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otball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supernerd (X japan), 信区: football
标 题: 《我在这个世纪看球的日子》[九]
发信站: 听涛站 (Sat Dec 30 21:01:06 2000), 转信
如果说1989年年底中国足球队在最后三分钟兵败狮城,没有进军罗
马,还并不是对中国足球的一个致命性的打击,那么1990年亚运会上中
国队在四分之一决赛中的失利就彻底把中国足球送入了一个谷底,直到
现在,我们也没有挣扎出来。
1990年的第11届亚运会是在北京举行的,当时全国上下都为这次盛
会做了不少贡献,也就是那一届亚运会起,中国奠定了在亚洲体坛的霸
主地位,那次我们获得了180多块金牌,而排名第二和第三的韩国与日本
都没有超过40块。与其他项目的全面丰收相比,足球输的很惨,在小组
出线以后,四分之一决赛我们输给了泰国队,比分是0比1,这种阴沟翻
船,是国人无法忍受的。后来主教练高丰文黯然下课,中国国家队也解
散了很长时间,直到次年春天才产生了新的国家队主教练。好在当年辽
宁队夺得了亚俱杯冠军,那也是至今为止中国的俱乐部球队取得的最高
荣誉。当时他们的名字叫:辽宁东药。80年代中到90年代初,辽宁队是
中国足坛无可争议的老大,直到职业化以后,他们开始没落。
其实当时的中国国家队还是比较有特点的,最大的特点是速度,并
且战术对头,边路突破居多,号称“两翼齐飞”。也确实有几个速度快
的队员,脚下技术也有一定优势,也有一些有实力的队员,可惜那时的
人我已经不记得多少了。在我的印象中,那时在没有进入职业化之前,
队员们还都是为有一种很强的爱国心,在场上还是有那么一股精神在,
而在职业化那么多年以后,这些精神似乎都找不到了。
从那时起我开始每周省出喝汽水的钱去买《足球》,这份报纸伴随
着我走过了中学的六年生涯,当时每周的乐趣之一就是看这份报纸,现
在我已经很久没有买过了,因为有了《体坛周报》。中学里每天的生活
是一样的,每个月的生活也是一样的,每年的生活,也基本是一样的。
其实,现在我每天的生活也是一样的,将来,也有可能是一样的,就像
在每年的大部分时间,都会有足球比赛,从期待周末的比赛,到回味上
周末比赛的结果,又到期待下周末的比赛,一周一周,一年一年,98年
的世界杯似乎还没过去多久,2002年的世界杯又在眼前了。
1990年的冬天可以说是中国足球历史上几个比较冷的冬天之一,从
那时开始,中国足协开始进行一些改革,可惜他们的步伐太小,见效很
慢,客观上说,这与整个国家的体制改革也有一定关系。当时的足协主
席是年维泗,也算是中国足球的名宿了,可惜我觉得他的头脑很死板,
所以在他当值期间,中国足球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改革措施出来,更多的
好象还是与整个国家的改革步伐相背离,所以中国足球在90年代初世界
足球大发展的时候没有赶上趟,也是现在在亚洲的地位日渐低下的原因
之一,一开始,基础就没有打好。
1991年初,在昆明海埂基地搞了一个国家队主教练竞选,印象中这
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当时的候选人有徐根宝,王后军,刘国江。
可能多半也是一场闹剧,虽然表面上是“公平竞争”。最后徐根宝以绝
对优势当选,同时成为国家队和国奥队的主教练,但最后其实他也没有
实质性的带国家队打过比赛,因为整个1991年足协是围绕着国奥队转的。
冲击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的那一届国奥队是到目前为止最强的一
届国奥队(与1996、2000两年相比),那一届是国际奥委会第一次限制
参加奥运会足球比赛的队员的年龄必须在23岁以下。所以我们准备了很
长时间,也确实汇集了那个年龄队一些最优秀的队员,有些人到现在还
是中国国家队的核心队员。
那届国奥队最大的特点是高快结合。前锋线上既有高度也有速度,
采取5-3-2阵型,防守反击为主,主要队员有:守门员江津、慕军、黄
洪涛。前者几经沉浮,现在又是国家队的主力门将了,中者是火车头体
协的队员,这些年基本上是在甲B踢球,后者一直是广州太阳神的主力
门将,现在似乎已经退役出国。后卫有范志毅、徐弘、冯志刚(湖北)、
高玉勇(天津)、沈嵘(广州)、黎兵。中场蔡庆辉(广州)、陈伟
(上海)、彭伟国(广州)、李明(大连)、张军(忘了当时是哪里
的,后来在深圳踢过很长时间)。前锋郝海东(八一)、高峰(北京)、
魏意民(大连)、翟彪(北京)、蔡晟(湖北)。
那时我们的小组赛对手主要是朝鲜队,其余的都是像马尔代夫、尼
泊尔、新加坡这样的队伍,可能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罢,那时国
内舆论就开始无休止的分析对每一场比赛的态度,比如对弱队应该尽量
拿净胜球,同时当心对方的反击之类的废话,其实都是一些很无聊的炒
做,看到那些东西我就很烦。对于这些弱队,根本就没有什么好说的,
这一点胆量都没有的话还怎么去争取出线呢,该拿的分,该拿的净胜球
我们本来就是一定要拿的,根本就不需要分析。但是国内的舆论可能就
是太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说了,所以只有一直炒这些冷饭,中国足球搞不
好,与媒体也有很大的关系。
小组赛里我们对那些弱队都很轻松的获胜,对朝鲜队是客场1比1主
场1比0。所有的小组赛只丢了1个球,轻松进入最后的六强决战。在92
年初赴吉隆坡参加决赛的时候,徐根宝对媒体说了一句至今听起来还很
有味道的话:“横下一条心,一定要出线。”
1992年奥运会预选赛亚洲区六强决战的队伍是:卡塔尔、科威特、
日本、韩国、中国、巴林。
与中国男足在亚洲赛场上的不得志相比,1991年中国女足要稍微好
一点,但运气也很差。
1991年底,第一届女足世界杯在中国的广东举行,当时的会歌叫
《跨越颠峰》,意味着女足运动从那时开始走向世界。9年过去了,女足
运动是走向了世界,而中国女足运动却退步了(其实在那年我们的女足
运动已经是在低谷了,中国女足能取得一个又一个的好成绩,全依赖于
他们的刻苦训练与拼搏精神)。
80年代我国有很多省份有女足的运动队,全国一共有30多个女足队
伍,还算红红火火,连我们当时的中学也都有女足,但是自从奥运争光
计划出台以后,各地开始大砍女足,到现在,全国女足超级联赛也只有
10支左右的队伍参加。所以中国女足与中国女足运动是完全不同的,虽
然我们的女足国家队取得了世界亚军,但是我们的女足运动却落后了。
第一场女足世界杯的比赛是中国队与挪威队的比赛,中国队4比0大
胜,当时的主力队员有刘爱玲、水庆霞、孙雯(那年她19岁)、钟红莲、
孙庆梅、温莉蓉、李秀馥等,很是遗憾,还有很多人的名字我已经记不
起来了,比如大连队的一对姐妹球员,sigh,其实这些人才是最可爱的
中国足球运动员。
在从小组出线以后,中国女足在四分之一决赛中以0比1输给了瑞典
队,没有进入前四名,最后的冠军是美国队。当时的最佳射手,就是与
孙雯并列国际足联世界最佳女球员的阿克尔斯。
1991年还有一支国家队参加了世界级的比赛,就是17岁以下的青年
队,那一年他们在意大利参加比赛,与美国、阿根廷、意大利分在一组。
最后小组就被淘汰,但似乎平了阿根廷。当时的队员就记得有邓乐军与
高飞,前者还入选了最佳阵容。
整个1991年,中国的足球仍然是灰暗的。
1991的世界足坛,有下面一些大事情:
意大利队在欧洲杯预选赛中输给挪威,被淘汰,导致维奇尼下课,
萨基上台。
AC米兰队在欧洲冠军杯1/4决赛中输给马赛队,当时他们在客场比
赛时因为场地灯光问题,比赛中断,恢复后拒绝出场,被欧足联禁赛
一年。
南斯拉夫红星贝尔格莱德队在欧洲冠军杯决赛中互射点球战胜马赛
队,获得冠军,后来又获得丰田杯。当时他们的主要队员有:潘采夫、
普罗辛斯基、萨维切维奇、尤戈维奇、米哈伊洛维奇等。次年,南斯拉
夫战乱,红星队的大部分球员流浪欧洲各地,从此红星队再也没有恢复
元气。
1991年的欧洲足球先生与世界足球先生都是帕潘,法国国家队队长,
他带领法国队取得了连续N场不败的好成绩,当时的法国队主教练是普拉
蒂尼。
1991年的美洲杯冠军是阿根廷队,那一年人们开始知道了一个名字:
巴蒂斯图塔。他在美洲杯后转会到佛罗伦萨队。
--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5.36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