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el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tigern (京都,那两天快活的时光,你我), 信区: feeling
标  题: 清华第七个男生节
发信站: BBS 听涛站 (Thu Nov 13 00:18:33 2008), 站内

就这么过去了。

 

昨天我在想,这都已经是第七个男生节了阿。那天水木上的怀旧文章,“2字班经历的”;这样的主题也的确够煽情的。我到清华都已经七个年头了阿。2字班的确是承受了很多别的年级没有机会经历的东西。男生节,就是从2字班开始才有的一个东西。

 

早上一偷懒,就直接睡到10点半。到了学校,整个一个下午外加半个晚上就在修理仪器当中度过了,剩下的时间就在网上看连载,正事是基本没干。师弟需要做高温实验,可是真空泵有问题,怎么着都抽不下去,和实验室的助手村石查了一个下午,外加半个晚上,最终还是没能解决……村石倒也很耐心,而且不厌其烦不怕脏不怕累的拆卸安装。有时候觉得日本的博士真不容易。我们两个就坐在地上,看着真空表指针,摆来摆去……村石说:以前我和佐藤老师,等着电镜抽真空,就是这么等着的……提到佐藤老师,我也认识,给我们上过课,来日本之后还请过我们吃饭。可是他这么一提,我突然有一种别样的感觉,我突然看了看眼前这个帅气的日本男人,他也34岁了,可是从来没有恋爱过,到现在也没有结婚。我的心情紧了一下,我该不会到了34岁也象他一样没结婚吧?幸好,我还恋爱过……

 

于是开始抽风似的给很多朋友发讯息:男生节快乐,应者寥寥。给一个8字班的在日本的师兄发去问候,师兄回复:不是11.11号光棍节么?何来男生节。于是和他解释了一番,他感慨:哎,有这个节日的时候我都毕业了……这于是让我坚信了2002年才有了第一个男生节,oyeah,年级自豪感油然而生!

 

大一时候的一箱苹果,到大四的颐和园+点歌,四年的点点滴滴。可惜我大四那年的男生节活动,因为日语免费班的课程,没有怎么参加。研究生的男生节,着实也让女生们费了很大的心思,但是有时候却有很难找回当年的那种新鲜感。不过唯一可以感觉欣慰的,是我们这个硕士班,比以往的研究生班级更加具有的那种团结。虽然我清华六年和所在班级的距离总是自我感觉若远若近,但是至少还是每每回忆起来值得感动的,应该知足了,从清华滚蛋的那一天,能有一丝宽慰。

 

————————————我是转换话题的分割线———————————————————

 

晚上在实验室,大工(大连理工)过来的师弟似有心事的过来,说,师兄你来日本快一年了,你遇没遇到过那些总是持反华言论的人。我说,当然。他说,我选了一门课,academic writing English,那个老师对中国总是怀有敌意,甚至觉得韩国人才是世界上最聪明的,日本人应该和韩国人学习,废除汉字。师弟很有疙瘩,问我该怎么办。

 

我听了哈哈大笑,我说,你应该告诉那个家伙:The world was created by Korean。不过这也让我不由得和他说起了我来日本以后这半年多来的思考。

 

其实在日本,在中国以外的地方,反华的言论和势力何尝不是很多?可以不夸张地说,90%的人对中国是反对或者中立的态度。如果不是这样,何来长野的那次保护圣火之行?其实那次活动之后,我已经论述过中国人和外国人的思维理念的不同。可是中国人在国外又该怎么办呢?在我同学和我周围的朋友当中,不乏极左的和极右的,他们要么完全排斥日本这样的国家,要么完全的对日本人所言不加选择……甚至即使清华出身的,受过清华四年教育的人,也做不到持论中立。真的很令人悲哀。其实无非也就是三层思考层次。

 

首先是中和的立场。注意不是中立。中立代表着对左和右的排斥。在国外,你的言论再反华,没关系,说话是你的权力,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但是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我接受你的言论,但是我不接受你的观点。我不会试图说服你,但是如果你要强加于我,我会与你辩论,辩论不是要驳倒你,不是要说服你,很多人,尤其是学理工的,完全不明白debate的含义,辩论只是双方亮出观点并进行论证而已,目的是更广泛的争取同盟军而已。有了中和的立场,能够吸纳所有的言论,这样你可以从各种角度对他们进行分析。

 

其次是类比的思维。来日本之前,很多人对日本的了解很局促。虽然我号称知道一些,但是依然和有限。同样,日本人对中国知道的也很有限。所以,类比的思维可以让你知道:大家所知都是有限的,没有谁知道的比谁更多,所以出现一些错误的论点再所难免。另一方面,我也有很多同学朋友,每次一旦发生一些问题的探讨的时候,就会说,日本人是这么说这么说的,难道别人自己国家的人对自己国家的了解还比不过你么……这就是典型的不会类比思维的结果。譬如说在日本,一桥大学在关东乃是和东京大学齐名的,甚至在全国范围内也是这样。但是是不是每个日本大学生都知道一桥大学的最好的专业是什么呢?未必。就像你在中国,你也未必知道清华大学最好的专业是什么,顶多知道:清华很强而已。所以这个时候你再搬出日本人是怎么怎么说的,有意义么?没有,类比的思维告诉我,其实每个人对自己的国家都不了解,所以谈论别的国家,也就是一种闲了没事干的事情。

 

最后是坚定的逻辑。中西方的逻辑思维体系完全不同,所以,看待不同的问题结论自然不同。但是有个必然的结论:中西方的逻辑看待本国家本民族的问题,肯定是正确的,这是双方几千年的历史发展的结果。所以,中国出了什么事情,类似于奶粉,农药,如果身处异国他乡的我们,不用中国人的思考方式而用日本人,西方人的思考方式,必然得不出正确的结论,这点也是必然的。当你要骂人的时候,一定要关起门来骂,在别的国家说自己国家的不好,恐怕不是什么聪明的举动,这点也是我每每很不舒服的原因之一。

 

所以,一句话,无为,让一切该干嘛干嘛。

 

今天看了一天连载,重新回顾了陈永贵、郭凤莲和大寨公社大寨大队的前30年后30年的两次创业历程,感慨万千。为什么我们的国家老是被别人说来说去呢?如果我们国家的所有农村像30年前的大寨那样,所有人都会把我们当作神;如果我们国家所有农村,都和现在的大寨一样,也没有人会说我们什么。区别在于,30年前的大寨,是所有中国人心目中的神话和梦想。30年后的大寨,是一个现实,虽然很富裕,但是没有了理想,没有了目标,我们的思维才会混乱,如果我们的逻辑都摇摆了,那么堕落只是一步之遥。30年前,所有人都认为自己的家乡可以成为大寨,30年后,很少有人知道大寨。

 

也有思维清醒的人。我的英语口语课老师说:过去的2000年,中国是世界的中心,汉语就是世界的语言;过去的200年,英国是世界的中心,英语就是世界的语言;现在,美国是世界的中心,英语还是世界的语言;可是22世纪呢?更远的以后呢?

 

所以西方也有头脑清醒的人,也有没有学问和修养的人。

--
前清衙门坐过堂;北洋军中扛过枪;武昌城里落过荒;北伐战争帮过忙;
军阀混战称过王;南昌外围受过伤;万里长征翻过墙;敌后抗战偷过羊;
决战平津扒过房;横渡长江喝过汤;鸭绿江边喂过狼;炮击金门擦过膛;
自卫还击骂过娘;改革开放扫过黄;和谐社会搞飞抢;水木社区灌水忙。


※ 来源:·BBS 听涛站 bbs.tingtao.net·[FROM: 219.165.234.*]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57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