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el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brad (窝头), 信区: feeling
标 题: 上海的夏天(六)
发信站: 听涛站 (Tue Mar 27 21:36:13 2001), 转信
(六)老教授
几天来的实习中,通过对工厂里的师傅们的接触,我对“搡海恁”产生
了好感。也许是因为生活稳定富足吧,他们和北京人的一个共同优点是秉性
恬淡,无论做什么工作的,都生活得怡然自在,除了炒股之外再无争强斗气
之处。虽不象东北人那样一句朋友就要替人两肋插刀,但做事认真,轻易不
许诺,一旦答应,必然做到。这点比我们的大嘴拉碴瞎盟誓强多了。
这天厂长找到我们,说我们的实习毫无收获,他挺过意不去。我们连忙
摇手,其实本来就是我们有意联系了这个小单位,名为实习,实为旅游。这
又有人家什么责任呢?厂长想想说:不如让他们的技术顾问——一个上海大
学的老教授给我们讲讲课,也算没白来。我们心中叫苦:我们可不是来听课
的呀!但厂长一片好心,实在拒绝不得,只好接受了。
第二天就见到了这个老教授。中等身材,头发花白,但眼睛有神。听说
我们是清华大学材料系的高兴的不得了。厂长还专门让出全厂最象样的会议
室给我们上课。苦也!
这是我上大学后听到的最好的课吧。老教授干了一辈子材料加工,把看
家本事都抡上了。讲得深入浅出,虽然东西和在清华学的一样,但他联系了
工厂的生产实际,确实解答了我们很多疑问。讲到高兴处,他的眼睛闪着光,
越过我们,望向远处,一副陶醉的样子。这位老教授专心于科研和工厂的技
术,已经多年不讲课了,但我们今天看到了他对讲桌的眷恋,令我们直需仰
视了。
老教授每周只来两次,我们考虑到实习报告上如果有这为高人的总结文
字会更有分量,所以希望他下次来时帮我们这个忙。他愉快地答应了。
谁知老教授第二天就来了,不但将总结报告准备好,还备了课,准备再
详细地给我们讲一回!!!
我们哭笑不得。老教授的好心和诚意是真的,我们对他的尊敬也是真的。
但学生不爱上课也是真的。真的,真的好无奈呀。少不得再听一回了。我们
笑着坐下,看着老教授那陶醉的眼神,感觉他象是回到了以前的讲台上。
上海人太可爱了。
--
*****************************
别拿窝头不当干粮!!!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30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