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el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Blackdragon (黑龙), 信区: Feeling
标 题: [转载] 常炒常新的话题:北大和清华(转载)
发信站: 听涛站 (Fri Aug 28 12:27:53 1998), 转信
【 以下文字转载自 Novel 讨论区 】
【 原文由 magic 所发表 】
发信人: whg (white horse), 信区: PKU
标 题: 常炒常新的话题:北大和清华
发信站: 饮水思源站 (Tue Aug 25 11:02:56 1998) , 站内信件
提交者 : dgione 于 北京时间 19:43:49 08/24/98:
首先,我们明确一个前提就是当今无论清华也好北大也好,其原有的精神都
沦丧了许多,其原因当然主要归功于共产党和其代言人老毛。
解放前的清华在梅饴琦领导下,一向采用教授治校的方式,文理并重,逐渐
梅校长看到西方列强以工业优势立国,甚为重视,不断建立新的工程科学系
并招聘此行一流教授,例如航空系,热能系等等在当时中国很新的专业。此
外还有西南联大时清华独立于三校联合自己成立的五的专业研究所,包括无线
电,农业,航空等等。所以,清华那时候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综合大学,计有
文,理,法,农,工五大学院,院长分别为冯有兰,吴有训,陈岱孙,汤佩松,
熊嘉庆,均为一时之俊彦,所有专业都是国内第一第二的,很多根本就是首创。
相较之下,北大由其京师大学堂的传统,注重的是文科方面的专业,理科远逊
于清华(清华理科诸系除了生物外毕业的全是这一领域的首脑人物,现在北大
所余理科元老院士仍全部从清华过去的),工科根本就是一个架子,比之北洋
南洋诸校尚且远不能及。那时的清华理工课学生都要上不少文科的必修课,比
现在北大的理科生还多的多,此外还有很多选修课,有名者如吴宓的「文学与
人生」等等,所以,那个时代的毕业生基本的文学素养已经远胜今日。同时,
清华学生也并非象今天这样被工科实用主义和共党麻痹得热血渐冷。且不论12.9
是清华发动,在清华历史上,有过学生据绝接受北洋政府派来的校长不许其进
清华校门的历史。宋哲元曾经排军队试图进清华搜捕爱国学生,军车被学生堵在
西门外不得进入因为搜捕消息早被北平警署的清华毕业生私下泄露给校长,此间
黑名单学生早已躲入各教授家里,因此一无所获。凇沪会战,清华一毕业生效力
党国空军,轰炸日舰,中弹后毅然以机撞舰,以为民族英雄。世人多只知今日清
华之富贵强奢之表,却多不明清华的历史,肆意污蔑,以清华等同于卑躬屈
膝的一部分小人,何其谬也。
虽然如此,清华和北大最大的区别,是两校学子对大学对社会的功效的看法。北大
优秀地继承了太学的传统,也就是中国传统文人那种心忧国事,"清谈误国"的作风。
他们虽然是学生,但总认为自己是肩负着改良国民思想,批判政事的责任,而且这
很多时候比其本身的学业还重要。正如他们所举的例子,当年的京师大学堂学生就
有过抗议朝政的行动。后来的5.4,只不过是一脉相承。所以北大的文人最大的特点
就是学术不精,长于文论和在报纸上打派仗。沈发动的京派海派之辨就是最好的例
字,而且他们最出名的文人一般都是以写以大众为读者的文章出名的。而清华正好
相反,清华是庚款学校,从建校的第一天起,就有一种深重的耻辱和使命感。那就
为了中国的富强而发挥一所学校应尽的最大责任。而清华选择的方式,是学术救国,
因为在专制体制下,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从上至下地去改变那种不合理的,与其无
谓地把青春智慧消磨在这种虚妄的清议上,不如脚踏实地,真正把科学和理性的风
代入中国,以期桃李无言,总有下自成蹊的一天。所以清华的文科跟北大的显然不
同,清华最出名的文人全部是经典意义上的学者,除了四大国学导师外,冯有兰,
金岳霖的哲学,吴宓的比较文学,潘光旦的优生学,费孝通的社会学,还有经济学
的陈岱孙,数不胜数。或许清华最激进的文人就是由老毛亲点的朱自清,闻一多了
,即论如此,北大也没有过能够与其相较的人。清华学生当年也要闹学潮的时候,
梅校长亲自劝阻,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每个人修圣成贤,做好本职行业,培养对国
家富强有用的人才,同时用个人高尚的人格去潜移默化得感染学生。比起逞一时之
快,上街去无畏地牺牲,是对国家和自己更负责任的做法。所以,甚至只有清华才
能有陈岱孙金岳霖终身不娶的经典故事。这是个人操守最高的表现之一。故而,清华
的学生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在清华苦读,出洋学习西方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回国
后广播天下,才使得中科院第一界院士中清华毕业生占三分之一还多。而清华的理科
培养出了杨振宁李正道(他们虽然是西南联大的,但那时侯三所学校的理学各科以清
华为马首,最优秀的教师全是清华的,何况那时梅校长是常务校长,倒是北大的蒋梦
霖躲在重庆当党国的官,根本不来昆明〕,王浩(不知姐听说过他
没有,是哈佛的教授,金岳霖的学生在西南,世评自哥德尔以来最伟大的逻辑学家)
等等西方都无法不承认的大师,陈省身(清华研究生,后任多年教授)更是被美国
数学界都认作当今第一人。赵元任后来在美国历任美国语言学会会长,他们都是
学者中的极品。但北大相反,从来就没有出过任何可以稍稍望清华项背的大师。从此
不难看出这由两所学校的思想不同造成的巨大差异。就连体育这个最最不入流
的科目,在清华都受到了异常的重视。马约翰提倡学生在大学要分外注重身体,因为
身体是实现对国家所能够作出的贡献的本钱。他每天亲自督促学生锻炼身体,言传身
教,比起现在很多体育教师那种粗暴简单的方式,当真天壤之别(我父亲当年深有体
会〕从这些想必可以看出,如果说清华脚踏实地,那就是这样的脚踏发的,他们没有
过多的豪言壮语,不自命为社会良知的唯一拯救者,而是最大限度得发挥个人的
potential,
用最直接的方式来促成社会整体的提高。有人一定会说过分出世就是知识分子良知的
泯灭,但清华并没有出过汉奸和卖国贼,倒是那些北大的文人中出过周作人。我并不是指责他,因为我也看过一些为他的做法解释的东西,但我是说清华行胜于言的风气
并不曾造成过个人道德的沦丧,相反,他们对民主,自由的热爱和北大人一样强烈,
但他们深信自己选择的方式是真正对国家进步更加有用的方式。象北大这样太入世的
风气,其实同样是有着很重的功利色彩的,就象我在oversea发过的那篇论美国的精英
政体的文章中所说。中国文人自古就自认为治国平天下非自己莫数,失意时最容易转
变成虚无,得意时又常常经不住权利的诱惑,这不能不说是中华民族的悲剧,而北大
却仍在继承并出色地再阐释这种思想。如果我不曾看错的话,即使中国未来会采取政
客治国而不是工程师治国的方式,北大人仍然是不会胜任的,因为在他们身上,我看
到的仍然是五千年中国沉降下来的理念。而清华无论解放后丧失了多少解放前的优秀,
但行胜于言,内圣外王却是任何社会知识分子修身的基本出发点。
所以,北大最适合的工作或许永远是那些游离于社会政权之外的所谓社会基本精神价值
的守护者吧,但他们必须在清华这种风气的领导下,否则就会给国家社会带来更大的灾
难和反复。就象姐你当年评价6.4
再谈些题外话,关于院系调整。可以这么说,是共产党和清华给了北大新的生命,否则
北大理不如清华,工不如交大北洋,文么最多的还是写大众文章的文人,学术上却不行,
又喜欢说空话,搞学运,虚无有加,实干不足,试想一所这样的学校如何能存在在共产
党的政权下。某些人总说什么知识分子没学问没关系,关键要有气节,在我看来,这两
者缺一不可。作为人类精神财富的继承和创造者,学者应该在一些时候有出世的精神,
为学术而学术,尤其是在自己所学跟社会无关的情况下。如果非要用某些责任强加于学术
之上,我看人类的科学技术可能要比现在落后好多。毕竟,绝大多数的学者是不那么关心
政治的。人家不都说为什么中国出不了西方中世纪后的那中知识分子,就是因为中国的
文官制度,每个人都想着经世济民,没人关心为科学而科学,为技术而技术,最后还不是
纸上谈兵,纠缠于落后的经济和政治制度中。这正是今日北大和清华的相互关系绝好描述。
最后关于梅怡琪,不知姐听说过没有他们家号称梅氏三杰,他哥哥还是弟弟是燕京大学校常
?弟弟/哥哥干吗的记不清了,但也很出色?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 期 成 早 秀 , 留 待 作 年 芳 .
※ 修改:.magic 于 Aug 27 22:37:54 修改本文.[FROM: unknown]
※ 来源:.听涛站 bbs.foundernet.edu.[FROM: unknown]
※ 转载:.听涛站 bbs.foundernet.edu.[FROM: unknown]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31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