告诉每一个人该怎么“唱”出自己
的旋律。。。。


再后来,所有的人,都成了一个学校的同学。
我们的名气大了,演出多了,比赛多了,上电视了,录磁带了,录光盘了,外出演出了
好像就不觉得什么了,演出也不那么兴奋了。


在后来,来清华了,一切都变了。
演出的整个过程都要由自己操心了,好像,技术反倒不是最最重要的了
大家很强调“感觉”,那时我就想,太不专业了,技术不好才会这么说当借口。
可是,后来,“感觉”两个字也常挂在我嘴边上了,呵呵
越来越觉得,搞一场大型的演出不容易,得好好准备,是一件值得等待和企盼的大事情
了。


现在,我已经不是坐在最重要的位置上了,责任也不那么重了。
我以为,我不会紧张和兴奋。
毕竟,那么多年,我都无动于衷了。
可是,现在,我觉得我还是很有些激动的。
甚至想象着明天的情景,鼻子都会酸酸的。


我是一名特长生,我虽然很早以来,都不是为了“上学”才会去练琴的。
但是,起码,我认为,在每一个新的环境下都会有一个叫做“乐队”的地方让我待,那
简直就是一个默认值。
我几乎从来没有想过,我也会有离开乐队的那一天。


可是今天就是这样一天!!!


专场演出过后,就再也没有什么交响乐可以演奏了。(校庆的综艺晚会,我们不过是伴
奏)
我的生活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就要画上一个句号了。
虽然,我认为那应该是一个优美的过程,且有一个完整的句号。
但我还是觉得失落了很多。


如果我这样一个业余选手的学琴历程也能叫”演出生涯”的话,
那明天,将是它的结束
我就为了,这样一个终结,写下了一点点东西,把它发在我最爱去的版面上。


其实,读了才发现,什么都没有表达出来。
我学琴的酸甜苦辣,也许有一天会随着我脖子上的“印记”得痊愈都封存起来,
也许我这样一个不善于回忆的人最终什么都不记得了。
但是,我知道,提琴影响了我的一生,这一点已经勿庸置疑了。
我感谢这段经历。。。。。。。。。。。



希望大家喜欢今天的演出!谢谢大家对交响乐队的支持!!

--
           .-"''-.  _
          .'       `( \
        @/            ')   ,--,__,-"
        /        /      \ /     /   _/
      __|           ,   |/         /
    .~  `\   / \ ,  |   /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
※ 转载:.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08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