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el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TeacherZhang (春去春来), 信区: feeling
标 题: “说清华女生没女人味,证据不足”
发信站: 听涛站 (Tue Mar 7 01:12:07 2000), 转信
“说清华女生没女人味,证据不足”
本报记者 陈娉舒
“在男性文化占主导的社会里,尤其又是男性为主的校园里,关
于女生的这种言论不足为怪。”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周孝正说。
但对清华女生的评价周教授颇有微词。他说,从社会学角度看,
要对某个问题作理性的结论,要有科学的调查。“清华女生”是一个
总体,“某些清华女生的表现”是局部,关于对清华女生的普遍印象
尽管存在多年,但最多是一个假说、一个理论假设,没有调查结果去
证实或证伪。对网上的清华女生“宣言”,周认为是个别现象,只是
充满个人色彩的感性的东西。“甚至,这种行为在我看来,倒是有点
女强人色彩———那就更没女人味了。”
周颇感兴趣的是,以清华的名气,存在这种刻板印象“有点意思”。
周认为,大学出思想,学院出技术,曾经是人文学科很强的清华,解
放后院系调整,严格意义上已是学院而非大学,很少出杰出的思想家
了,教学开始轻人文、重理工,一度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且以
自然科学为主,在那样的大气候下,考什么学什么,学习带有功利色
彩。女孩考进清华,在欠缺人文精神的环境下,同样要激烈竞争,而
不是我喜欢干什么就学什么。说清华女生是女强人、缺女人味,可能
指的就是功利色彩太浓了。
男女比例失调,对校园文化发育、教育的影响无疑是负面的。清
华以理工为主,某些专业有性别限制,自然造成男多女少;与之相反,
外语、师范院校则是女生成堆,这对学生———无论男女的健康人格
的发展都是一点好处没有。一个健全的社会,性别比例应该是平衡的,
而院校就是一个个小社会。周认为,加强人文学科,像成立艺术学院、
文学院、法学院、医学院等,有望解决理工院校的这一问题。
周认为,名校里尖子生多,大家都奔着“成才”而去,可能会变
得务实,缺乏浪漫,缺乏人文精神,结果也许就不光女生有问题了。
现在清华要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就要振兴人文学科。
摘自《中国青年报》
--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0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