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el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sonic (含笑看吴钩), 信区: Feeling
标  题: Re: 历史
发信站: 听涛站 (Wed Sep 29 20:08:02 1999), 转信

深有同感!
现在中国的历史教育是为政治服务的。总是什么主义,史观那一套。
把很有意思的一门学问搞得枯燥乏味。中国好象没有真正的历史学家了。
暑假里读了一本好书《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陈寅恪那种做人做学
问的境界实在是令人神往。今天回想旧中国的知识分子,真是群星璀
璨。尤其是社会科学方面的学者。解放后的几十年,无人能与比肩。
倒不在于智力上的差距。而是因为新一代学人大多丧失了“独立之精神,
自由之思想”。这种“士”的精神在数千年的严酷文祸的戕害下,始终
薪火相传,即使是在经历了反右和文革的当今中国。但是毕竟很少了。

不知陈寅恪题写碑铭的王国维纪念碑座落在偌大清华的哪一角?有空一定
要去踏访。那碑文是为一切真正的中国自由知识分子们所做。
  “那是五千年来的象形文字,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
【 在 tom (我是纯洁的大灰狼~~咿呀咿呀哟) 的大作中提到: 】
:     好象是一种必然,不论什么东西,只要一进历史书,就一下子改变
:   了模样。原本鲜活生动的历史事件,统统都变成了粗线条——流水帐一
:   般的一二三四,帝王将相的名录列表……特别在后来的“科学史观”的
:   指导下,历史学科完全成了历史主义的因果关系,我们的历史学著作更
:   是显得枯燥乏味,催眠效果直与安定试比高了。
:       其实,历史不应该是这样的,我以为。什么是历史?历史是一个民
:   族最沉痛的苦难和最荣耀的经历,历史是溶入你我血液中民族的情感,
:   历史,是我们翻开旧书看到泛黄的树叶书签时那种或温馨或苦涩的感受。
:   历史是能够使我们热血沸腾的。看看四世同堂之家,想想著名的孔子世
:   家也不过七十二、三代,感觉华夏两千年历史不过是那么短短的一瞬。
:   中秋时节,看着皓月当空,想想一千年前李白所吟咏的,不就是同一个
:   月亮么?如今明月犹在,诗篇依旧动人,诗人却早已成灰,你又会怎么
:   想呢?我们的历史学家如果在写作品的时候怀着这样的心情,那么我想,
:   我们的史学研究会大不一样的。不过,兰克学派所倡导的那种还原历史
:   的精神与实践,至少现在看来,是劳而少功的。
:       于是想起了最近看过的共和国史,想起了冯骥才先生的《一百个人
:   的十年》。转眼间,共和国已经走过50年了,共和国的历史,在历史学
:   的教科书里,我们也能看到它的粗线条了吧?民族如人,也是会得健忘
:   症的。数十年后的新生代看到这些粗线条,会怎么想呢?对于共和国痛
:   苦的历程,他们也会象《列子》中那个健忘病人一样,“荡荡然不知天
:   地之所以”吧?但是,这样的“甜蜜的忘却”(Sweet Forgetting),
:   是多么的天真和危险啊。忘而不忘其忘,是为假忘,那些别有用心的和
:   忘乎所以的忘却,带来的是后人的无知和背叛。正如冯先生所言,一段
:   痛苦的历程,是一个民族最可宝贵的财富。痛哉斯言,诚哉斯言!
:       晚上没有去上课。泡在图书馆阅览室的旧书里翻了半天。从图书馆
:   出来,是小雨后清新的空气。骑车在荷塘周围转了半天,看着微寒的秋
:   风中的校园,想起了春天的花开和秋日的落阳,想起了往日的荷声灯影,
:   想起了世事的变幻沧桑,于是心里有了那么一点点历史感,写下了上面
:   的文字。


--


  ————————————————————————————
           素 骥 鸣 广 陌          慷 慨 送 我 行              
  ————————————————————————————

※ 修改:.sonic 于 Sep 29 20:10:42 修改本文.[FROM: bbs.foundernet.edu]
※ 来源:.听涛站 bbs.foundernet.edu.[FROM: bbs.foundernet.edu]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32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