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el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Muller (TeddyBear), 信区: Feeling
标 题: 我看 -- 穆旦、中国新诗派、还原作用及其他
发信站: 听涛站 (Fri Aug 21 13:44:52 1998), 转信
【 以下文字转载自 Novel 讨论区 】
【 原文由 Muller 所发表 】
……
一个圆,多少年的人工,
我们的绝望将它完整。
毁坏它,朋友!让我们自己,
就是它的残缺。
……
-- 穆旦,《被围者》
在抗战的隆隆炮火声中,诞生了中国文学史上一支崭新的力量 -- 中国新诗派。他
们当中最具有反叛性与异质性的,无疑是他们的杰出代表 -- 穆旦(查良铮)。
上面的那首《被围者》,无疑是中国新诗派最响亮的宣言。作者所“毁坏”的,是
对“至善的终结”、“绝对理念的追求”,从而达到相对以“圆”为中心的传统诗的超
越,以及以“残缺”为中心的新诗的建立。于是在他的诗歌里,出现了站在不稳定的点
上,不断破碎、分裂的自我,充满了开掘灵魂深处的勇气和思想穿透力。于是所有现代
人的生命的困惑:个体与群体、欲望与信仰、现实与理想、创造与毁灭、智慧与无能、
流亡与归宿、拒绝与求援、真实与谎言、诞生与谋杀、丰富与无有……全都在这里展开:
不是二元的简单对立,而是相互对立、渗透、纠结…… 如他的《还原作用》,诗中出现
了既在“污泥里”,有“梦见了生了翅膀的猪”,在人“身上粘着”,却有频频念着“你
爱我吗?”的“跳蚤,耗子”…… 这是冷峻的逼视,是清醒的超越,是诗人在现代生活
中的充满荒诞、无奈的真实感受和体验。
他的诗歌,“最无旧诗词味道”,是“当代口语去其芜杂,是平常白话而又有形象的
色彩和韵律的乐音”。他反对遣词造句上意义的模糊与朦胧,主张“诗要明白无误的表现
较深的思想”。他充分的发挥了汉语的弹性,利用多义的词语,繁复的句式,以表达现代
人“较深的思想”,同时大量运用现代汉语的关联词,以揭示抽象的词语、跳跃的句子之
间的逻辑关系。如:
你的眼睛看见这一场火灾,
你看不见我,虽然我为你点燃;
唉,那燃烧着的不够成熟的年代,
你的,你的。我们相隔重山。
(《诗八首》)
他的文字,扭曲、多节,“内涵几乎要突破文字,满载到几乎要超载”。于是无论是在诗
的思维,诗的艺术现代化,还是在诗的语言的现代化方面,穆旦都跨出了现代新诗史上具
有决定意义的一步,从而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
他的诗,一方面显示出对于传统诗学的叛逆,另一方面却同样显示出鲜明而又强烈的
民族性:正象诗人所吟唱的那样:
我有太多的话语,太悠久的感情,
……
我要以带血的手和你们一一拥抱,
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赞美》)
他所着意的,是“茁生于我们本土上的一切呻吟、痛苦、斗争和希望”,在他的“任何一
种生命的刻划里,我们都可以嗅到同一‘土地的气息’”。于是,在他的诗的冷峭里,更
有着“新诗不多见的沉雄之美”。
最后,我愿用那首《我看》来结束我的文章:
我 看
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
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
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
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
我看飞鸟平展着翅翼,
静静吸入深远的晴空里,
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
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
啊,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
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
啊!多少年来你丰润的生命,
永在寂静的谐奏里勃发。
也许远古哲人怀着热望,
曾向你舒出咏赞的叹息,
如今却只见他生命的静流,
随着季节的起伏而飘逸。
去吧,去吧,那生命的飞奔,
叫天风挽你坦荡的漫游,
象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
啊,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
让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
象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
--
※ 修改:.Muller 于 Aug 21 13:44:44 修改本文.[FROM: unknown]
※ 来源:.听涛站 bbs.foundernet.edu.[FROM: unknown]
--
※ 转载:.听涛站 bbs.foundernet.edu.[FROM: unknown]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39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