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el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xinyu (蚊子~~新的一年新生活), 信区: feeling
标 题: 我这二十来年(2)
发信站: 听涛站 (2001年11月20日14:39:33 星期二), 站内信件
再说说我的父亲。
家谱的第一页上写着:雍正二年落户兴兵堡。
这个地方现在已经不可考了,但是据长辈说是个小村子。
祖祖辈辈姓辛的都是在土里刨食的农民。
我父亲也不例外。
奶奶一共生了四个孩子,父亲排行老二。
上面有个哥哥,下面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
我那个叔叔早年夭折。
爷爷也过世得早。
就奶奶一个人拉扯三个孩子。
当时家里很穷,发送爷爷的时候借了一大笔钱
这成了家里一个很大的负担
没办法,当时奶奶咬着牙也只能供伯父一个人读书
父亲在小学3年级开学以后,就再也没去过学校
当时姑妈还很小,帮不上忙
父亲12、3岁的肩膀撑起了一家的生活重担
开始父亲给生产队放牛,后来赶马车,
父亲的农活是一把好手
他是村里历史上最年轻的车队长
那年他17岁
父亲是不甘寂寞的人
他不希望自己这一辈子就这样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度过
但是没办法,
爷爷的债要还,伯父读书需要钱,家里还要生活
父亲只有埋头苦干
一年下来全村工分最高
但是也仅仅够糊口而已
父亲20岁那年,乡里来征兵
父亲满怀希望的和伙伴们一起去报名体检
很顺利地,都通过了
在父亲穿好军装,背着背包上车的时候
奶奶说什么也不让他走
父亲眼含热泪说:今年不走,不知道这辈子还能不能走出去了!
奶奶说:你走了,家里靠谁呀。
父亲坚持要走,奶奶没办法,躺在车轱辘底下
父亲别无选择,只好脱下军装,放下背包,下了车
父亲后来和我说,当时他觉得这辈子也出不去了
父亲又苦干了3年,还完了所有的债
不知是否是命运使然,这年又来征兵
父亲这次顺利地走进了军营
也许是时代的悲哀,父亲对新兵连最身的体会不是累
这对他来说根本不算累
他最深的体会是能吃饱饭了
父亲当兵在牡丹江
守一座铁路桥
当时环境不太好,
有一次,他们连有一个排集体失踪
军区出动了几个师筛沙子一样地搜山
也没有找到
据说是被台湾特务弄走了
最幸运地是
父亲三天前刚从那个排抽调到另外一个排任炊事班长
父亲在部队塌实肯干
在部队入了党,但是没能提干
当了4年兵,转业到了地方
当时的军转安置还是很不错的
父亲被安排到我们市里的一个政府机关任科员
由于父亲没文化
干了20多年还是科员
而在此期间,从他们科升上去的人很多很多
我高中的时候,政府机构调整
父亲所在的机关要变公司
但是变公司以后工资从以前的财政拨款变为自己去赚
这个有风险
当时有政策可以提前退休,
父亲想到我读书要用钱,就提前退休了
为此付出的代价是工资7折
在机关里面
同事们一般文化水平都比较高
父亲显得有点郁闷
在奶奶家里面,
由于伯父读书以后发展很好
也有点瞧不起我家
父亲很希望我能争气,为他争光
他虽然没和我说过,但是我能感受到这种无形地压力
我只有努力刻苦,以报父亲
当我免试进入重点高中的时候
父亲虽然没有很激动的表示
但是我知道父亲很高兴
因为他几个同事的孩子不是没考上,就是自费进去的
后来我免试进了清华
父亲跑到街上买了一大挂鞭炮
在院子里面噼噼啪啪地放了半天
邻居们很惊讶
要知道我们家因为经济拮据已经好多年都不放鞭炮了
看见父亲眼中的泪花,我也想哭
读高中和本科的时候
花钱不少,虽然有不少亲戚朋友对我的资助
但是很大一部分还是要家里承担
父亲从机关出来以后到一个朋友自己开的美术装潢店里干活
父亲不会写美术字,不会画画,但是能干体力活
所以安装的任务基本上由父亲完成
那家店对父亲不错
每天管一顿午饭,没有周末,每个月300元
父亲对此很满意
想想父亲50来岁了还爬上爬下的
我真的很愧疚
父亲反过来安慰我说,他身体还好,在家呆不住的。
回想起本科的时候花钱不节制
感觉真的好对不起父亲。
有一件事情让我感悟很多。
父亲的一个战友想去珠海做点生意
但是没本钱,就找了很多朋友凑钱
父亲也帮他凑了几百元
要知道这几百元对我家来说的分量呀。
后来那个人作生意亏了,钱都赔了进去
很多人都追着他要钱,母亲也想要
父亲很生气地说:这个时候找人要钱,不是釜底抽薪吗?
母亲一想也是,就没要
那个人很激动,当着那些找他要钱的人说
30年河东,30年河西,我就不相信我总喝西北风。
后来那个人果然发达了
想回报我们家,父亲没要,说那不是咱的钱,咱不能要。
我想父亲朴素塌实的作风将影响我一生。
我现在常打电话让父亲别那么辛苦了
父亲和我调侃说:
等你将来工作赚钱了,想让我干我也不干了呢。
哎,真希望这一天早点到来。
--
少年豪气任纵横,读书学剑两不成。
廿载岁月悠悠过,难忘最是弟兄请。
※ 来源:·听涛站 tingtao.dhs.org·[FROM: 匿名天使的家]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72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