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el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Blackdragon (黑龙), 信区: Feeling
标 题: 清华女生
发信站: 听涛站 (Sun Nov 15 22:23:22 1998), 转信
发信人: CO2 (让您呼吸困难), 信区: Boy
标 题: 清华女生 (转载)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Sat Nov 14 12:54:01 199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Girl 讨论区 】
【 原文由 CO2 所发表 】m
清华大学的前身—留美预备学校,曾作为一块国耻纪念碑记载了中国一段屈辱的历史。斗转
星移,清华大学早已成为了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栋梁之材的一流大学。然而,随着改革开
放、国门放开,校园里逐渐兴起的出国热潮呈愈演愈烈之势,于是,又有人戏称“如今的清
华仍然是一所留美预备学校”。玩笑终归有些夸大,但摆在我们面前的事实告诉我们,在像
清华这样的高校,人才流失问题不可小视。
回顾“历史”
铺天盖地的TOEFL、GRE培训班,五花八门 《留学指南》、《签证哲学》、各阶层人士的《
留学散记》,出国留学无疑是学校里很热的一门。那么多的人在考托,考G,那么多的人在
联系学校,那么多的人在申请签证,最终有多少同学出国了,他们又去了哪儿?让我们做一
下“历史的回顾”。(以下资料均由校学生处人事科提供)
首先,让我们看一下近三年的应届生出国人数。
表一:96年~98年(截止9月底)应届生出国人数统计表
其次,让我们看一下留学的主要国家分布。表二:96年~98年(截上9月份)出国人员流自
同学如是说……
在每年的应届生中,出日的人数都不是一个小数目,那么是什么吸引这么多的同样远离家人
,远离自己的祖国,到那么陌生的异国它乡去闯天下呢?同学(以高年级同学为主)如是说:
采访之一:
“以前我对出国不是很积极,只想安安稳稳在学校多读几年书,也挺好的。可是年级越高,
经历和考虑的事情越多,越是想出去,因为自己已经有了一种世道沧桑的感觉,觉得不管再
读几年,日子也还是平淡无奇,也还是一样没前途。另外,从经济角度考虑,我现在基本上
是用家里的钱,可是清华的学生出国一般都能申请到奖学金,那我就可以反过来补已家里了
,同样是读书,何乐而不为呢?”
采访之二:
“我是一个比较爱自由的人,所以很想出国换换环境,也许国外有更轻松,更自由的学习环
境。并且出国之后,一切都是未知的,充满了新鲜与挑战,而无论成败与否,这段经历都将
是一笔很难得的财富。”
采访之三:
“眼下好多同学都在张罗着出国,也未免有些盲目。我觉得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一方面是
国内长期以来都有一种“崇洋”的心态,并且这种心态是自上而下的,所以有些人觉得就算
留学再回来,身价儿自然不同,待遇、机会也都会有转机,一方面是同学自己立场不坚定,
看着别人都出去了,也不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就随着人家瞎起哄。”
采访之四:
“坦白地讲,我是很想出国发展,因为就我的专业来看,国外的研究条件要好的多。爱国关
不一定是寸步不离,我把先进的理论、技术学到手,再把知识传回来,或是自己回国,效果
也许更好。”
在出国的问题上,同学们各抒已见,我们发现很多人的想法还是很实际的,因为这毕竟是他
们在权衡了读研、读硕、读博、工作等种种出路后所做的最后决定。在他们看来,一切好像
都有了定论。那么,作为“局外人”的老师们,是怎样看待这些问题呢?
老师如是说……
“国家对留学问题的方针是‘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就个人而言,我基本赞成
国家对留学问题的态度。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知识经济的到来,当代大学生,尤其是象清
华北大这些在世界上有影响的名牌大学所培养出的人才,应该掌握世界上最先进、最尖端的
科学技术,因此这些人才到经济发达国家留学深造,学习更前沿的知识,是应该鼓励的。
我主张清华大学的毕业生应该把留学与自己未来的事业联系起来,如果出国的目的仅为张望
善生活条件,甚至为出国淘金而放弃自己兴趣和钟爱的事业,我是坚决反对的,因此每个人
应该分析自己的特点,国内的事业如果非常适合自己,就大可不必非要踏上出国的道路,另
外现在中国与世界的交流越来越多了,出国进修、考察的机会还是很多的。对于留学后是否
回国的问题,我认为中国留学生应该回业,从责任上,从自己的事业发展上,中国才是你扎
根的土壤。”
很显然,老师的观点更为冷静,更为客观,他们强调的是出国留学对个人前途和前人对国家
发展的影响。在它们看来,留学深造本身没有问题,态度和动机才是症结所在。
尾声
在采访中,有些同学反映说他们需要系统的指导,需要有人及时地指点迷津,诚然,面对关
乎前途的选择,我们总难免盲目,总难免走弯路:读直博读到一半就改道出国的人不是没有
,出国一年半载便打道回府的也不乏其人;有人在系里捧着早已腻烦透了的专业读研,有人
为了出国不惜换一个毫不相干的专业从“本”读起……
疯狂英语的创始人李阳有这样一句话:“一个中国人,不管你走到哪,始终是中国人,回来
的当然能更好地报效祖国,留在国外的,权当是派出去的间谍好了,最后受益的终究是我们
的国家……”希望如此。
“开放的中国,也开放了你的生命”,希望大家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直线救国”和
“曲线救国”之中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
m2m※ 来源:·BBS 水木清华站 bbs.net.tsinghua.edu.cn·[FROM: 166.111.7.56]
m
--
告 别 过 去
走 向 未 来
相 识 的 不 易 , 让 我 更 懂 得 珍 惜 相 聚 .
而 知 心 的 情 意 , 更 叫 人 时 时 都 不 能 忘 记.
※ 来源:.听涛站 bbs.foundernet.edu.[FROM: unknown]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04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