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el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RainRiver (小哥~~···), 信区: feeling
标  题: 无冕三年----第一篇
发信站: 听涛站 (2001年05月26日13:34:16 星期六), 站内信件


    第一篇稿子,大概是在近记者团半个月以后接的任务。
当时是一年一度的新生赤足运动会开始的时候,作为新生
的我们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写稿子的最佳人选。记得当时是
在亚哥的殷切目光中我和他一起接下了这个任务。毕竟,
以前的经历中和新闻靠得最近的也就是当了一阵子广播台
的播音员,所以,对于新闻稿应该如何写是一点把握也没
有。当时全不似现在这般厚脸皮,团里也不认识几个人,
想来想去,只好硬着头皮去找了李寒青----那个给了我极
好的第一印象的团长jj。

    李寒青给我说得很详细,什么场面写多少,改怎么去
找人,总之是让我心里总算有了一个大概,最后还把张威
的电话给了我。不过她的最后一句话倒让我心里发毛了好
一会儿:“好好写啊,这个题材《北京日报》有兴趣,写
得好回头我给你们送过去。”(她当时在北京日报实习)
于是又硬着头皮找张威。张威何许人也?记不清了,呵呵
总之每年马杯的工作人员名单中他总是排在前几个。当时
因为他很忙,去体育教研组是找不到人的,于是我就选了
个晚上七点多钟,估摸着他该吃完饭,看完新闻联播了,
对张老师进行了电话采访。记得当时我足足花了一个小时
,草拟了几个问题。大致都是些“为什么要举办赤足运动
会”,“赤足运动有什么根据”,“同学们参与的情况如
何?”一类的大且空的问题。不过张老师好象很了解我是
个新手电话中听了我的第一个问题,笑了一声,然后就开
始主动介绍情况。我基本没怎么费力就了解到了很多信息
,也算是我运气好吧。
   
    然后就是写稿了。当时我和亚哥是分开采访的,我采
总体情况,他采运动会场面,各写各的,最后由我来攒稿
。于是乎我知道攒稿的痛苦了,两个人的文风差别比较大
把两部分接在一起就象刚嫁接的果树一样难看。总之最后
几乎就吧整个文章重写了一遍,发觉比整个自己来写还累
。吃一堑,长一智,以后和别人一起写稿一般都约定每个
人都写一篇完整的稿,然后一起交给编辑老师。也算是偷
懒的做法吧。

    后来那篇稿子在《新清华》上发表了,也被送去了
《北京日报》,据说在那里也用了。不过我一直就没有看
到那期报纸,也不知道我一两天的努力最后是变成了一条
简讯或者是被揉进其他的稿件里面成为了一个素材而已。
不过我还是很高兴的,因为我的第一篇稿子就被《北京日
报》采用了,更高兴的是我有了《新清华》的20元稿费,
我和亚哥各10元。
  
    钱怎么花的不记得了,不过,这是我的第一篇,从此
我开始写新闻了。


--

       就让往事随风
               都随风
                 都随风
                   心随你动~~
※ 来源:·听涛站 tingtao.dhs.org·[FROM: 匿名天使的家]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0.88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