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el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machen (嘟嘟~~职业低手), 信区: feeling
标  题: 关于人大的记忆(三)--食堂
发信站: 听涛站 (Wed Nov 22 00:42:20 2000), 转信



    军训结束以后,还有二个星期的时间才开始上课,这样的安排是好象是为了让新生有充
分的时间来了解这个陌生的校园。跟每个新生一样,没过几天我就沉浸在对人大的深深
失望当中,原以为人大大到要好几天才能走完,没想到看着人大指南,一天就逛差不多
了。方圆不大,却象山间小路一样长;面积上根本比不上被打、情话,想找个湖泊得到
心里的平衡,中心花园的的也只能说是小水池。
  人大不大其实是有深层次原因,它处在从三环进入中关村的路口,而且附近是被誉
为人大商圈的商业地带,根本没有扩张的余地,再加上二炮的遗留问题,如果实在要扩
张,只能到郊区买地皮了。而清华处于近郊,90年代开始的圈地运动使它有很多扩展空
间;北大的情况跟清华差不多,也在不断扩张。
  人大声称要建某个建筑,不管大小,一般的工期为四年或更长。比如,我入校的时
候听说要在学9后面即西区食堂附近造一个人工湖以弥补人大没有湖的缺憾,后来到毕业
的时候,才建了一个小花园,别说人工湖,连小水池都没有。这样的例子还有灰楼北面
的科研楼,也是建好了,我也毕业了。
  言归正传,人大在我入校的时候有东区、西区、教工、留学生等四个食堂,如果经
常在学校吃饭,一个月左右就能对各个食堂的情况摸得比较清楚了。因为我住学2,所以
对东区情有独钟,中午的水煮肉片是一天都不能少。东区靠学2和学1,以男生为主(学
1原为男生楼),西区靠学8、学9,以女生为主。教工正好是两个方向的交集,情侣们经
常约在这里一起吃饭,然后一起去上晚自习。情侣们是食堂的一道风景,一起打饭,吃
的时候如胶似漆地我给你喂一口,你给我喂一口,让我们这些旁观者担心两个人的疾病
会不会交叉感染,这种情景对单身汉来说是一种无比的刺激,所以情侣们还算有自知之
明,一般坐得比较集中,互不打扰。
  每天中午和晚上是东区食堂最热闹的时候,这个时候一层的门口会挤满一群群眼睛
发绿的饿狼们,每个人手里的不锈钢饭盒都叮当作响,好象向里面的人示威,催他们快
点开门一样。食堂的师傅都比较体恤民情,会早点开门。门一开,饿狼们就象冲开闸门
的洪水一样拥入食堂,扑向在门外想了千百遍的地方,特别是水煮肉的台子前挤满了人
(那时菜都没有进入窗口,所以不用排队),每个人都伸出饭盒,期盼幸运地被打菜的
师傅相中。这情形跟非洲难民向联合国救援人员要粥喝的场面极其相似。中午吃饭有二
个高峰,一个是开门到11:50左右,这时候吃饭的要么是上午没有课的,要么是第4节逃
课来吃饭的;第二个高峰是12:00到关门,这个时候吃饭的是正经的上课人士,如果12
点15分以后才到食堂,那只能买到馒头了。打饭的时候老有人夹队,其实这也可以理解
,可能是肚子太饿了。但有些人是悠闲地走来走去,看到稍微认识一点的人就夹,全然
不顾排在后面的人,其实大家都很饿,如果有了好的秩序,大家都能吃到,就因为这些
人可耻的行为,使得秩序很混乱。夹队是我在大学里最痛恨的行为之一。
  新生的时候很单纯,什么课都认真上,所以经常只能吃到馒头,后来就开始有选择
性地逃课,中午能吃到米饭了。由于吃饭时间过于集中,高峰时间都没有地方坐,后来
就把饭带到宿舍里吃。一来安静,二来能边吃边听音乐,打饭回来正好是小白主持的点
播节目。
  我在校的四年间,东区的食堂食堂有了很大的变化。开始只有玉米粥,没有大米粥
,而且中午的水煮肉越来越肥。大概从大三开始,学校的后勤工作进行了改革,食堂实
行承保制。渐渐地,饭菜花样多了,师傅的态度也越来越好,地面比以前干净,还设立
了放置饭盒的柜子,以后不用带饭盒上课了。但有得必有失,后来就不能用不锈钢饭盒
向中午拖堂的老师示威了。
--


 //纳兰容若忽然长叹一声:"人在浆糊,还是收敛一点好,不要象我一样,死了
     都不知道是谁下的手......"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5.18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