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el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tom (我是纯洁的大灰狼~~咿呀咿呀哟), 信区: Feeling
标 题: 历史
发信站: 听涛站 (Wed Sep 29 10:51:06 1999), 转信
好象是一种必然,不论什么东西,只要一进历史书,就一下子改变
了模样。原本鲜活生动的历史事件,统统都变成了粗线条——流水帐一
般的一二三四,帝王将相的名录列表……特别在后来的“科学史观”的
指导下,历史学科完全成了历史主义的因果关系,我们的历史学著作更
是显得枯燥乏味,催眠效果直与安定试比高了。
其实,历史不应该是这样的,我以为。什么是历史?历史是一个民
族最沉痛的苦难和最荣耀的经历,历史是溶入你我血液中民族的情感,
历史,是我们翻开旧书看到泛黄的树叶书签时那种或温馨或苦涩的感受。
历史是能够使我们热血沸腾的。看看四世同堂之家,想想著名的孔子世
家也不过七十二、三代,感觉华夏两千年历史不过是那么短短的一瞬。
中秋时节,看着皓月当空,想想一千年前李白所吟咏的,不就是同一个
月亮么?如今明月犹在,诗篇依旧动人,诗人却早已成灰,你又会怎么
想呢?我们的历史学家如果在写作品的时候怀着这样的心情,那么我想,
我们的史学研究会大不一样的。不过,兰克学派所倡导的那种还原历史
的精神与实践,至少现在看来,是劳而少功的。
于是想起了最近看过的共和国史,想起了冯骥才先生的《一百个人
的十年》。转眼间,共和国已经走过50年了,共和国的历史,在历史学
的教科书里,我们也能看到它的粗线条了吧?民族如人,也是会得健忘
症的。数十年后的新生代看到这些粗线条,会怎么想呢?对于共和国痛
苦的历程,他们也会象《列子》中那个健忘病人一样,“荡荡然不知天
地之所以”吧?但是,这样的“甜蜜的忘却”(Sweet Forgetting),
是多么的天真和危险啊。忘而不忘其忘,是为假忘,那些别有用心的和
忘乎所以的忘却,带来的是后人的无知和背叛。正如冯先生所言,一段
痛苦的历程,是一个民族最可宝贵的财富。痛哉斯言,诚哉斯言!
晚上没有去上课。泡在图书馆阅览室的旧书里翻了半天。从图书馆
出来,是小雨后清新的空气。骑车在荷塘周围转了半天,看着微寒的秋
风中的校园,想起了春天的花开和秋日的落阳,想起了往日的荷声灯影,
想起了世事的变幻沧桑,于是心里有了那么一点点历史感,写下了上面
的文字。
--
※ 来源:.听涛站 bbs.foundernet.edu.[FROM: bbs.foundernet.edu]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0.85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