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otball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imsorry (你真的不等我了吗), 信区: football       
标  题: 第3节 足球(2)
发信站: BBS 听涛站 (Sat Jan 15 04:06:13 2005), 转信

  不过,在球员当中,我大概是比较幸运的,我爸从小就给我打下了很好的田径底
子,速度、爆发力、协调性......,一个优秀球员所应该具备的条件,都必须依靠田
径的刻苦训练。我爸一直说:"田径是一切运动项目的基础",小时候,我嫌他唠叨,
现在,我觉得他这句话说得真对。


  我刚进体校的时候,父亲有点失落,他知道他的田径梦在我的身上是彻底破灭了
,我走 
        
上了另外一条运动道路,一条他原来并没有想到要我走的道路。不过,父亲很快就调
整好了自己的心态。我说过,我爸是一个很优秀的运动员,后来又是一个很优秀的田
径教练,他有经验,又有科学理论。从我开始踢球的那天起,我爸就成了我的体能教
练,这么多年,一直没有停过,而且,还摸索出了一套训练方法。我觉得我爸的训练
很管用,这么多年,我的体能一直很好,我觉得和我爸的训练是分不开的。2002年,
我参加韩日世界杯回来,体能极差,在大连就又跟着我爸训练,回到曼城后,立即征
战英超,没有丝毫的疲惫感,体能储备是完全够了。所以,我说我很幸运,比别人少
走了许多弯路。

  我爸的训练方法是很奇特的,有许多和一般人的思维完全相反,比如说,要练左
脚,就应该先练右脚;要练下肢力量,就应该先练上肢力量。我爸特别注重篮球训练
,我爸说,篮球最能训练一个人的爆发力、弹跳力和协调性。在我爸的理论中,各种
运动项目都应该是相通的,而一个人身上的各个部位也都相互关联,不能把它们简单
地割裂开来。我后来把我爸的理论说给一个朋友听,我那个朋友沉思了一会,说我爸
很懂辩证法。我不知道爸爸是不是懂辩证法,但我知道我爸是一个很会思考的人。小
时候,我爸一直鼓励我打玻璃球,我爸说玻璃球最能锻炼一个小孩的灵敏性和反应能
力,不但能调动人身上的全部肌肉和神经,而且,能练人的手感,手有感觉就会促进
脚的感觉。乒乓球也是这样,打球时左右扣杀、远近腾挪,也会带动脚步的灵敏。那
时我不懂这些,只是一听到让我打乒乓、打玻璃球,我就很高兴。现在,我的小侄子
还很小,我爸已经在屋里支上了一张小乒乓桌,天天教他打乒乓球。

  我跟我爸训练,从来没有感觉枯燥过,小时候是这样,大了也是如此。我想这可
能和我爸循序渐进的训练方法有关系。

  我爸的训练理论大致是这样的:

  4岁――10岁:我爸认为在这个阶段,主要应该培养孩子的体育兴趣,乒乓球、
篮球、玻璃球......,应该尽量鼓励孩子去玩各种"体育运动",千万不能让孩子产生
厌倦情绪。而在培养过程中,仔细观察孩子更适合哪一种运动。我在这一阶段中,我
爸就发现我的跳跃性特别好,所以他当时就有意识地把我往跳远等田径运动项目上引
导。小时候,我练过许多田径项目,400米跑、100米跑、跳远、跳高、跨栏、篮球、
乒乓球,等等。我后来发现,这些运动对足球都很有帮助。

  10岁――16岁:我爸认为在这个阶段,各种动作都要快,动作是所有专项运动的
基本条件。而这个阶段,也应该是孩子选项的时候,可以明确未来的专业运动方向了
。我选择了足球以后,我爸就针对足球运动的特点开始对我进行专业训练。着重训练
我的弹跳力和爆发力,尤其是对我的速度训练,按照我爸对现代足球的理解,认为这
项运动必须建立在速度基础上,所以我以后的跑动速度一般都能保持在100米/11秒
左右。但是我爸认为,在这一阶段,不能进行大力量训练,因为这一阶段正是孩子的
发育时期,这个时候如果进行大力量训练,就有可能影响孩子的正常发育。尽管有时
候大力量训练也会收到一些效果,但是我爸还认为,这个时候一个孩子的力量突然过
大,很可能会影响他的速率感,而速率感对一个足球运动员是极为重要的。

  16――20岁:这个阶段,孩子的发育已经完成,这时候就应该加强爆发力和力量
训练。尤其是现代足球,对抗性越来越强,没有力量没有爆发力,就根本无法适应比
赛要求。

  20――26岁:这一阶段应该是一个足球运动员的成熟时期,也是他的黄金时期,
但也正是这个时期,很可能就是一个球员的"瓶颈口"。要突破这个"瓶颈口",一是球
员要自律,尤其不能放松训练;二是要连续加大力量训练,增加肌肉力量;三就是要
动脑子,进一步完善各项技战术要求,等等。

  当然,这些阶段的年龄划分,只是一个大致的限定,不是那么明确的。

  家庭对一个球员的投入实际上是非常大的,尤其是一个普通家庭,有时候真是难
以维持。所以,在每一个球员的身上,都凝聚了他的父母家人的心血,那是一种爱,
一种无私的巨大的爱。所以,我们会看到,在场上,一旦球员进球,就会立即做出各
种各样的动作,有许多动作就是献给家人的,那是一种对家人的感激,一种对爱的回
应。

  小时候,我家的条件并不算太好,父母收入一般,而我又特别需要营养,所以家
里一直过得很拮据。我们回到大连以后,我记得家里就没有添过什么象样的东西,只
有到了过年过节,妈妈才会给哥哥姐姐买一件新衣服。那时候,姐姐已经大了,到了
爱美的年龄,可是我从来就没见过姐姐向妈妈要这要那。我一直在穿哥哥的旧衣服,
一直穿到我进了成年队。可是在我的营养上,家里却特别舍得花钱,我到现在还记得
家里的那只小冰柜。

--

        大哥,你还是说中文吧


※ 来源:·BBS 听涛站 tingtao.net·[FROM: 219.224.174.184]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35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