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otball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imsorry (你真的不等我了吗), 信区: football
标 题: 第10节 次战(1)
发信站: BBS 听涛站 (Sat Jan 15 15:55:46 2005), 转信
我们和四川队1:1打平后,没有想到,第二天的媒体却给了我极高的评价,说我
"年龄小但场上果断的拼抢、老练的传球丝毫不比老队员逊色,令球迷大喜过望",等
等。但我心里一点儿也高兴不起来,和四川队一役战平,使我们队的形势更加严峻,
已经从第四轮的第一名跌至第七轮的第六名,照此下去,95年要想蝉联甲A冠军,难
度就很大了。而且,这时队里又风传俱乐部要更换主教练,所以,6月12日对山东泰
山队一战就变得至关重要起来。
那时候,山东泰山队实力很强,排名第五,在当年全国12支甲A队伍中,唯一保
持着不败记录,而且队里有不少猛将,像宿茂臻、唐晓程、刘越等人都早已成名。
大概是我在对四川队一役中表现尚可,所以和泰山队的比赛,教练仍然把我列入
首发名单,打的还是边卫,和我搭档的是徐弘、张恩华、石磊。由于此战我们志在必
得,所以对中场非常重视,李明这时已经隐隐有大将之风,由他和孙伟、孙明辉构成
前卫线,王涛却出人意外地后撤,明为前腰,实为影子前锋,后来证明,教练的这一
招是用对了。前锋则是魏意民和马林。由于主力门将韩文海意外受伤,只能由队员兼
教练的徐韬披挂上阵,但是徐韬大哥此役宝刀不老,表现极佳,高接低挡,救出不少
险球。
大连的球迷在这个时候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看台上座无虚席,到处都是蓝色的
旗帜在微风中飘扬。也许是因为那一年辽宁队战况不佳,在积分榜上排名倒数第二,
所以许多辽沈球迷也赶到大连观战,尤其是鞍山的球迷,他们集体站在10号看台上,
手持彩旗,身着五颜六色的服装,脸上涂着花花绿绿的油彩,在内看台上不停地载歌
载舞,为万达呐喊助威。而在南看台中央下边的塑胶跑道上,则是几十名训练有素的
鼓手不停地擂响战鼓,每当我们控制球时,看台上顿时鼓乐齐鸣,十分热闹。我还记
得,在比赛前,一些企业还向我们赠送了饮料等物品,他们说,一点微薄的支持总比
冷漠的埋怨和指责更重要。球迷的理解和支持极大的鼓舞了我们的士气,所以一开场
,我们就向泰山队的腹地发起猛攻。
有了和四川队比赛的经历,我在这一战中,心态又放松了不少,教练也鼓励我大
胆助攻,尽量往前插,所以此战中,我来回奔跑,频繁助攻。也就是在这一战中,媒
体、球迷和教练发现了我的助攻能力,所以我在以后若干年的比赛中,都扮演了边卫
的角色。
第五分钟,我们在泰山队门前获得了任意球的机会,孙伟主罚,他没有直接射门
,而是把球拨给了身旁的徐弘,徐弘就势将球传给后插上的李明,李明一脚怒射,万
达先拔头筹。这一套路,我们在赛前演练多日,此时方显威力。泰山队失球后,索性
放开手脚大胆进攻,一时间,我们门前险情不断,但是我们几个后卫配合已日渐默契
,所以泰山队攻到前场,又往往无功而返。我还记得,有一次刘越攻到前场,我在底
线处截住皮球,和他撞在一起,折断了角旗,裁判急中生智,将折断的部分又重新插
在了角旗的位置上,一下子就矮了一截。我那时孩子气挺重,忍不住就乐了起来,而
这时赛场上也响起了一阵阵笑声。说实话,足球有时候真的非常可爱。
下半时一开始,我们就以攻为守,场上局面顿时改观。也是在这一战中,我更加
体验到了进攻和防守的辩证关系。第50分钟,魏意民又下一城,2:0。2分钟以后,
我在后场断球,将球分给徐弘,徐弘就势打了一个快速反击,奔袭中,把球传给王涛
,王涛直塞禁区,马林拍马赶到,头球攻门,又得一分。整个过程如行云流水,一气
呵成,我在后场看得如痴如醉。不久,我被换下场,场边的观众起立向我鼓掌致意,
我知道这是球迷对我的鼓励。不过,当时的万达队并不像现在,应该说,那时的万达
队还不是很成熟。山东队连失三球后,索性压出来猛攻,一时间,我们队的门前频频
告急。第57分钟和第88分钟,李明和李小鹏两次攻门,均告得手。这里说一句闲话,
这个李明不是我们队的李明,不过在中国,也是赫赫有名,而李小鹏那时还很年轻,
但举手投足之间,已经隐隐有大将风度。七年以后,也就是在2002年的世界杯十强赛
上,果然大放异彩。而我们经此一役,也成为了好朋友。不过,那时候可没有想得这
么多,我们在场边可是看得心急如焚,好不容易熬到裁判一声哨响,我们欢呼着涌进
场内,和队友拥抱成一团。这是我在职业联赛中赢得的第一场胜利。
至此,1995年的甲A联赛第一阶段的比赛也暂告一段落,一直要等到8月6日,我
们作客沈阳,挑战辽宁队。不过,我在这一阶段并没有得到休息,因为,就在这个时
候,第三届城市运动会足球预赛和95全国足球锦标赛同时鸣哨,一时间,烽火再起。
城市运动会的足球预赛的参赛班底实际上就是各个城市的青年队,这样,我就暂
时离开万达队,代表大连青年队出战,在场上,我是5号队长,位置是后腰。在我们
队,有陈东、王鹏等人,日后,他们都成了我的队友。我想,我们大连作为一个足球
城市还是名不虚传的,尤其是它的人才培养,总有一代一代的球员涌出,所以,尽管
1995年的万达队出现了青黄不接的某种迹象,但是这种情况很快就得到了扭转,这种
扭转在很大的程度上依赖于大连的人才培养体系。
--
大哥,你还是说中文吧
※ 来源:·BBS 听涛站 tingtao.net·[FROM: 219.224.174.184]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11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