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otball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imsorry (你真的不等我了吗), 信区: football
标 题: 第6节 落榜(2)
发信站: BBS 听涛站 (Sat Jan 15 04:11:19 2005), 转信
许放老师把我带到了体委科研所,又拍了一次骨龄片。然后就让我们先回大连等
消息。
但是这件事的结果似乎是不了了之,回到大连,等了很长时间,也没有等到一个
明确的回答,倒是不久,报上正式公布了"健力宝"青年队的22人大名单,名单中还还
是没有我。
那是我一生中最为困难的日子,我想了很多,小时候,我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
但是到
了中学以后,由于把大部分的时间都放在了训练上,成绩明显地就拉了下来,我是个
很要强的人,什么事都想做得最好,如果踢球踢不出名堂,那么,我还能做些什么呢
?这时候,社会上已经很重视文化了。我第一次对自己的前途产生了怀疑,我还能踢
球吗?还能成为中国最优秀的球员吗?我的世界杯梦想难道就此破灭?
那一阵子,我发疯似的训练,每天都上大量,就想在极度的身体疲劳中,让烦恼
得以解脱。队友们好像都能理解我的心情,他们很少宽慰我,他们知道这种宽慰对我
已经毫无作用,那时候,我们都是17、8岁的青年人了,有什么安慰的话,就象成年
的男人那样,拍拍肩膀,什么都不用说。有时候,我会一个人走到海边,迎着粗砺的
海风,默默望着大海,海浪汹涌,不停地击打着海堤,前赴后继,永不言退。我想起
了小时候的誓言,我不甘,也不想就此沉沦。
9月,我爸带着我在比赛中得到的各种各样的荣誉证书和一些有关资料,一个人
跑到北京,他说他还是要试一试,最起码,也要讨个"说法"。我能理解我爸的心情,
打小,我爸就想把我培养成一个优秀的田径运动员,后来我踢了足球,我爸就亲自抓
我的体能训练,这不仅是在我的身上寄托了他年轻时的光荣梦想,还因为他一直认定
我的身体条件天生就应该从事体育运动,如果我就此一蹶不振,那他会终身不安。那
一次,大概我爸在北京没有找到他想找的人,回来以后,闷闷不乐,整日里茶饭不香
,辗转反侧。后来,他又写了两封长信,一封给国家体委主任伍绍祖,一封给中国足
协常务副主席王俊生,把情况详详细细地说明了一下。
这时候,我已经开始渐渐从阴影中走出,我天生就是一个不服输的人,用我们东
北话说,就是性子特别倔。巴西未能成行,反而激发了我的斗志,我想,就算我技不
如人,但我可以笨鸟先飞,勤能补拙,我不信在中国就练不出来。说实话,我是一个
很自信的人,不管身处怎样的逆境,我对自己总是充满信心。在短暂的迷茫之后,我
又重拾信心,尤其在这个时候,许多老师都在鼓励我,想尽办法恢复我的自信心,一
直看着我长大的体校副校长刘善庭就对我说:"是金子埋在哪里都会发光,好好练,
一定能练出来"。很多人都用朱广沪指导的那句话--"'健力宝'后防线不能没有孙继海
"--来鼓励我。后来,我从未在朱指导面前提起过这件事,但实际上,正是朱指导的
这句话,给了我一种莫大的自信,使我知道了我的价值和奋斗的方向所在。
所以,有一天我对爸爸说:"爸,你不用再难过,我在国内一样可以好好练,等
以后再和去巴西留学的人比高低"。我爸听了我的话,眼眶有点湿了,他摸摸我的头
,对妈妈说:"继海长大了"。妈妈在边上很认真地说:"继海,这是生活赐给你的一
笔财富,你以后会明白,它比去巴西还要珍贵"。很多年以后,我才慢慢理解了妈妈
这番话的意思。
我之所以花了这么多的篇幅,来描述当年的情景,并不是多年以后我还在计较这
件事,不是的,我不是一个小器的人。所有的人都在规则中游戏,既然"骨龄"成为一
种规则,那么我就应该遵守这个规则,就是超过一天,我也应该出局。我只是想通过
这件事来告诉我的读者,尤其是我的青少年球迷,一个人在生活中总是会遭遇到各种
各样的打击,关键是不要被命运击垮,要牢牢把握住自己,而且,塞翁失马,焉知非
福,在命运的每一次打击之后,都可能隐藏着另一个机会,关键仍然是要依靠自己,
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失去自信,不要失去对未来的信心。
--
大哥,你还是说中文吧
※ 来源:·BBS 听涛站 tingtao.net·[FROM: 219.224.174.184]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03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