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otball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sfwchao (晓风残月*very love willow), 信区: football
标  题: 愿将腰下剑 直为斩楼兰—阿根廷VS英格兰
发信站: 听涛站 (2002年12月26日12:59:19 星期四), 站内信件

阿根廷恩仇记之四
愿将腰下剑 直为斩楼兰-----阿根廷VS英格兰
注:题目取自李白《塞下曲》
    世界杯上最特殊的比赛毫无疑问是86年阿根廷对英格兰,那场比赛在两个最特殊的
对手之间举行,由足球史上一位最特殊的人物攻入了两个最特殊的进球。
    这一场比赛会被传诵千年,但是在阿根廷和英格兰永无休止的恩怨纠葛中,这只是
一段插曲,也许是最激动人心的插曲。
    时光倒流,让我们回到1966年。那一年,足球回到了它的发源地—英格兰。作为现
代足球的鼻祖,毫无疑问,英格兰对这届世界杯是志在必得。但他复赛却必须面对南美
劲旅阿根廷队。本来阿根廷和英格兰素无冤仇,但不幸的阿根廷挡住了英格兰夺冠的道
路。
    回顾世界杯的历史,有人说阿根廷、西德和英格兰之间是三角情仇。而这场比赛的
裁判正是西德人。我们暂且把它当作巧合:在另一场复赛中,西德VS乌拉圭,裁判是英
国人;英格兰和西德都战胜了各自的南美对手;比赛中阿根廷和乌拉圭都有人被罚下;
最后英格兰和西德进入总决赛,在一场有争议的比赛后,英格兰首次赢得世界杯。
    比赛从开始就充满火药味,在英格兰攻入一球后达到高潮。阿根廷队长著名球星拉
廷认为此球越位,但他向西德裁判克里特抗议的结果是领到了一张红牌!可以想象当时
的情形。拉廷坚决不下场,坐在边线上看队友比赛,10分钟之后,英国人动用了防暴警
察,强行把拉廷带下场。英格兰在场上场下都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最终以1:0战
胜了阿根廷队。赛后,双方球员发生了激烈的冲突,英格兰球员辱骂阿根廷球员是“野
兽”!英国的舆论把英格兰队描绘成绅士,对阿根廷队进行了无情的攻击。事隔多年后
,人们仍在指责阿根廷队表现野蛮。
    阿根廷队含着眼泪离开球场,回到布宜诺斯艾利斯,也把仇恨深深地埋在心里。
    为此,阿根廷队愤而退出了70年的世界杯赛。这届杯赛,巴西队第三次捧得雷米特
杯。
    人们说足球赛是和平时期的战争,对于阿根廷和英格兰,球场已成为战场的延伸。

    1982年,阿根廷和英格兰之间爆发了一场真正的战争,现代史上著名的马岛之战。
这可以说是一场现代的鸦片战争。阿根廷人要要回本属自己的土地,家门口的土地,而
撒切尔夫人却要以此显示自己的铁腕手段。残酷的命运再次降临在阿根廷人头上。日不
落帝国凭借日落前的几缕余辉维护了自己仅存的尊严和霸权。只把无尽的苦果留给无援
无助的阿根廷。咫尺天涯的马尔维纳斯可望而不可即,这是所有的阿根廷人心头永远的
痛。
    那一年是阿根廷历史上重要的一年,阿根廷惨败于马岛战争和西班牙世界杯赛,随
后统治多年的军政府也随之垮台。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这个责任,注定要交给马拉多纳。82年的马拉多纳和他的国家
一样倒霉,虽然怒火在他心中燃烧,他想打败英格兰,让他们彻底臣服,那时的他,却
无能为力。
    马拉多纳,是上帝赐予阿根廷的,赐予这个不屈的民族。四年以后,在他最鼎盛的
时候,上帝给了这样一个机会,让渴望复仇的马拉多纳让历经磨难的马拉多纳可以用那
一刻的辉煌,铸就他一生的丰碑!
    二十年后,终于会有这么一天,让阿根廷和英格兰再次相逢在世界杯的赛场。人们
都怀着兴奋的心情期待这场比赛,但只有阿根廷人只有马拉多纳知道,这对他们意味着
什么,也许比金杯更重要。
    战胜英格兰是重要的,而以何种方式胜之也同样重要。
    下半场开始不久,马拉多纳在禁区内得球。这一次,带着三分孩子气的新球王不是
用他威震天下的左脚,而是用他的手-----足球场上最不该用的手,轻轻把皮球拨进网窝
。然后,象往常进球后一样,马拉多纳和他的队友们飞奔欢呼!!裁判的手也同时指向
了中圈!
    和二十年前的阿根廷人一样,英格兰队试图争辩,结果是无济于事的,虽然他们没
有得到红牌作为礼物。
    英格兰的噩梦才刚刚开始。仅仅四分钟后,马拉多纳,又是马拉多纳,在中圈得球

    那一刻,马拉多纳豪情万丈,在他面前,仿佛是枪林弹雨,仿佛是敌人的重重封锁
,他象一个无畏无惧的战士,冒着炮火前进、前进!有谁敢阻挡他?有谁能阻挡他?所
有的人都被他抛在身后,他的前面,只有球门,那是胜利之门!
    球进了!
        ......................
    那一刻,马拉多纳是否意识到,他已经创造了足球史上最伟大的杰作?一个让后世
球星永远只能仰望只能想象的世纪进球!
    那一刻是如此完美。完美而永远无法克隆。人们企图从技术上对这个进球做任何分
析,都是徒劳无功的。所有的阿根廷球迷应该明白,那颗进球,只能是那时的马拉多纳
,在那场阿根廷和英格兰的对垒中,在那一瞬间来完成!
    千百次看这个进球,都会问自己,上帝怎么会创造了这样的球队这样的球星?而让
激情和天才融为一体,而让勇气和智慧融为一体?
    赛后,墨西哥的阿兹台克体育场决定建一座纪念碑,纪念这个伟大的入球。
    但英格兰耿耿于怀的却是那个手球。马拉多纳笑了笑说:“如果那个球是手进的话
,那也是上帝之手。”
    上帝之手?后来马拉多纳又说道,用手进那个球,就象小孩子偷窃糖果一样,他要
从英格兰手中夺得胜利,他要让英格兰失去的不仅是胜果还有尊严。
    投之以木瓜,报之以琼瑶;投之以棍棒,报之以兵戈。
    上帝之手和他的第二个入球一样有名,也许更有名一些。而这两个入球这一场比赛
又何样恰倒好处地诠释了马拉多纳,几乎是他一生完美的缩影。如果他老老实实地踢球
,老老实实在这场比赛中取得胜利,那不是马拉多纳。
    这届决赛,阿根廷队和西德队相遇,马拉多纳再次以自己的天才帮助阿根廷队获胜
,从而完成了二十年的复仇大计。
    时间会让一切都被淡忘,但是在98年法兰西世界杯英格兰意外输给罗马尼亚后,往
昔的英阿恩怨又再一次涌上人们心头。
    12年可否让沧海变桑田?当年的球员如今都已是教练,主角马拉多纳不在法兰西,
 当年的孩童今天已是叱咤风云的球星。往日的故事今天又如何上演?
    主动权在阿根廷主教练帕萨雷拉手上。他现在有两条路可走,一条输给克罗地亚,
避开英格兰;一条对克罗地亚战而胜之,与英格兰再演天地大碰撞!
    其实阿根廷队已经无路可退。他们决不会避开英格兰,就象韩国不会避开日本,即
使他们倒下,也决不会皱一皱眉头。
    无论帕萨雷拉和马拉多纳之间有多少过节分歧,这一点他们却永远一致,因为他们
血管中都流着同样的血液,可以燃烧的热血。
    奥特加穿针引线,皮内达手起刀落,干净利落解决了克罗地亚。阿根廷三战皆胜,
不失一球,昂首进入16强!
    16年来,这是第一次,没有马拉多纳的阿根廷队面对世界杯。
   “阿根廷足球的历史不是手来创造的,马拉多纳创造了一个时代,他也不是靠手才扬
名天下的,我们会在球场上给出答案。”
    国歌再次响起来!巴蒂、奥特加、西蒙尼、贝隆......个个神色凝重,他们是否在
遥想当年的峥嵘岁月?
    英格兰仍然是一袭白衣,阿根廷仍然穿着传统的客场深蓝色队服。
    赛况变化之快出乎人们意料。开场仅仅两分钟,阿根廷就以巴蒂的一记点球首开记
录,1:0。好景不长,5分钟后,希勒同样以点球把比分扳平。比赛进行到10几分钟时,
英格兰年仅18岁的小将欧文前场接传球,长途奔袭,晃过阿根廷中卫和守门员,把球挂
入死角!英格兰领先,2:1!
    历史难道会在今天改写?
    今天阿根廷上场的多是少年天才,奥特加、贝隆、萨内蒂......他们坚持不懈地冲
击英格兰的防线,终于在上半场结束前一分钟逼得一个前场任意球!
    没有人能猜得出阿根廷人的创意,他们永远神秘莫测。巴蒂向皮球跑去,却只是轻
 轻把球踩了一下,他身后的贝隆趁对手还没回过神来,一脚直传禁区,埋伏在人墙后的
萨内蒂早已启动,接球,面对空门,轻松打入!
    在你最意想不到的地方以最意想不到的方式出手!
    天衣无缝却绝无雕凿痕迹,这永是阿根廷的风格。这个进球,让世界杯无数任意球
都黯然失色!这个进球,甚至不能用精彩来形容!
    泪已纷飞,喜极而泣,阿根廷终于又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为什么每一次阿根廷VS英格兰都如此惊天动地,日月无光?因为阿根廷人所有对足
球的理解所有的激情都会在这里迸发出光芒!
    下半场英格兰贝克汉姆被罚下(这又是赛后英格兰做文章的地方),场上成了阿根
廷的天下,成了奥特加的个人表演,过人如麻的奥特加把英格兰的防线冲得七零八落,
让人依稀仿佛又看到了马拉多纳。
    也许是上帝要显示自己的公平,最后他让双方用点球来决断。英格兰对此颇感满意
,轻松的说说笑笑;阿根廷这边却是一片沉重,连在场外的巴蒂也是满脸阴郁。
    谁最不愿输掉这场比赛?
    坚韧的阿根廷在这最后关头再次显示自己的英雄本色!象90年那支英雄的队伍一样
,象神勇无敌的戈耶切亚一样,罗阿,这位平时略显得有些木讷的阿根廷守护神,用自
己厚实的双手把阿根廷队送入了8强!
    12年后,年轻的阿根廷队再次让英格兰饮恨赛场,他们要用一次次的胜利来抚平心
头长久的伤痛。
    别了,英格兰玫瑰!在这个美丽夏夜,是阿根廷轻轻为你唱起挽歌。
  
--
在满天雪花中
在潇潇夜雨中
在杨柳岸
等我的晓风残月
等我的晓风残月
              
※ 来源:·听涛站 bbs.tingtao.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42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