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otball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imsorry (你真的不等我了吗), 信区: football       
标  题: 第11节 迟导(2)
发信站: BBS 听涛站 (Sat Jan 15 15:57:27 2005), 转信

  那一天,从早上雨就下个不停,草皮上滚满了水珠,雨点打在脸上,麻辣辣的。


  足球比赛有个很怪异的现象,愈是同城同省的球队,拼抢的愈是激烈,也有人把
它称之为"德比大战"。所以,那时每逢和辽宁队比赛,场面总是非常火爆。

  比赛一开始,我们和辽宁队的拼抢就非常激烈,第3分钟,魏意民在对方门前抢
断成功, 
        
突施冷射,尽管球被扑出,但是掀起了场上第一个小高潮。应该说,在上半场,我们
很好地贯彻了教练的意图,把球牢牢地控制在脚下,中场运转得也非常流畅。可是-
-足球永远有那么多的可是--辽宁队坚决打防守反击,第11分钟,于明在万达队门前
带球突入禁区,我们防守犯规,那一战的主裁判是陆俊,后来他成为中国的"金哨"。
陆俊见此,毫不犹豫判罚点球,庄毅一脚命中,辽宁队1:0领先。失球后,我们仍然
坚持原有的打法,不急不躁,第33分钟,石垒将球吊至辽宁队禁区,董礼强和王涛争
顶头球时犯规,我们也获得一个点球,王涛主罚命中,将比分扳平。

  下半时易边再战,辽宁队以其充沛的体力逐渐占据了场上的主动,而我们队那时
老队员多,体能有所下降,攻防速度也渐渐慢了下来。尽管在第56分钟,我们打了一
次成功的快速反击,由王涛又下一城,但是此后的大部分时间里,辽宁队牢牢控制了
场上的局势。第74分钟,辽宁队边路进攻,庄毅接边路传球,头球攻门得手。之后,
辽宁队攻势渐旺,于明和孙贤禄又各进一球,2:4一直到终场。

  赛后,我们本来以为迟导会发火,没想到,迟导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胜败乃
兵家常事,不过回去要好好总结"。

  8月14日,我们南下挑战上海申花。

  "连沪大战"一直是中国媒体最乐于渲染的话题,但实际上,我们两个队的队员私
交极好,我在申花队,也有很多好朋友。不过,话说回来,每逢和申花队交手,我们
的确很兴奋,我问过申花队的朋友,他们说也是如此。这就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材
"的缘故了。

  1995年的上海申花队正处于她的巅峰时期,队里猛将如云,"抢、逼、围"打遍甲
A无敌手,全没了上海"小男人"的形象。那时候,范志毅是申花队的"灵魂"人物,状
态好得出奇,如日中天。徐根宝徐指导对他的使用也很有意思,打客场,一般都由他
和成耀东担纲中卫,而回到主场,则往往出任突前前卫,有时候,干脆打起前锋,攻
城拔寨。那时候,他和谢晖、祁宏构成前场三角,威力很大,人称"三剑客",搁到现
在,就该叫"三叉戟"了。所以,每逢和申花队比赛,各队对范志毅盯防得都很紧。可
是,我却觉得,在当时的申花队,最可怕的人物,并不是范志毅,而是祁宏。我很早
就注意到了祁宏,他是一个用脑子踢球的球员,门前嗅觉极灵,跑位飘忽,稍不注意
,就会招来致命一击,是后卫最为头疼的那种人物。

  8月,是上海最热的日子,那种热,是一种闷热,走在虹口足球场的草地上,就
像走在一口大闷锅里,好不容易熬到了晚上,热气腾腾地又从地上冒了出来,上海人
似乎感觉不到这种热,虹口足球场周围的看台上,人坐得满满的,山呼海啸一般的声
浪,此起彼伏。

  那一天,我们还是442的阵型,只是特别布置了石磊盯范志毅,张恩华盯谢晖。
果然如我们赛前所料,申花队打起了433,范志毅打突前前卫,谢晖和祁宏出任双前
锋,徐根是想在主场一口吃掉我们。

  比赛开始,申花队在全场球迷的呐喊助威声中,气势上便占据了优势,长传冲吊
、边路突破和中路渗透打得有声有色,攻势咄咄逼人。由于我们事先已得到教练的布
置,打得十分沉稳,所以申花队的进攻每每是雷声大雨点小,犹如海浪一般,一波又
一波,刚冲上海堤,就被挡了回去。但是我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第35分钟,申
花队10号刘军得球后下底传中,祁宏突然像幽灵一样闪了出来,一脚将球捅入网窝。
这是祁宏典型的进球方式,6年后,在世界杯十强赛的赛场上,祁宏用同样的方式踢
进了一球,不过这一次,是我给他的传的球。祁宏的这一进球,一下子撕开了我们的
防线,7分钟后,申花队长传门前,谢晖头球摆渡,又是祁宏头球建功。

  下半时,教练用孙伟换下了柳忠长,意欲通过边路的助攻和王涛的空中优势挽回
败势。但是申花队充沛的体能和旺盛的斗志这时完全体现了出来,在以后的很多年,
我都没有见过申花队能够重复当年的体能和斗志。在徐根宝"抢、逼、围"思想的指导
下,申花队利用局部上的人数优势,和我们反复纠缠。反而在第57分钟,申花队又发
动了一次快攻,几名进攻队员做了一个漂亮的传切配合,由范志毅左脚为申花队再下
一城。应该说,那一次,我们是完败给了申花队。

  赛后,我真正见识到了迟导的气度。迟指导在新闻发布会上,气定神闲,说他刚
刚接收球队,还需要一个熟悉的过程。我感觉到,迟指导心中已经有了一个底。

  事实上,尽管我们这次败走上海,但心理上却反而感觉到了一阵轻松。正是通过
这场比赛,坚定了我们走整体足球走技术足球的道路。我们找到了当时申花队致命的
缺陷所在,他们完全放弃了中场,一味的长传冲吊,打法简单,一旦他们的个别球员
尤其是前场球员不在状态,很容易被对方击垮

--

        大哥,你还是说中文吧


※ 来源:·BBS 听涛站 tingtao.net·[FROM: 219.224.174.184]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0.919毫秒